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对策

2015-03-20 20:25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田河北省建设

钱 栋

(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对策

钱栋1,2

(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通过分析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历程和现状,深度挖掘制约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因素为:农田林网胁地问题、投入不足和统筹协调推动力不足等,提出加快农田林网建设需因地制宜解决胁地问题、创新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等发展对策。

农田林网;发展;对策

河北省平原地区幅员辽阔,土地面积674.3 万hm2,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是粮、棉、油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区。平原区农田林网建设具有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研究平原区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深度挖掘制约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对策,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历程

1.1典型推进阶段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河北省一些平原县开始有计划地营造农田林网,出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唐海县、深州市等。

1.2曲折发展阶段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农田林网建设进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全面发展阶段;进入80年代后,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大农村的实施,一些地区的农田林网遭受不同程度破坏;1986~1993年,河北省按照林业部的统一部署,在全省94个平原县(市、区)实施平原绿化达标活动,全省农田林网建设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1.3大滑坡阶段

1993年5月,平原绿化先进县达标活动取消。河北省和其他省份一样,由于没有及时拿出妥善解决农田林网胁地问题的办法,导致部分农民切身利益受损,已建成的农田林网不断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农田林网的保存和发展,农田林网建设进入了大滑坡阶段。

1.4重新恢复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普遍察觉到了农田林网破坏后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损失,对农田林网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各地结合本地特点,通过工程带动、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依法管护等措施,大规模地建设农田林网,全省农田林网控制面积大幅度增加,农田林网建设进入了重新恢复阶段。

2 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现状

2.1农田林网控制率低

农田林网控制率要达到85%以上,才能有效发挥农田林网的防护效能。河北省距此尚有一定差距,农田林网建设任务还很重。

2.2从农田林网分布看,区域发展不平衡

以市为单位来看,衡水、廊坊等市农田林网建设标准高、规模大、速度快,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多数市农田林网建设差距还很大,农田林网不完善、不健全,且建设标准低。

2.3从农田林网效能看,框架结构不平衡

通过大规模实施林业工程,以高速公路、国省县道、铁路、河渠绿化为主的农田林网骨架初步建成,基本实现了“有路有渠就有树”,且绿化带宽,多树种、多品种配置。但乡间、田间路绿化缓慢,多数还是光板路,农田林网整体防护功能不足。

2.4从农田林网质量看,树种林龄结构不合理

从树种结构看,目前已建成的平原地区农田林网主要以杨树为主,约占造林树种的90%以上;从林龄结构看,农田林网中幼龄林比重较高,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农田林网除少数县外,已经非常少见。

3 制约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因素

3.1农田林网胁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群众建设农田林网的积极性

农田林网是增收一大片,减产一条线,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着个体受损与整体受益的矛盾。农田林网总体上对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粮食的稳产、高产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对紧靠农田林网耕地上的农作物存在遮光问题,并与附近农作物争水、争肥,不利附近农作物生长,即造成农田林网胁地问题。因此,紧靠农田林网的农户多数不愿意建设农田林网,甚至可能阻止或破坏农田林网的建设。一些地方在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土地调整时,没有专门划定或留下一定的土地用作农田林网建设;多数地区虽然留有一定的土地用于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但由于没有明显标记或管理力度不够,一些农民因农田林网胁地问题得不到合理补偿,便不断侵占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用地,致使田间道路越来越窄,农田林网用地变成耕地。由于农田林网胁地问题得不到合理补偿,严重影响了部分群众建设农田林网的积极性,阻碍了农田林网建设。

3.2投入不足,制约了农田林网的快速发展

农田林网建设需要修路、挖沟、购苗、栽植、管护,甚至还要对受损农户进行经济补偿,这些都需要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先期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启动和扶持。但多年来,农田林网建设没有单独立项,不属专门的造林工程,国家和省市专门用于农田林网建设的资金非常少,特别是平原县大多财政困难,拿不出足够资金用于农田林网建设。近几年河北省的农田林网建设主要以群众集资为主,但由于林业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群众对农田林网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农田林网的快速发展。

3.3统筹协调推动力度不足,难以大规模开展农田林网建设

农田林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农户多,建设周期长,需要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并统筹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虽然广大群众对农田林网的重要作用有一定认识,也愿意建设农田林网,但农田林网建设仍然有“协调难、实施难、推动难、管护难”等问题,主要有:农田林网建设涉及农户多,农田林网规划占地等问题协调难;农田林网建设因胁地问题会影响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农田林网建设阻力大,实施难;农田林网建设需要挖沟修路,目前国家投入少,地方政府推动难;农田林网依路傍地,且处于群众生产、生活频繁区,农田林网管护难。

4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的对策

4.1因地制宜,灵活解决农田林网胁地问题

统一规划,预留农田林网用地。以村、乡等行政区域为单元,统一进行田、水、林、路、渠综合规划,留足农田林网用地。在落实农田林网用地时,必须因地制宜,能够沿用原来道路、农田林网基本框架的,尽可能沿用;没有基本框架或框架不足的,按照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合理规划;因地施策,合理解决农田林网用地与农民耕地之间的矛盾。解决农田林网用地与农民土地之间的矛盾要切合实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农户长年耕作过程中侵占变窄的乡村路或田间路(或路的边沟),需要由乡政府、村委会出面,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无条件恢复原路宽或沟宽,为农田林网建设找回原有的土地;对留有机动地的村集体,规划后农田林网建设占用农民耕地的,可以通过机动地调整,解决农田林网用地问题;合理补偿,不断化解胁地与农民收益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被胁地者入股、利益分成、一次性补偿现金或补偿活立木等方式解决胁地问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集体,可以经组织村民代表商议,采取资金直补或按规定安置宅基地的方式,对被胁地者进行补偿。也可以制定浇地用水优先、享受国家政策优先(如:退耕还林、扶贫资金)等方法,补偿农田林网建设中被胁地者的利益。

4.2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保障农田林网建设主体的权益;明晰产权关系,明确造林主体,真正做到“谁造林、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性。①落实经营主体,大力推广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体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农田林网;②理顺分配关系。对采取承包、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设农田林网的,要依法明确建设年限和收益分配比例,并签订合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防止给农田林网建设带来不利影响;③稳定承包权。承包合同一经确立,要严格执行,并可依法继承、转让,未经合法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收回,严格保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4.3强化质量,切实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农田林网要真正发挥增收等效能,必须高标准建设。在推进农田林网建设中,提高科技含量,推广先进造林技术,使用良种壮苗,特别要注重乡土树种的使用;通过创新和推广农田林网建设模式,不断提高农田林网的防护功能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在国、省、县道和河渠两侧营造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为主导功能的防护林带,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乔灌相结合,多树种配置,条件适宜地区应合理配置主副林带,形成立体复层的绿化带;对乡、村和田间路绿化力求科学合理,多树种、高效益、树成行、林成网。统一规划、统一投苗、统一栽植、统一管护,提高农田林网建设质量。

4.4加强管护,确保农田林网建设成效

实行依法治林,严管理、严惩罚。对林业案件特别是一些情节严重的毁林案件,坚持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切实保障农民合法利益,为农田林网建设和保存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实行依法治林与乡规民约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充分发挥乡规民约的重要作用;在成材林采伐上,合理采伐,永续利用,严格履行林木采伐报批手续,并通过隔带更新、分段更新、隔行更新或先栽活幼树再采伐成树等方式有计划进行,以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发挥防护效益。

[1]宋兆民.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的研究[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S718.56

A

1002-3356(2015)05-0085-03

2015-06-2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1B03-2)、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13236809D)

猜你喜欢
农田河北省建设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