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记者之我见

2015-03-20 18:48金众
记者摇篮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时政

金众

时事政治活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因此时事政治类的新闻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各类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在新闻媒体中时政记者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做好时政新闻是新闻媒体的头等大事,这对从事时政报道的记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其他类型的记者相比,时政记者肩负的责任更大,工作的要求更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半点的马虎。

结合多年的时政报道经验,笔者认为,时政记者应该重点培养以下职业素养。

一、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时政新闻政治色彩鲜明,既有很强的政策性、时效性,还有严格的规范性和针对性。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什么时机报、什么规格报,这都需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时政记者在采访报道时必须头脑清醒、明辨是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确保报道内容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要养成一丝不苟、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

时政报道大多是围绕各种会议、领导活动、外事活动等展开,相关部门对这类报道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对此,时政记者要严格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完成好报道任务。对“报道内容、报道篇幅、领导人排序、发稿时间、发稿顺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报道中提及的“术语、数据、人名、观点”等关键信息要反复核对、严防出错。另外,当重大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时政记者往往要赶赴现场,而这类突发事件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极强,这就要求时政记者必须扎实苦干,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假日休息,都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特别是在汛期、防火期、极端天气即将到来之际,更要提前做好工作准备,一旦有采访任务,保证随叫随到。

三、要保持新闻敏感,不断提升新闻感知和判断力

新闻敏感是记者不可或缺的宝贵素质,也是写出好新闻的前提。但一些时政记者却正在丢掉新闻敏感,他们认为时政报道“条条框框”多,很难写出生动鲜活的好新闻。笔者认为,虽然时政报道“规矩”较多,但时政记者不能因此丢了新闻敏感。因为,在各种会议和领导活动中往往蕴藏着新闻的“富矿”,只要“耳聪目明”就会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线索。

2005年笔者主创的新闻评论《旗舰遇坚冰》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素材来自于一次座谈会上相关部门对辽宁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精辟分析;2006年笔者主创的新闻评论《“流水官”当叫停》获得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新闻线索来自于当时主要领导在一贫困县调研时所说的一句话:“十年换了九茬干部,能干好吗!”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时政记者应该始终保持新闻敏感,不断提升新闻感知和判断力,善于在时政报道中发现细节和亮点、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线索,进而采写出含金量高的新闻报道。

四、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时政报道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时政记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在多领域采访报道的能力。但大多数时政记者受所学专业限制,难免在知识结构上有所欠缺,要想弥补这些知识盲区,必须加强学习。一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走向;二要通过书本、资料、网络等广泛汲取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最基础、最流行的知识;三要深入实际采访,不断积累素材,了解和掌握各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动态。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政记者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在时政报道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时政
报社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策略探讨
你做“时政”,我来“配”
时政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