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小品在电视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2015-03-20 18:48温彦宇
记者摇篮 2015年3期
关键词:箱子小品影视

温彦宇

电视新闻专题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是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众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呈多样化的趋势,而新闻专题以其丰富的内容、形式的多样、报道的深度而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像中央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东方卫视的《东方直播室》,江西卫视的《深度观察》,北京卫视的《全景对话》等。

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专题做得出新、出彩、出色呢?笔者认为,除了要加强文学修养外,在新闻中适时适度地插入影视作品或小品的片断能让作品更加鲜活,更耐人寻味。

一、在新闻中插入影视作品或小品片断能引发联想,补充画面的不足

在严肃的新闻专题中,适时、适度地插入影视作品或小品的片断,可以让观众在了解新闻事实真相的同时,充分展开联想,在笑声中感悟作品的内涵。

例如,2014年,我接到了一个采访任务,对一些小区内楼顶向上接楼、一楼向下挖地下室的行为进行曝光。在暗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在一个新建的小区内,一楼的业主共有24家向下挖了地下室。由于采访时,地下室已基本挖完,我们没有拍摄到工人挖地下室的镜头,只能通过百姓的采访来描述当时的场景,这对于电视来讲缺少直观的画面。为了让观众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记者在作品中展现若干个宽大的地下室后,插入了电影《地道战》中的片断。

同期:电影《地道战》片断(家家户户都挖通)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大笑起来。加入这样的片断后,不但让观众对私挖地下室这样的大工程有了感性的认识,也通过《地道战》这部大家极为熟悉的电影对没有拍摄到的画面予以有力的补充。在幽默中让观众受到教育,对业主的自私加以谴责,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影视小品的适时插入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在新闻专题中,适时插入影视小品的片断,通过耳熟能详的影视小品片断影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可以起到深化主题、引导人们向更深层次思考的作用。

例如:记者在采写一篇《高档礼品的背后》的专题时,发现这些礼品店的很多用户都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购买时还可以变换产品种类开发票。高档烟酒、营养保健品这些高档礼品摇身一变,变成了笔记本、复印纸等办公用品。于是,记者在写稿时进行了这样处理。

稿件原文如下:一些单位买的香烟、红酒、海参摇身一变,变成了办公设备、笔墨纸本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就像下面的这则小品中说的那样。

同期:小品《打扑克》

黄宏:我告诉你啊,就这狗,做了个CT花了上千块!

侯跃文:哎哟,真舍得花钱啊!

黄宏:当然舍得啦,写他老丈人的名字给报销了!

侯跃文:这能报吗?

黄宏:有招啊!在“狗”的后面贴了个“皮癣”,说他老丈人得了“狗皮癣”就给报了!

小品中给狗做CT变成老丈人得了牛皮癣,同文中把“高档礼品”的发票开成“办公用品”形成类比,在开心一笑中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三、在新闻作品中插入影视小品可以起到加强理解、引起观众共鸣的作用

有时在新闻写作中,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晦涩难懂,语言表述困难,用通俗易懂的小品对作品的内容进行解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记者采写的一篇作品中,一位厂长因为市建委规划局的疏忽,将其房票弄丢,致使他无法用房票贷款。在补办房票过程中,房产局和规划局都要求对方提供证明,双方互为前置,致使这位厂长的贷款始终发不下来。因为事情比较繁琐,记者在对前因后果进行阐述后插入了一段黄宏的小品《开锁》。

作品原文如下:咱百姓办事最怕的就是来回推诿,你推我来我推他,打的是一个罗圈架,打的是一个太极拳。就像小品《开锁》中那样。

同期:小品《开锁》

我开这个箱子这把锁啊,请出示房产证户口本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证件都有全锁在这个箱子里了。这样,你帮我打开箱子,我给你出示证件。你给我出示证件我帮你打开箱子。你帮我打开箱子,我给你出示证件。你不给我打开箱子我没法给你出示证件,你不给我出示证件我没法给你打开箱子。这是行规呀。

通过开锁这个小品,形象地展示了有关部门的互相推诿、扯皮,明白易懂,具有强烈的贴近性,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影视小品在新闻作品中的适时插入、巧妙运用不但让严肃的话题得到轻松的展现,而且能起到补充画面、深化主题、加强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观众在幽默中得到启示,更加清晰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它的深刻内涵。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箱子小品影视
影视展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一模一样的箱子
领个箱子去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