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

2015-03-21 03:03童红斌刘兴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全院病种全血

童红斌,汪 华,刘兴态,陈 静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湖北葛洲坝中心医院输血科,湖北宜昌 443002)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

童红斌,汪 华,刘兴态,陈 静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湖北葛洲坝中心医院输血科,湖北宜昌 443002)

目的分析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的用血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的掌握情况,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登记本,统计各临床科室及各病种输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结果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病区(4 800.5 U),放化一、二病区(3 773.0 U),重症监护病房(3 648.5 U),普外科病区(3 414.5 U),血液内科病区(3 188.0 U),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1 939.5 U),骨外科一、二病区(1 887.0 U),消化内科病区(1 372.0 U),综合内科病区(1 127.0 U),妇产科病区(979.0 U),共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8%;10大病种为肝硬化(4 229.5 U)、消化性溃疡(2 092.5 U)、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 756.5 U)、骨折(1 624.0 U)、重型肝炎(1 235.5 U)、白血病(1 082.0 U)、脑外伤(1 059.0 U)、胃癌(1 291.5 U)、再生障碍性贫血(1 038.0 U)、肺癌(997.0 U),占全院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9%;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34~4.98和0.005~6.590。结论2010年后该院成分输血率明显提升,乱用全血、浪费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输血现象,需要进一步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的用血知识,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临床科室; 成分输血; 病种

输血作为医疗救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对安全与合理输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血源紧缺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难以消弭,推动科学、合理、安全用血工作成为当前临床输血的一项紧迫任务[1]。了解和掌握临床各科室及各种疾病的用血情况,有助于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笔者对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各科室用血量及各种疾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院住院患者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登记本和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1.2 方法 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登记本,分别按临床科室、病种统计输血患者的用血品种(全血、少白细胞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及用血量,并按用血量排序,从而得出临床科室及各种病种的用血情况。病种按临床诊断归类统计,输血适应证的判断参照2000年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3 统计学处理 单位换算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方法计算,全血200 mL为1 U,各类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以200 m L全血内的红细胞为1 U,血浆100 m L为1 U,冷沉淀以200 m L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为1 U,机采血小板为从1个献血者体内采集1个治疗量(约10 U)[2]。成分输血率=成分用血量/(全血用量+成分用血量)×100%。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2010~2013年前10位临床科室用血情况 全院用红细胞10 436.5 U、血浆12 067.5 U、血小板5 180 U、冷沉淀1 035 U、全血19.5 U,共计28 738.5 U,红细胞/血浆为0.86,全院成分输血率为99.9%。前10位科室用血量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2010~2013年前10位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见表1。2.2 2011~2013年前10位病种用血情况 10大病种用血量占全院用血总量的57.2%。2011~2013年前10位病种用血情况,见表2。

2.3 2010~2013年用血量前10科室患者数量及用血量情况 见表3。

3 讨 论

血液安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卫生工作7项重点之一[3]。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已成为输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4]。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血液和血液制品安全,成本合理,数量上能满足临床需要;二是临床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5]。本院用血量排名前10位临床科室及病种成分输血率均不低于99.8%(全院成分输血率为99.9%),说明各科室临床医生成分输血掌握较好。

调查资料显示,红细胞/血浆的临床成分用血比例小于1.0的科室是感染性疾病病区、放化一、二病区、ICU及普外科病区。感染科因其开展血浆置换工作,而1次血浆置换需血浆约2 000 m L,故其血浆使用量很大;放化一、二病区仍存在临床医生给患者输“安慰血”、“人情血”的现象;ICU因主要收治的是各类重症病患者,输血适应证较其他科室略有放宽;普外科以肝、胆、胃肠疾病为主,大部分为术中用血,临床医生输全血的观念并未完全转变,“搭配血”的输注较为普遍,故血浆用量明显偏大。

红细胞/血浆的临床成分用血比例小于1的病种有肝硬化、重型肝炎、DIC、脑外伤、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肺癌。肝硬化、重型肝炎因肝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肝源性凝血因子缺乏,且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多伴有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易在静脉破裂时引起大出血导致失血性贫血,需通过输注红细胞提升血红蛋白,以及输注FFP或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故其红细胞和血浆的用量(尤其是血浆)较大。此外,重型肝炎患者常需使用血浆置换,红细胞/血浆比例低至0.005。DIC患者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需要补充FFP、冷沉淀、机采血小板。而在脑外伤、再生障碍性贫血、肺癌输血患者中,使用血浆时除补充凝血因子外,还存在扩容、营养支持及红细胞与血浆搭配输注的情况。这与在发达国家已经很少直接将血浆应用于临床的现状相差甚远[6]。加拿大则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作为严重肝病患者活动性出血或进行手术及侵入性操作时输注FFP的阈值[7]。

从各血液成分输注的合理性来看,血小板、冷沉淀的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但红细胞输注指征偏宽,术前备血带有随意性,出现“不该输的也输,该输的多输”的情况。调查显示,全院红细胞/血浆的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为0.86,接近1∶1,说明血浆用量明显偏大[8]。分析导致血浆滥用的主要原因:(1)临床医生不了解血浆输注的适应证,多数病例无凝血检查,无任何循证就输血浆;(2)全血的输用观念仍未转变,红细胞搭配血浆输注;(3)存在滥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依赖输注血浆以补充清蛋白的现象,忽略了血浆输注的风险,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本院推广成分输血效果明显,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基本掌握,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输血现象,尤其是血浆用量明显偏高,仍需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科学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参考文献

[1]邓硕曾,纪宏文.从血液保护到血液管理[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21-923.

[2]杨眉,邓波,安邦权,等.1家三甲医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量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62-164.

[3]高峰.输血安全和临床输血概论[J].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04,9(6):12-14.

[4]栾琳,於晶,李群,等.某院临床输血情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14-6915.

[5]王心见,谭春祁.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35.

[6]谭丽莉,李延年,王海燕,等.患者血小板输注与供者血小板配合试验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1):47-48.

[7]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6-116.

[8]陆丽君.1 208例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3):49-51.

10.3969/j.issn.1673-4130.2015.10.054

A

1673-4130(2015)10-1440-03

2015-03-12)

猜你喜欢
全院病种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新病种”等十五则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