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分析

2015-03-22 08:38庄希瑶于振萍许月梅
淮海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湿质高血压病体质

庄希瑶,于振萍,许月梅,刘 迪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居社区患病率第1 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中医体质学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体,探讨高血压病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相关性,对促进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笔者对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部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调查,探寻高血压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及分布规律,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部分社区已确诊为高血压,并且于2014年上半年在我社区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参加每季度高血压随访的患者619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1]。进行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其中2 份问卷因填写不完整且未能继续填写,影响对体质类型进行判定而视为无效问卷,最终617 份有效问卷进入统计分析。619 例患者中男267 例,女350 例;年龄≤59 岁194 例,年龄≥60 岁423 例;体重指数(BMI)≤24 kg/m2226 例,体重指数(BMI)>24 kg/m2391 例;血压控制达标411 例,未达标180 例。

1.2 方法 依据王琦9 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表述和分类方法,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9 种体质类型。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由社区医师进行询问和相关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质指数,中医体质辨识等相关内容。中医体质辨识需要患者完成《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问题,具体9种体质计分方法及评定标准参见文献[2-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运用中体现出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多数高血压病患者不是简单的某一种体质类型,而是符合1~2 种体质,或符合一种体质,同时兼有1~2种体质倾向,多数情况是可以根据分数高低来进行取舍。本调查分析中,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判定以判定结果为“是”且转化分最高者为标准。然后统计、分析在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间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分布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特禀质、气郁质。617 例高血压患者中异常体质461 例(74.72%)显著高于平和体质156 例(25.28%),各体质分布比率见下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居多。根据以下表格除湿热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概率较低,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概率较高。见表1。

表1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表(n,%)

2.2 男性与女性体质类型的分类比较 男女2 组患者的病理性体质中,女性气郁质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男性痰湿质患者明显高于女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196,P=0.002)。见表2。

2.3 体重指数(BMI)与中医体质分型的关系 不同BMI 中医体质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78,P =0.005)。BMI>24 kg/m2的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BMI≤24 kg/m2的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10,P<0.001)。见表3。

2.4 血压控制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 617 例高血压患者中,未用药患者18 例,不知道血压控制是否达标者8 例,服药且血压达标者411 例,服药但血压未达标者180例。血压达标者与未达标者在不同中医体质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6,P=0.074),而血压达标者中气郁质患者比例高于未达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0,P=0.012)。见表4。

表2 高血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体质类型分类比较(n,%)

表3 高血压患者中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体质类型的分类比较(n,%)

表4 血压控制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n,%)

3 讨论

3.1 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的特点 本次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病理体质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特禀质、气郁质。其中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这与中医学对高血压发病总的病因病机,认为早期多为痰湿壅盛,肝阳亢盛,中期多属阴虚阳亢,后期多属气血、阴阳亏虚夹痰夹瘀相关[4]。刘娟[5]收集332 例高血压病患者,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其发病的体质因素,发现痰湿质、阴虚质为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林谦[6]等通过对371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研究发现痰湿体质患者易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王东坡[7]等认为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为高血压病等多种与痰湿相关的疾病。本次调查资料亦说明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确实对高血压存在倾向性和易患性,符合高血压病因病机规律。

3.2 高血压患者中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的差异 高血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体质类型分类的差异可能与内分泌有关[8],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认为,高血压患病率男女比率各不相同,可能与男女在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遗传等方面的差异有关系。男性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较大、吸烟、饮酒过量、中心性肥胖发生率较高有关;且陈松岩等[9]认为中心性肥胖以以痰湿质为主,血脂异常、吸烟均以痰湿质多见,而气郁质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3.3 体重指数(BMI)与中医体质分型关系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BMI 和体质类型之间有相关性,BMI>24 kg/m2的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BMI≤24 kg/m2的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10,P<0.001)。娄彦梅等[10]认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BMI 正常者,且以痰湿质为主。

3.4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与体质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者与未达标者在不同中医体质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压达标者中气郁质患者比例高于未达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裴道灵等[11]通过对中医体质类型与临界高血压转归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气郁体质的临界高血压者更易于发展成高血压病。本次调查中气郁体质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概率较低,数据有限,因此是否血压达标者中气郁质患者经常出现血压波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他与健康与疾病密切相关,早在医学起源时期即出现了对体质的认识。王琦[12]认为在防病治病上,体质干预思想与方法的应用,能够丰富和深化“治未病”、“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与实践,为个体化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体质虽然具有稳定性,但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又具有动态可变性;对疾病的治疗上,认为“体质可调”[13]。

通过中医体质调理,不但可以在疾病的发展阶段延缓病情的进展,更可以在“未病阶段”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故中医体质辨识是将中医药理论应用于健康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第一次纳入中医体质辨识为健康体检中的一项目,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着样本量较少,对于偏颇体质未纳入调查分析中,需要继续收集病例,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进一步探索研究,通过从调整体质入手,确定针对性治疗方法,并结合体质进行预防、康复,拓展中医临床新的发展空间。

[1]陈倩倩,孙永芳,李霞,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74-175.

[2]王 琦.9 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3]王 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4]申恒花.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2013:1-76.

[5]刘 娟.332 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调查分析[J].中医研究,2011,24(11):51-52.

[6]林 谦,陈焱木,金 法,等.371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4,(3):17-18.

[7]王东坡,叶 超,陈 婧,等.论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及其综合调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8):517-519.

[8]周北凡.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58-61.

[9]陈松岩,白 燕,钱晓平.高血压病的中医体质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4):435-437.

[10]娄彦梅,韩 萍,高楠楠,等.健康体检中高血压发病情况与中医体质干预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23):86-87.

[11]裴道灵,姜明霞.中医体质类型与临界高血压转归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6):78-80.

[12]王 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13]俞若熙,倪 诚,王 琦.王琦教授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878-881.

猜你喜欢
湿质高血压病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