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与VHL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2015-03-22 20:54王涛陈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东南大学失活肾癌

王涛,陈明

(1. 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综 述·

肾细胞癌与VHL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王涛1,陈明2

(1. 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泌尿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肿瘤之一是肾细胞癌(RCC)。VHL基因是一个典型的抑癌基因,它在RCC中的突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RCC中普遍存在着VHL基因突变、杂合性缺失(LOH)及甲基化。pVHL是VHL的基因产物。泛素连接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就是pVHL,它在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癌细胞的浸润、转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者就RCC中VHL基因的突变及其分子机制,以及VHL靶向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RCC;VHL基因;分子靶向治疗;文献综述

肾细胞癌(RCC)的发病率很高,在泌尿系统中占第3位。按照组织学类型可分为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乳头细胞癌、集合管肾癌等,其中透明细胞癌最常见。手术治疗辅以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肾癌的主要方式。对于RCC的发病机制我们了解得不多,这给早期诊断和治疗肾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RCC的发生涉及到了很多基因。其中,VHL基因的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RCC中普遍存在着VHL基因的突变。学者们对VHL基因突变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RCC的诊断治疗。作者对RCC中VHL基因的突变及其分子机制,以及VHL靶向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VHL基因的结构及作用

1.1 VHL基因的结构

VHL基因是得名于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s disease)。Latif等[1]首先将VH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25-26。VHL编码序列中含有3个外显子,其中第2外显子能够转录可变剪接的mRNA。 VHLm RNA编码产生的蛋白产物分别为p19和p30,学者们曾经认为p30降解产生p19,但事实证明p19是位于VHL基因54号密码子上的转录异构体[2],它与细胞核的亲和力比p30更高。

研究表明,VHL基因的二级结构由两个区域组成:分别为α区和β区。其中复合物B-C(Elongin B-C)与α区连接;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底物则与β区相连接。此关键结合位点的突变极有可能导致了RCC的发生[3]。

1.2 VHL基因对于RCC的作用

1.2.1VHL基因与RCC起源之间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VHL基因的突变在RCC的发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肿瘤的分裂、增殖、转移和浸润也都源于VHL基因介导的一系列因子。Mallory等[4]的研究认为,肾脏上皮细胞的极化、分化以及初级纤毛形成都是源于VHL基因的表达。他们提出了关于RCC起源的一个可能机制:VHL基因失活之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极化、初级纤毛的形成也随之发生了障碍,这些都导致了RCC的形成。

1.2.2RCC受VHL-HIF途径的影响 (1) VHL-HIF途径。研究表明,机体的乏氧反应主要是由HIF乏氧诱导因子介导的。在常氧情况下, HIF-α中的氧依赖性降解结构域ODDD与pVHL上的β端相结合,这就是所谓的VHL-HIF途径[5]。泛素化之后,ODDD即被降解。然而,在缺氧的情况下pVHL上的β端无法与ODDD相结合,HIF就无法被降解。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RCC中,由于VHL基因失活,缺乏有作用的pVHL,HIF也就无法被降解[6]。

在RCC中,缺氧无法避免,HIF异常表达于缺乏pVHL调解的RCC中。HIF产生的大量下游产物,例如:VEGF、TGF-α、cxcR4、cAlx等,能够促进RCC的发生发展[7]。HIF的高表达导致了VEGF高表达,最终导致RCC组织学上的高血供。VEGF的高表达可以由以下机制解释:VHL基因失活、乏氧及Raf-MAPK和P13-AKT/mTOR的激活。HIF在这些途径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8]。大量研究表明, VEGF的过多表达在RCC中占到63.0%的比例[9]。RCC受非VHL-HIF途径的影响。此影响大致可分为3类:(1) 在RCC细胞中,VHL基因对于细胞的连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VHL基因失活,那么肿瘤细胞的形态就会拉长,正常细胞就会出现不规则排列,同时,单层上皮细胞的结构也就遭到了破坏。此时,如果pVHL又能够重新表达,那么上皮细胞的排列结构又可以恢复正常。(2) VHL基因对于纤连蛋白的影响。它能够上调纤连蛋白,纤连蛋白的表达增加降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而乏氧对这个过程没有影响。(3) pVHL对于基质金属蛋白(MMPs)和组织抑制金属蛋白(TIMPS)也有调节作用。MMPS极大地影响了组织形态形成、血管新生以及组织重塑。MMP的表达受到TIMPs的抑制,pVHL表达减少之后,TIMPs的表达也下调,MMP的表达则上升,导致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10]。

2 VHL失活与RCC

基因的失活机制可以分为基因的突变、LOH(杂合性缺失)和甲基化。学者们认为,VHL基因是RCC的关键因子。大量的研究证实,散发性及遗传性RCC的发生均与VHL等位基因的失活有一定联系。

2.1 VHL基因突变

Gallon等[11]通过研究VHL家族中有肾癌病变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发现:VHL病主要是由于VHL基因的突变发生的。这种基因突变在肾脏方面主要导致了RCC和肾脏囊肿的发生。Barnabas通过研究发现,VHL基因突变率在透明细胞癌高达50%。Kondo报道:不论是肾癌早期还是晚期,VHL基因突变均存在。而且这种突变发生率在早期和进展期无显著性差异,也说明了VHL基因突变在肾癌的早期就存在。

2.2 VHL基因的杂合性缺失

LOH发生率在RCC 3p(3号染色体短臂)中达到98%,Sukosd等[12]通过大量实验检测到3pLOH几乎存在于每个微小肾癌中(直径约4~9 mm),这说明3pLOH发生在肾癌的早期。但是LOH在肾癌的3p中呈现出一种不连续的分布。其中有几个高发区,它们呈斑带状分布于3p12-13,3p14.2.3p21.3和3p25-26区域。

2.3 VHL基因的甲基化

另一个基因失活的原因也在近年被发现,即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这种甲基化只发生在RCC中。但是,肾癌中存在基因的甲基化只是部分学者的观点,这一观点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3 VHL与靶向治疗

生物学技术日益发展,学者们对VHL基因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靶向药物的治疗在肾癌中也日益增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药物:Bevacizumab、Sorafenib、sunitinib和Axitinib,它们的主要作用于VEGF及其受体。

2007年,Akaza等[13]进行了关于索拉菲尼治疗RCC的临床疗效的多中心Ⅱ期研究。研究纳入了131例RCC患者,他们均接受了索拉菲尼(0.4 mg,每天2次)的治疗,然后按照RECIST的评价标准测量肿瘤的缩小程度,并且评价其疗效。其中有93例的患者(71.0%)病情稳定,19例病情得到了轻度缓解,103例(78.6%)肿瘤直径出现不同程度减小,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2周,但是,索拉菲尼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手-足综合征[HPS,72例(55.0%)]、脱屑[49例(37.4%)]、酯酶升高 [73例( 55.7%)]、淀粉酶升高[50例(38.2%)]、高血压[36例(27.5%)]。

另一种靶向治疗药物Bevacizumab,它能够选择性地与VEGF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导致了VEGF的失活。Escudier 等[14]进行了一项将BEV和INF-α2a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评价了Bevacizuma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项研究纳入了649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该项研究中患者均接受了IFN、9 MIU 1周3次的皮下注射治疗。其中的327例患者在接受IFN治疗基础上加上BEV 10 mg·kg-1,两周1次;而另外322例只是给予安慰剂治疗。该研究结果发现,IFN加BEV明显提高了VHL靶向治疗的效果。Melichar等[15]研究发现,IFN减量后并不影响BEV的疗效。

4 RCC的预后与VHL失活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显示,RCC中普遍存在着VHL基因的突变或失活,其发生率为50%,这引起了学者们对VHL失活与RCC相关性研究的关注。Yao等[16]学者在此领域有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在Ⅰ~Ⅲ期RCC中,VHL基因的失活是修正了相关干扰因素之后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是在姑息性治疗的肿瘤中,这一相关性则不存在。而Kim等相关实验表明,肾癌的疾病无进展期(PFS)或整个生存期与VHL基因的改变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进一步的研究则显示,如果pVHL能够正常表达,则早期肾癌预后良好,而对于晚期RCC,pVHL表达并没有意义[17]。

5 问题与展望

在RCC的发病机制中,VHL基因的缺陷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8]。目前,我们对于VHL基因的研究仍处于一个有限的水平,在缺氧的条件下,pVHL是否能阻止HIF产生的破坏?RCC的自然过程是否会受到VEGF或TGF-α蛋白抑制物的影响?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对于晚期RCC的治疗,学者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对于临床医师来说,VHL基因的早期诊断对于RCC的发现有很大的意义,而且细胞因子的治疗已经给临床工作带来了福音,例如α干扰素、白介素-2、靶向治疗都给RCC患者带来了希望。大量的研究显示:VHL基因的失活导致了HIF途径的活化,最终导致RCC的发生,因此,将VHL基因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必然会推动RCC治疗的进展。

[1] LATIF F,TORY K,GNARRA J,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tumor suppressorgene[J].Science,1993,260(5112):1317-1320.

[2] BLANGKENSHIP C,NAGLICH J G,WHALEY J M,et al.Altematc choice of initation codon produces a biologically active product of the Von-Hippel Lindau gene with tumor suppressor activity[J].Oncogene,1999,18(8):1529-1535.

[3] KIM W,KAELIN W G.The Von Hioppel-Lindou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new insights into oxygen sensing and cancer[J].Curr Opin Genet Dev,2003,13(1):55-60.

[4] MALLORY S,IUTZ,ROBERT D,et al.Primary cilium formation requires von Hippel—Lindou gene fuction in renal-derived cell[J].Cancer Res,2006,56(14):6903-6907.

[5] LI J F,CHU Y W,WANG G M,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eritumoral regulatory T cell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intratllmoral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in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J].BJU Int,2009,103(3):3:399-405.

[6] DANNULL J,SU Z,RIZZIERI D,et al.Enhancement of vaccine-mediated antitumor immunity in cancer patients after deple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J].J Clin Invest,2005,115(12):3623-3633.

[7] ZIMMER M,DOUCETTE D,SIDDIQUI N,et al.Inhibit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is sufficient for growth suppression of VHL-/-tumors[J].Mol Cancer Res,2004,2(2):89-95.

[8] NORTH S,MONNER M,BIKFALVI A.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angiogentic switch by cellular stress factors in tumors[J].Cancer Lett,2005,218(1):1-14.

[9] IGARASHI H,ESUmi M,ISHIDa H,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verexpression is corrected with von-Hippel-Lindau tumor suppression gene in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sporadic renal cell carcinoma[J].Cancer,2002,95(1):47-53.

[10] MAYNARD M A,OHH M.Von-Hippel-Lindau tumor suppression,protein and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in kidney cancer[J].Am J Nephrol,2004,24(1):1-13.

[11] GALLON C,CHAUVEAU D,RICHARD S,et al.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von-Hippel-Lindau families with renal lesions[J].Hum Mutat,2004,24(3):215-224.

[12] SÜKÖSD F,KURODA N, BEOTHE T,et al.Deletion of chromosome 3p14.2-p25 involving the VHL and FHIT genes in conventional renal cell carcinoma[J].Cancer Res, 2003,63(2):455-447.

[13] AKAZA H,NSITO S,TSUKAMOTO T,et al.Uncontrolled confirmatory trial of single—agent sorafeni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J].Eur Urol Suppl,2007,6(2):237.

[14] ESCUDIER B,BELLMUNT J,NEGRIER S,et al.Phase Ⅲ trial of bevacizumab plus interferon alfa-2a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AVOREN):final analysis of overall survival[J].Clin Oncol,2010,28(13):2144-2150.

[15] MELICHAR B,KORALEWSKI P,RAVAUD A,et al.First-line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reduced dose interferon-alpha2a is activ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J].Ann Oncol,2008,19(8):1470-1476.

[16] YAO M,YOSHIDA M,KISHIDA T,et al.VHL tumor suppressor gene alt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good prognosis in sporadic clear—cell rena I carcinoma[J].J Nati Vancer Inst,2002,94(20):1569-1575.

[17] PARKER A S,CHEVILLE J C,LOHSE C M,et al.Loss of expression of von Hipple-Lindau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in patient with early-stage cell renal carcinoma[J],Urology,2005,65(6):1090-1095.

[18] 张磊,陈明.MicroRNA与RCC转移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334-337.

2014-11-13

2015-1-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0849、81300472、81202034)

王涛(1989-),男,江苏苏州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wangtao623111@126.com

陈明 E-mail:mingchenseu@126.com

王涛,陈明.肾细胞癌与VHL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3):433-435.

R737.11

A

1671-6264(2015)03-0433-03

10.3969/j.issn.1671-6264.2015.03.025

猜你喜欢
东南大学失活肾癌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发现钠通道快速失活新机制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高温保护机制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