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液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5-03-22 03:16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38
陕西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脑水肿开颅血肿

杨 磊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西安 710038)

血栓通注射液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杨 磊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西安 710038)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手术后常规治疗5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3d配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56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90%和75.0%,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注射液血栓通是安全有效的;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和中枢神经保护与修复有关。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致残致死率极高,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抢救此类患者常需行开颅手术治疗,我们在术后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选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效果明显。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8月~2014年6月2脑出血11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临床资料 收集病例为我院高血压脑出血住院病例。选取Glasgow昏迷评分法(GCS)6~9分,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功能不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42~74岁,平均(56.21±5.24)岁;出血量33~65mL,平均(47.24~8.62)mL。治疗组56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42~75岁,平均(55.41±7.12)岁;出血量35~67mL,平均(48.54±7.64)mL;2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常规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钙离子拮抗剂,营养支持,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法:行额颞顶部马蹄形切口或颞部直切口,视病情需要决定手术切口大小,显微镜下颞上沟或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双极电凝止血、血肿腔覆盖止血纱布。根据脑皮质塌陷程度,决定是否行骨瓣复位。

治疗组,于术后第3d开始给予活血化瘀类药物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国药准字Z20025652) 45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滴,1d1次,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没有应用中成药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 术后第13d,注射用血栓通治疗1个疗程后,对术前术后Glasgow昏迷评分进行比较,显著疗效:上升4~6分;初步疗效:上升1~3分;无效:无变化;恶化:评分下降。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临床总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χ2=5.08,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讨 论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致死致残率高,对于出血量大,中线偏移明显等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解除血肿对中枢神经的压迫,缓解颅内高压的状态,避免神经功能继续损伤。我科采用显微镜下颞上沟或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有以下优点:①外侧裂、颞上沟为脑自然间隙,大多较易分离,相比颞中回入路,可以避免对皮层的损伤[1];②用显微镜良好照明、放大后清晰的视野、以及娴熟的显微技术,有利于准确找到出血点,能准确电凝活动性出血血管,而不伤及正常脑组织,避免了直视下不易发现的出血点;③显微镜下可以多视角操作,避免了直视下难以发现的死腔,能够更彻底的清除血肿。

术后患者复查头颅CT血肿已清除,但患者仍有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表现,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脑血管痉挛,继发脑供血不足;②进入脑水肿高峰期,脑水肿加重,颅内高压没有明显缓解;③血肿持续释放的凝血酶、血红蛋白降解产物以及继发产生的细胞因子,致血肿灶周脑水肿,引起的继发神经损害[2]。

有学者证实在脑出血发病后48h应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是安全的[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对比,我们发现,术后应用注射液血栓通,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为瘀血。如唐宗海在《血症论》中曰:“既是离经之血,虽是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开颅术后脑梗塞属于中医病机“脉络痹阻”。治法应活血化瘀。血栓通是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苷(PNS)制剂。《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楸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最为适宜。目前研究表明:PNS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PNS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能够阻滞中枢神经损伤后细胞内钙超载,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产生,有效的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并且具有改善血管内皮、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抑制血栓素A2(TXA-2)释放,从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4]。术后应用血栓通,有利于改善微循环,促进颅内残余血肿的吸收,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脑水肿,保护受损神经细胞,预防和治疗脑梗塞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多向靶点调节作用。临床实践证明血栓通能够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5]。

[1] 韦廷求,莫建华,韦树德,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102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7):950-951.

[2] 王 辉,王茂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神经损害的机制和防治措施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4):436-438.

[3] 杨万章,张志兰,张 敏,等.再论脑出血后继续出血及活血化瘀时间窗问题[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1):662-665.

[4] 甘 雨,徐惠波,孙晓波,等.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51-1252.

[5] 谢高强,刘家令,王晓毅,等.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716-1717.

(收稿2014-08-22;修回2014-09-28)

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七/治疗应用 @注射用血栓通

R74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1.027

猜你喜欢
脑水肿开颅血肿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回神颗粒减轻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水肿的疗效机制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