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探讨

2015-03-22 02:05西安市西电集团医院西安710077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胆红素生理自由基

西安市西电集团医院 (西安 710077)

张卓红

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探讨

西安市西电集团医院 (西安 710077)

张卓红

目的:分析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组,9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钒盐氧化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COPD)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存在一定关联。研究证实胆红素是体内一种有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以保护人体内脏器官的平滑肌。它的减少或缺失使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而氧自由基是一种有害物质,可以造成机体生物膜系统的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引起支气管粘膜上皮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往关于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的疾病研究甚多,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研究较少。为探讨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将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9例对照组患者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住院的COPD患者99例,其中男60例,女39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8±2.1)岁。对照组为我院门诊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65例,女34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57.9±1.9)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COPD诊断标准。两组排除: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②发肝、肾功能障碍;③血液系统的疾病;④严重糖尿病等明显影响血清胆红素代谢的疾病;⑤近期服用过抗凝药物的患者。

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空腹12h以后,晨起采取静脉血3ml,采用钒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应用德国Cobas-8000,序列号1496-0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

结 果

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可见COPD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结果比较(μ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加,氧化物(主要有:超氧阴离子、羟根、次氯酸、过氧化氢、一氧化氮)可直接作用并破坏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核酸),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细胞死亡及破坏细胞外基质;其次,氧化物还可以引起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促进炎症反应,参与多种炎症因子的转录。而我们体内存在着相应的抗氧化机制,可以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氧化物,避免其损伤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并保护细胞活性、延长细胞寿命。但是,当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受损、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时,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体内开始积聚过剩的有害的氧化物,机体生物膜系统逐渐受损,进而支气管粘膜上皮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促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保护机体抗氧化机制,适当提升体内抗氧化剂含量对于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控制COPD的病情进展具有切实意义。

肺是体内各脏器中与氧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氧自由基与肺损伤有密切的关系。氧自由基是外层轨道上有不配对的电子,生物膜是发生脂质过氧化的主要部位。正常情况下,肺的损伤和修复在氧化和抗氧化的过程中处于动态平衡。国内文献报道[1],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使自由基生成增多,破坏体内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细胞死亡、破坏细胞外基质,还可引起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促进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气道平滑肌功能改变。而胆红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功能。胆红素一方面通过自身活性氢原子及共轭双键与自由基外层轨道上的电子结合,另一方面与含金属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清除氧自由基,阻止细胞发生氧化。研究证实[2],胆红素每增加1mmol/L,就可以有2mmol/L过氧基团被抑制。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大多与肝胆疾病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有关。但近年多项研究[3-4]表明,生理浓度胆红素升高具有抗氧化以及清除过氧化氢自由基的功能,防止细胞膜脂质氧化应激,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保护支气管平滑肌的功能。若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则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本研究显示COPD组患者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降低主要是以间接胆红素降低为主,推测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与间接胆红素具有相关性。

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对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空间,但是如何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提高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1] 臧泽林,祝 瑞,夏滕飞.AECOPD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2015,21(1):75-78.

[2] Horsfall L,J Rait G,Walters K,etal. Serum bilirubin and risk of respirator disease and death[J] .JAMA,2011,305(7):691-697.

[3] 姚福军,邵俊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河北中医,2014,36(1):156-158.

[4] 高惠英,李建强,宋满景,等.慢性支气管炎症与血清胆红素的动态观察及意义[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11):840-842.

(收稿:2015-03-13)

胆红素/血液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病理生理学 抗氧化剂

R563.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7.052

猜你喜欢
胆红素生理自由基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