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麻叶荨麻的研究进展

2015-03-23 08:57敖特根白音李运起韩艳华徐敏云李秋凤高立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荨麻多糖

敖特根白音,李运起*,韩艳华,徐敏云,李秋凤,高立杰

(1.河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国内外麻叶荨麻的研究进展

敖特根白音1,李运起1*,韩艳华2,徐敏云1,李秋凤1,高立杰1

(1.河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麻叶荨麻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为了加强对麻叶荨麻资源的全面了解,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我国本土麻叶荨麻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麻叶荨麻化学成分、药用价值、饲料应用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麻叶荨麻;化学成分;药用价值;饲料应用;食用

麻叶荨麻(UrticacannabinaL.)又名焮麻、哈拉盖等,系荨麻科(Urticaceae)荨麻属(Urtica)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在我国甘肃、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山西、四川、新疆[1-3]均有分布,主要生长于海拔800~2 800 m的丘陵性草原、坡地、河滩、河谷、溪旁、干燥山坡或沙坡等处,生长适应性强。其茎直立、多分枝、叶和茎上有螫毛,4 月底返青、7~8 月开花、9 月成熟。

麻叶荨麻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本草图经》,全草或根可入药,味苦、辛,性温,小毒,传统主治风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毒蛇咬伤等[4],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国外利用荨麻属植物开发出了多种相关药物,如Urticur胶囊、Rheuma-Hek胶囊[5]等,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麻叶荨麻生长速度快,草产量可高达14 t/hm2,抗寒、抗旱、耐瘠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酸含量都很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一种优良的野生饲用植物[6-8]。此外,麻叶荨麻的嫩茎叶可以作蔬菜,茎皮纤维还可作纺织和绳索的原料[9]等。为了加强对麻叶荨麻资源的全面了解,使我国本土麻叶荨麻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饲料应用以及在其它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1 麻叶荨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麻叶荨麻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有机酸类、酚类、香豆素类、甾醇类、蛋白质及多糖等,其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有黄酮类、木质素类、有机酸类、蛋白质、多糖等成分。

1.1 黄酮类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从麻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多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属于黄酮、黄酮醇类,其中以黄酮醇及其苷类为多。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张嫚丽等[10]从麻叶荨麻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黄芩素-7-O-α-L-广鼠李糖苷,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又名vicenin-2),这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获得。马学敏[11]从麻叶荨麻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山奈酚-7-O-鼠李糖苷,此化合物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得到。王梦月等[12-13]从荨麻属植物荨麻中分离并鉴定出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为以后对麻叶荨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1.2 有机酸类

麻叶荨麻所含有的有机酸类成分是以盐的状态存在的[14],主要包括小分子的脂肪酸和芳香酸。敖特根等[15]测定,麻叶荨麻嫩叶和嫩茎中的脂肪酸总量很高,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最高。马学敏等[11]确定了麻叶荨麻中的27个有机酸的结构,其中有很多小分子脂肪酸,棕榈酸含量最高。此外,还有一些芳香酸,如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等,其中对羟基桂皮酸含量最大。马学敏等[16]还首次从麻叶荨麻全草中分离得到对香豆酸。经分析,麻叶荨麻中的有机酸主要为蚁酸和丁酸[14]。

1.3 甾类及脂类

麻叶荨麻叶提取物中能够分离得到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6]等甾类,该植物中还含有一些脂类,如香豆酸甲酯、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1]等。

1.4 香豆素类

马学敏[11,16]从麻叶荨麻分离得到了东莨菪素、6,7-二羟基香豆素、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

1.5 酚类和木质素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数量很多,分为三大类,有苯丙素类化合物、类黄酮、多酚类化合物[17-19]。因此在以上几部分中提到的许多化合物也同属于酚类,如槲皮素、山奈酚、6,7-二羟基香豆 素、对羟基桂皮酸、对羟基桂皮酸甲酯等。此外,马学敏首次从麻叶荨麻中分离得到了间二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这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11]。

1.6 挥发油

李成义[14]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麻叶荨麻中的挥发油,并证明该油中有10种以上成分。

1.7 蛋白质及多糖类

麻叶荨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据张晓庆等[20]的报道,全株麻叶荨麻粗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34.39%,与优质苜蓿在营养期的含量相当。此外,敖特根等[15]研究表明麻叶荨麻嫩叶、茎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5.16%、9.33%,且含有所有的必需氨基酸。

霍文兰等[21]报道麻叶荨麻各部位均含有一定量的多糖,籽中最多。李喆[22]在其实验中测得麻叶荨麻叶中多糖含量为5.96%。荨麻中含有的多糖是其抗风湿的有效成分。

1.8 其它成分

权宜淑等[23-24]报道,麻叶荨麻全草含有叶绿素,鞣质,香叶木苷,维生素K、C、B2、B6及胡萝素等;其茎皮含蚁酸,丁酸,酪酸,氨素及不挥发性而有刺激作用的物质;其根及根茎含有生物碱,如水苏碱等,其中以甜菜碱最明显,并有挥发油,内酯,香豆素,苷,酚,氨基酸,蛋白质及多糖等成分。李喆[22]从麻叶荨麻叶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尿嘧啶,(2S, 3S, 4R, 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酸酰胺]-十八烷-1, 3, 4-三醇,苦瓜脑苷,胸腺嘧啶,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麻荨属植物中得到的。此外,麻叶荨麻中还含有正辛醇[16]、正三十烷、正二十九烷[11]、α-香树脂醇[14]及各种微量元素[25-26]等。

2 药理作用

国外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荨麻属植物,并证实该属植物具有抗炎及免疫、镇痛、抗凝、抑制芳香酶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我国麻叶荨麻资源相当丰富,但研究相对滞后,应用也还仅限于民族药和民间药的范畴。

2.1 抗炎、镇痛作用

麻叶荨麻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主要表现在治疗风湿病及关节炎等方面。

张嫚丽等[27]报道麻叶荨麻叶的水煎液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显著的抗炎药理活性,水为抗炎活性提取溶剂,抗炎活性物质为极性较大的化学成分,如鞣质或多糖。高楠[28]的实验结果则进一步证实了麻叶荨麻多糖对角叉菜胶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各剂量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此外,李喆[22]也在其试验中证实了麻叶荨麻叶中的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Larkin[29]曾报道荨麻能够缓解关节炎的疼痛;而Ali-Shtayeh等[30]报道荨麻在以色列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荨麻所含鞣质(单宁或单宁酸)C76H52O45具有消炎收敛的作用,对流黄水及皮肤破烂起到治疗效果[31]。

李妍[32]通过研究表明麻叶荨麻根粗多糖对醋酸致痛的小鼠具有镇痛作用。

2.2 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

李妍等[32]的试验结果证实了麻叶荨麻根粗多糖具有较强的抑制由丙酸睾丸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尤其是对去势大鼠前列腺侧叶和背侧叶的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毒性很低,副作用很小。

荨麻的地上部分煎汤饮用,可以治疗小儿夜间遗尿症,荨麻的种子粉碎加入饼干中食用或荨麻根煎汤都可以治疗尿潴留[33]。

2.3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我国《蜀语》记载,用荨麻叶喂猪易壮不易病,这是对荨麻有免疫功能的最早记载。凡荨麻医治过的病变部位不易再感染。此外,荨麻甲醇提取物中含有的槲皮素-3-O-芸香糖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异鼠李黄素-3-O-葡糖苷等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免疫刺激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功能缺乏、慢性肉芽肿病等[34],从而提高免疫活性。荨麻含多种自由基清除剂,包括Vc、类黄酮、多糖类、胡萝卜素、Zn、Fe、Mn、Cu等微量元素,是机体有效的防御系统[35]。

2.4 抑菌、抗癌作用

程珍等[36]报道麻叶荨麻籽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并提出其抗菌活性成分是酚类、鞣质、有机酸等物质。他们还测得麻叶荨麻籽中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很高,由亚油酸产生的共轭型亚油酸具有抗癌作用[37]。

2.5 抗过敏作用

麻叶荨麻所含有机酸蚁酸HCOOH以及酪酸CH3(CH2)2COOH上所载的羧基即氢氧原子团-COOH能够产生抗过敏作用[35]。此外,许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组胺的释放而发挥抗过敏作用[38],这也为研究麻叶荨麻抗过敏机制提供一定依据。

2.6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麻叶荨麻籽中含有的亚油酸能防止动脉硬化,还可用于治疗皮炎、烧伤等[39]。国外文献报道荨麻的水提物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40]。据悉,德国民间有用荨麻科植物治疗和预防脑血栓,荨麻中含有的8种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铬、镍、钴和镉,可补充和调整机体失衡的微量元素,调节机体内的代谢,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益处[41],我们可推测同属的麻叶荨麻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益处。

2.7 降血压作用

经初步动物试验显示,100%麻叶荨麻根水煎液对狗有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作用,且持续时间长;对兔及蟾蜍心脏亦有明显的强心作用[23]。

2.8 抗氧化作用

2.9 临床及民间应用

在我国民间,用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可治荨麻疹;鲜草捣汁外敷,可治毒虫、毒蛇咬伤;全草用水煎服,可治胃腹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适量煎汤擦洗,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疼痛;根同黄麻根煎水洗,可治湿疹,对头部湿疹疗效较好;适量浸酒数日,服用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疼痛[24]。麻叶荨麻的种子是维吾尔药物中常用一味草药,可消炎、止咳、治疗皮肤病、利尿等,用叶治鼻衄[43]。 阿鲁科尔沁蒙古族牧民采集麻叶荨麻的嫩茎、叶作野菜生食,治疗坏血病[44]。还可将麻叶荨麻做成荨麻茶、荨麻根酊剂,并可用荨麻浴和荨麻足浴用[45],对一些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 麻叶荨麻在饲养家畜上的应用

麻叶荨麻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多糖、胡萝卜素、必需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这一结果已在多篇报道中得到了证实[46-47],营养价值很高。此外,麻叶荨麻产量高,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已普遍得到证实,用荨麻喂的猪膘肥体壮[8]。王瑞云等[48]用荨麻糊浆饲喂的健康蛋种鸡的产蛋率、饲料报酬、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以及出售种蛋和雏鸡的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幼禽发病率明显减少。张平远报道[49],用荨麻饲料喂产蛋鸡,鸡蛋品质可明显改善,且蛋黄颜色加深。张晓庆等[8]用麻叶荨麻饲喂怀孕母羊,产奶量明显增加。

4 麻叶荨麻的食用价值

麻叶荨麻叶是天然的植物蛋白原料。在民间,人们常采嫩叶作蔬菜、制作馅饼或用来做荨麻粥、荨麻饼(俗称背口袋),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特别是老年人食用,可润滑肠道,解除便秘之苦,味美可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民间将麻叶荨麻的嫩茎和叶用来做汤或凉拌食用[50]。

5 其它应用价值

5.1 美容保健作用

麻叶荨麻所含有效成分中的甲酸,可延缓细胞衰老,使细胞保持活力和富有弹性;其所含鞣酸,可增强皮肤的柔润和光泽;其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对皮肤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保健作用;还可利用其抗过敏作用治疗和预防皮肤疾病。美国安利日用品有限公司已把荨麻用于丝婷牌清爽型洗发露中,发挥美容作用[51]。

5.2 其他

麻叶荨麻籽所含的脂肪酸中,硬脂酸含量占到 56.29%[36]。而硬脂酸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多种衍生物均在各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52],推测麻叶荨麻在工业上也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荨麻茎皮含有大量的长粗纤维,可用作纺织、造纸,去皮后的茎秆可作造纸的填充物[45]。

6 小 结

麻叶荨麻集药用、饲用、食用、纺织用等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目前国内外对麻叶荨麻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医药上,国外虽已有部分应用,但对其药用活性的系统药理学研究还较少,未能完全阐明其药用机理,而国内还停留在民间应用阶段。饲料加工与利用技术和人工引种栽培方面的研究报道,更是少之又少。国外对荨麻属植物的开发已经从药品、食品领域拓展到日用品等领域。我国麻叶荨麻资源丰富,但开发应用不足,建议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加大在药物制剂、饲料、保健食品和纺织方面的开发力度,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王文采,陈家瑞.中国植物志:第23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48.

[2] 周以良.黑龙江植物志:第4卷 [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193-194.

[3] 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第2卷[M].2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127-128.

[4] 王梦月.荨麻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2,1:69- 71.

[5] Cai Qinfu. Rheuma-Hek capsule[J]. World Phytomedicines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1, 16(6): 282.

[6] 那日苏,张晓庆.荨麻属植物的生理活性及饲用价值[J].饲料研究,2006,12:65-66.

[7] 刘翠花,张红锋,大次卓嘎,等.西藏野生荨麻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J].西藏科技,2007,6:16-17.

[8] 张晓庆,赵山志.荨麻的营养作用及青贮发酵特性探讨[J].饲草研究,2008, 4:11-13.

[9] 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第2卷[M].2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127-128.

[10] 张嫚丽,李作平,贾湘曼,等.麻叶荨麻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2):175-176.

[11] 马学敏,郭亚健.麻叶荨麻及活血益气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份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12] 王梦月,李外,李晓波.荨麻水溶性化学成份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4):1853-1855.

[13] 王梦月,卫莹芳,李晓波.荨麻抗风湿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37(9):1300.

[14] 李成义,杨扶德,林丽,等.麻叶荨麻的初步研究[C]//中国中药学会全国第五届中药鉴定学术大会,2001.

[15] 敖特根,施和平,阿荣,等.内蒙古产麻叶荨麻嫩叶与嫩茎的营养成分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5):143-146.

[16] 马学敏,郭亚健,王力生.麻叶荨麻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72.

[17] 北京中医学院.中草药化学成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

[18] 谭仁祥.植物成分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19] 倪沛洲.有机化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0] 张晓庆,李维红,金艳梅,等.麻叶荨麻的养分积累及饲用品质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1):116-119.

[21] 霍文兰,曹艳萍.麻叶荨麻不同部位多糖的提取及定量测定[J].食品科技,2007,12:99-104.

[22] 李喆.麻叶荨麻叶化学成分、多糖含量测定及抗炎活性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8.

[23] 权宜淑.值得开发的荨麻属药用资源[J].中药材,1997,20(1):8-10.

[2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5] 冀恬,矫晓丽,迟晓峰,等.ICP-AES测定麻叶荨麻中的16种元素[J].光谱实验室,2012,29(1):210-212.

[26] 张晓庆,李维红,金艳梅.浑善达克沙地麻叶荨麻必需矿物质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J].华北农学报,2010,24((3):129-133.

[27] 张嫚丽.麻叶荨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初步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4.

[28] 高楠.放线菌1146活性代谢产物跟踪分离及结构鉴定—荨麻药材质量研究[D].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29] Larkin M. Nettles take the sting out of arthritis pain[J]. The Lancet, 2000, 355(9219): 1975.

[30] Ali-Shtayeh M S, Yaniv Z, Mahajna J. Ethnobotanical survey in the Palestinian area: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healing potential of medicinal plant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0, 73(1): 221-232.

[31] 聂鲁.彝族药荨麻的应用与开发[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41:338-339.

[32] 李研,张庆林.荨麻多糖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及功能的研究[D].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5.

[33] Guarrera P M. Traditional phytotherapy in Central Italy (Marche, Abruzzo, and Latium) [J]. Fitoterapia, 2005, 76(1): 1-25.

[34] Akbay P, Basaran A A, Undeger U, et al. In vitro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 Urtica dioica L.[J].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03, 17(1): 34-37.

[35] 李晓红,李兵兰,赵永娜,等.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87:190-193.

[36] 程珍,李冠,齐丽杰.麻叶荨麻籽抑菌成分和抑菌特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5,15(5):30.

[37] Iwata T, Kamegai T, Kasai M, et al. Method for producing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U.S. Patent 5,986,116[P]. 1999-11-16.

[38] 胡剑非,孙向阳,陈惠云,等.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宁波农业科技,2006,2:19-21.

[39] 李晓陆.亚油酸类脂肪化学品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13(3):89-93.

[40] Mekhfi H, Haouari M E, Legssyer A, et al. Platelet anti-aggregant property of some Moroccan medicinal plant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4, 94(2): 317-322.

[41] 秦元满,孙良鹏,马奎蓉,等.荨麻中微量元素测定及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性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556.

[42] 赵芳,王自军,宋丽,等.荨麻多酚抗氧化性质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26(2):164-166.

[43] 王梦月,卫莹芳.荨麻属植物在民间的药用情况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53:345-346.

[44] 哈斯巴根,裴盛基.阿鲁科尔沁蒙古族民间野生食疗植物[J].中药材,2001,24(2):83-85.

[45] 铁桂春,刘红献,李启业,等.荨麻的开发利用价值[J].草业与畜牧,2007,9:62.

[46] 张晓庆,杨晓亮,那日苏.荨麻资源的应用及开发前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 (5):185-187.

[47] 邹林有.青海高原麻叶荨麻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2,5:20-22.

[48] 王瑞云.荨麻饲喂蛋种鸡试验初报[J].中国家禽,2003,25(4):47.

[49] 张平远.俄罗斯开发荨麻作家禽饲料[J].湖南饲料,2004,6:34.

[50] 乌尼尔,哈斯巴根.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族民间野菜资源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6):18-20.

[51] 黄秀兰,周宜君.荨麻的药用价值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11(2):182-186.

[52] 安静,殷辉,殷蓉,等.国内硬脂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及新工艺[J].河北工业科技,2003,20(1):10-13.

Research Progress of Hempleaf Nettle (UrticacannabinaL.)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otegenbaiyin1, Li Yunqi1, Han Yanhua2, Xu Minyun1, Li Qiufeng1, Gao Lijie1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0, China;2.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0, China)

Hempleaf nettle (UrticacannabinaL.)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and has rich nutrients, showing a broad prospect. To make people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empleaf nettle, and make people use it more effectively, recent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mponents, medicinal value, feeding value, and other aspects of hempleaf nettle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UrticacannabinaL.;chemical components;medicinal value;feeding value; edibleness

10.3969/j.issn.1006-9690.2015.01.010

2014-07-12

国家现代农业(奶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37);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13226419D)。

敖特根白音(1975-),男,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牧草及饲料作物的育种研究。E-mail:atg12@sina.com

*通讯作者:李运起。E-mail:lyunqi@sina.com

S567

A

1006-9690(2015)01-0032-05

猜你喜欢
荨麻多糖
小荨麻
菠萝蜜多糖可调节肠道微生物
伊犁野生荨麻纤维性能初探
可怕的“小白蛇”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基于陇药黄芪多糖的提取与修饰研究
狭叶荨麻总黄酮纯化工艺优化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川佛手多糖工艺的优化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