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金融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2015-03-23 14:38吴恩涛马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6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金融机构

吴恩涛马靖

(1.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北京 100035;2.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

气候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传统金融业务的延伸和升华。随着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金融也日益成为热门话题,并有可能成为全球新兴的金融业务领域。

1 气候金融的起源与演变

1.1 气候金融的概念与起源

国际社会对气候金融并没有一个明确而权威的定义。笔者认为,气候金融有至少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广义的气候金融,泛指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部金融性业务总称;二是狭义的气候金融,即某一类具体涉及气候变化的金融衍生品,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业务,如碳金融、碳基金等。

1.2 气候金融的现状与演变

气候金融伴随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和全球环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而顺势变革。当前,很多国际、国内金融机构正在以多种创新形式积极开展气候金融业务。例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陆续成立了以气候变化为概念的基金;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已将气候变化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瑞士再保险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推动巨灾保险;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机构开始了自愿减排交易的尝试,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也正在开展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的实践,推出与碳排放挂钩的金融产品等[1]。气候金融为金融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是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金融种类之一。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态,气候金融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升温,气候金融市场将会进一步创新、发展和成熟。

2 气候金融业的发展

2.1 气候金融与气候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正在深刻改变公众行为。公众气候变化风险意识增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投资的气候友好性,直接影响为投资者服务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金融研究等细分行业的行为。深入理解气候变化问题也帮助公众,包括投资者和金融界,更好的理解气候友好的价值与气候变化的风险,进而改变资产管理的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理念,对投资机构投资策略、投资者关系、治理结构和品牌管理等运营政策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极端天气等负面影响可能会使保险业的损失逐年增加。据预计,到2030年,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可能给全球保险业带来的损失将高达每年1500亿美元[2]。气候变化能够导致系统风险发生概率增加,可能使保险业在某个时点蒙受较大的损失从而产生清算风险。这给政府监管部门、再保险行业和机构投资者提出了切实的挑战。同样,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具体项目风险也会使金融机构的有关贷款和投资发生损失,这要求金融机构不断系统的评估风险,保证现金储备,并构建应对机制。

2.2 气候金融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为投资者和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是成功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关键。随着公众气候意识的不断提高,气候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逐渐扩大,金融机构需要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到公司治理,将其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这决定着管理者是否能够清晰洞察气候变化的影响,顺应气候变化的变革,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正因为如此,国际上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将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调整,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气候金融研究、投资者关系、项目决策以及减少自身碳足迹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经营绩效。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有关研究显示,美国、英国和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在气候变化方面评分较高;而我国金融机构的评分相对逊色[3]。公司治理是公司经营的核心和重要基础之一,上述情况可能使我国气候金融在全球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金融机构首先应将气候变化作为公司治理理念重要的一部分,从而推动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

3 国际气候制度与国际气候金融

影响气候金融发展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主要是《公约》、 《议定书》和目前正在进行着的“巴厘路线图”进程。作为气候保护国际法,《公约》界定了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可预期的和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以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开展履约行动,并指定该资金机制由缔约方大会(COP)指导下的全球环境基金(GEF)运营。2009年后,各缔约方通过谈判最终成立了新的绿色气候基金(GCF),首期承诺100亿美元,即将投入运营。

《议定书》规定的灵活机制为碳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国际法基础。《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期满,国际社会为此展开了新一轮气候谈判,确定2012年后的国际气候制度安排。2007年巴厘岛会议达成“巴厘路线图”,明确了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开发与转移等议题的谈判原则。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第15次缔约方大会决定,将继续沿着巴厘授权开展谈判。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谈判的结果将会影响未来气候金融的走势,这为气候金融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预言,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严峻性和变化趋势的不可逆转性,不论未来国际制度安排结果如何,气候金融主要支持三大领域将是必然的结果,即气候变化减缓化(Mitigation)、适应化(Adaptation)和气候友好技术的市场化(Marketization)。

4 结论与建议

从全球来看,气候金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而形成,也必将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深入而发展。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安排对气候金融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减缓化、适应化和气候友好技术市场化将是气候金融支持的三大领域。

从中国来看,未来10年是气候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我国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碳强度减排的投融资需求肯定超过“十二五”期间投融资规模;如果考虑到气候变化适应化的投融资需要,资金规模将会更大。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也是气候金融发展的良好机遇。

综上所述,气候金融日益发展和壮大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相关金融机构和综合决策部门需要顺应这一大趋势,开拓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创新金融政策和工具,服务发展绿色经济,服务建设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的和谐社会。

[1]根据各机构网站信息整理。

[2]Oliver Wyman,Climate Change:Risks and Opportunities for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Oliver Wyman Limited,2007.

[3]CERES,CorporateGovernanceandClimateChange:TheBankingSector,Ceres.Inc,2008.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候金融机构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