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水文站网布设浅析

2015-03-23 23:58陆庆皓
地下水 2015年3期
关键词:雨量站水文站水系

陆庆皓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 南京21000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防洪、城市供水、水域污染、河道淤积、生态退化、热岛效应、地下水开采等涉水问题为社会所关注。城市水质型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城市水文监测,才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水文工作的需求,并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基础准备。

1 南京城市区划、水系概况

1.1 南京城市区划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37'、东经 118°22'~ 119°14'。南京市辖 11 个区,分别是鼓楼、玄武、秦淮、建邺、雨花台、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全市行政区域面积6 587.02 km2。

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3年)》,南京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组成,土地总面积约834 km2。

1.2 南京城区水系

南京市境内主要有三条水系,即长江水系、淮河水系、太湖水系。根据河道特征和对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长江水系又可细分出四条水系,即长江下游干流水系、滁河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外加淮河、太湖(南溪河)2条水系,共6条水系。

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由长江下游干流水系、滁河水系、秦淮河水系以及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九龙湖构成了南京中心城区内的点线结构水系网。

2 南京城市水文站网现状

2.1 水文站

作为水位、流量、雨量等水文要素监测的的重要水文观测设施,主要以控制区间来水及进(出)水总量为目。截止2013年底,南京中心城区范围内共有武定门闸水文站、秦淮新河闸水文站、葛塘水文站3处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点以及八百河水文站、九乡河水文站2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专用水文站点。

2.2 水位站

城市水位站主要为水文情报预报服务,能及时反映长江下关段、内外秦淮河等江河湖泊水位变化情况,以水位、雨量为主的资料收集站点。

截止2013年底,南京中心城区范围内共有水位站55处,其中:国家基本水位站3处分别是南京潮水位站以及东山、六合水位站;朱家山河水位预报站1处;城区防指所属的西水关、铁窗棂等51处水位站,大部分分布在内外秦淮河两则,同时也基本上在南京中心城区内的排涝河道。

2.3 雨量站

雨量站的布设主要是为了能控制降水量和暴雨特征值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规律为原则。截止2013年底,南京中心城区范围内共有雨量站37处,其中国家基本水文测站3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专用水文站2处;国家水位基本水位站3处;预报站1处;南京市水利局布设的市政府大院、五台山等12处遥测雨量站;下黄马水库、军民友谊水库2处省小水库站点;月牙湖、金川门、莫愁湖等14处城区防指雨量站点。

2.4 现状规划

为加快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南京城市水文站网,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于2014年初向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申报了《南京市城市水文站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建议书通过对南京市区内现有水文站网的详细调查,参照兄弟市水文站网建设规模与密度,同时结合南京市水系布局特点和城市防洪侧重区域,提出了还需增加布设金川河、三汊河等10处水文站;玄武湖、夫子庙、中华门等5处水位站;雨花台烈士陵园、河海大学、鼓楼广场等14处雨量站点。

3 存在的问题

3.1 水文、水位站网监测服务功能不完善

目前南京市现有水文站网主要是围绕监测过境水量以及预警预报城市上游来水,为防洪排涝提供决策依据而设立的。城市水文、水位站点的监测重点应更多的设立在市内地势低洼以及易涝区域,且站点的功能更偏重于监测内外秦淮河、秦淮河与长江、滁河与长江的水头差等通江水道的水位差。

3.2 雨量站网密度不达标

根据《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技术导则》(送审稿)相关建设标准,2012年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已达816.1万人,属特大城市范畴,对应雨量降水量站布设密度应达到单站控制5~10 km2。南京中心城区面积为834 km2,雨量站设站总数对应达到84~167处,而目前,即使完成现状规划,雨量站总数仅有51处,远未达到最低设站标准。

3.3 建设用地难度大

南京是江苏省会,长三角地区第二大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如需按《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建设南京城市水文站网,需在全市各个区域进行水文设施的征地建设,难度极大。

4 对策及建议

4.1 站网密度布设调整

根据南京中心城区地形、自然水系特点,在长江下游干流水系设立金川河、三汊河口、七乡河、东十里长沟、西十里长沟、城南河6处水文站;在秦淮河水系设立涵洞口、西水关、南河、红旗桥4处水文站,通过以上站点的设立,可以实时提供单站上下游水位、流量,为城市防洪以及引江调水提供保障。在人群密集的景区、住宅区设立玄武湖、夫子庙、中华门、暗河闸、牛首山河5处水位站,以加强常态化水位监控。目前现有雨量站点共37处,单站控制面积为22.5 km2,现状规划雨量站点为51处,单站控制面积为16.4 km2,对照《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特大城市单站控制面积应至少达到10 km2的设置标准,为确保雨量站的布设能监测降水量和暴雨特征值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规律,需进一步加大雨量站设置密度。

4.2 方案实施建议

考虑南京中心城区内建站征地问题,建议水文、水位站采用雷达式水位计,水文流断面均采用ADCP等巡测方式,降水量采用杆式雨量计遥测结合固态存储的观测方式。此外,在城市内对雨量站选址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较高的建筑物或障碍物,如确实无法避开,需将仪器设置在雨期常年盛行风向过障碍物的侧风区,杆位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1.5倍。

[1]江海涛,岳利军.河南省城市水文现状与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4).

[2]陆卫民.广西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J].广西水利水电.2007(06).

[3]刘根华,张绍军.石家庄市城市水文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水文.2011(02).

猜你喜欢
雨量站水文站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信息熵方法在辽宁省不同分区雨量站网布设的应用研究
雨量站网布设对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影响研究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西双版纳州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析
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遥测雨量站点优化布设研究
水文站缺测资料插补展延实例分析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