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中华猕猴桃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开发利用

2015-03-24 01:15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5期
关键词:样方猕猴桃甘肃

李 兰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陇南中华猕猴桃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开发利用

李 兰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深居内陆,东经93.5°~108.5°、北纬33°~43°,面积42万km2。地处秦岭山地、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接触地区,是国内野生植物资源种类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甘肃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现有中华猕猴桃、狗枣猕猴桃、黑蕊猕猴桃、葛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10个野生种,由于纬度、海拔、气候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猕猴桃资源丰富和分散分布两个地带。资源分布丰富地带在徽县、文县、成县、武都、康县五县东南部的碧口、洛塘、阳坝、宋坪、嘉陵等40多个乡。资源分布分散地带在天水、两当、西和、礼县徽成盆地西北部的次生林区。多年来,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本文根据查阅、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基本摸清了甘肃野生猕猴桃资源的现状和人为破坏程度,介绍了甘肃省农业野生猕猴桃资源分布概况,建立野生猕猴桃保护点,对保护点做出评估,提出了甘肃省野生猕猴桃保护及开发利用对策。

中华猕猴桃;资源调查;保护开发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深居内陆,东经93.5°~108.5°、北纬33°~43°,面积42万km2。地处秦岭山地、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接触地区[1]。地跨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气候带,境内地貌类型、气候多样。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多种生境,是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种类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由于受气候、地质、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境内区系成分复杂,植被多样, 植物种类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 甘肃省仅高等植物就有4 400余种, 其中已被列为国家级稀有濒危保护的植物有154种[2]。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甘肃分布的原生地天然生长的野生中华猕猴桃(ActinidschinensisPlanch. var.chinensisLi);调查区域种质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所有种),已列入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据资料记载,甘肃有猕猴桃属的种和变种共10个[3]。广泛分布于陇南、天水、陇东、陇西南等地。由于纬度、海拔、气候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猕猴桃资源丰富和分散分布两个地带。资源分布丰富地带在徽县、文县、成县、武都、康县五县东南部的碧口、洛塘、阳坝、宋坪、嘉陵等四十多个乡。资源分布分散地带在天水、两当、西和、礼县和徽成盆地西北部的次生林区[4]。

1.2 调查区域

甘肃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陇南文县的白水江流域、甘南的白龙江流域、天水小陇山林区,中华猕猴桃在陇南岷山、秦岭之间温暖、温润的山林低地广泛分布。该地区地处东经104°16′16″~105°27′29″,北纬32°35″43′~33°20″36′。东西长217 km,南北宽156 km,面积5 000 km2[5]。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5~15 ℃,无霜期260 d左右,降水量400~1 000 mm,年平均日照数1 200~1 800 h,无霜期250~310 d。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6]。

根据分布的地点,我们把项目点放在了文县刘家坪乡关口村,位于秦岭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目标物种中华猕猴桃分布于海拔1 000~1 700 m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的沟谷地带,群落中主要建群种以栎属植物为主。

该地区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群落种群关系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一处天然的植物种质资源库。

1.3 调查方法

根据实地考察,确定目标物种分布范围和样方设置地点,保护点面积58 hm2,自然分为2个样地,样方布设在较大的一个样地内以S路线并根据地形规则布设了22个样方;在较小的一个样地,由于地形狭长故沿长轴规则布设了8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0 m×10 m的正方形。

设定方法:定出样方四边,其中一角用水泥桩(标注样方号)、另外三角用木桩固定以界定样方;然后用GPS全球定位仪对样方进行定位,绘制样方分布示意图,记录存档。

每样方分层片进行测定,先测木本层,然后测草本层,草本层样方为1 m×1 m, 每样方内做3个草本层重复;然后按照野外植物调查表(灌丛、草)进行调查记载。测定内容包括目标植物种的盖度、多度、高度,并记载其他所有植物种的多度和种数。对其他植物种认识的记下土名,不认识的记下种数,待花开时采集标本请专家进行鉴定。我们2010年开展了基线实地调查,完成了数据收集和验证,2011年、2012年进行了跟踪调查。

2 野生中华猕猴桃调查结论

2.1 野生中华猕猴桃的性状特征

中华猕猴桃是中国特有的藤本果种,因其果实表面布满细小绒毛,很象桃,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李时珍《本草纲目》)。唐代南阳人岑参诗云:“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野生中华猕猴桃为大型落叶藤本、靠茎缠绕攀援生长。叶纸质,倒阔卵形至倒卵形或阔卵形,长6~17 cm,宽7~15 cm,顶端截平形并中间凹入或具突尖、短渐尖,基部钝圆、截平或浅心形,边缘具睫状小齿,腹面无毛或中脉和侧脉上有少量软毛或短糙毛,背面苍绿色,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状绒毛,侧脉5~8对,常在中部以上分歧成叉状,横脉比较发达;叶柄长3~6(~10) cm,被灰白色茸毛或黄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硬毛状刺毛。聚伞花序1~3花,花序柄长7~15 mm,花柄长9~15 mm;苞片卵形或钻形,长约1 mm,均被灰白色丝状绒毛或黄褐色茸毛;花初放时白色,后变淡黄,有香气,直径1.8~3.5 cm;萼片与花瓣通常5片,有时3~7片;雄蕊极多,花丝狭条形,长5~10 mm,花药黄色,长圆形,长1.5~2 mm,基部叉开或不叉开;子房球形,径约5 mm,密被金黄色的压紧交织绒毛或不压紧不交织的刷毛状糙毛,花柱狭条形。果黄褐色,近球形、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6 cm,被茸毛、长硬毛或刺毛状长硬毛,成熟时秃净或不秃净,具小而多的淡褐色斑点;宿存萼片反折;种子纵径2.5 mm[7]。我们调查的目标物种是中华猕猴桃的一个硬毛变种(ActinidschinensisPlanch. var.hispidaC.H.Liang),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果实被覆常分裂为2~3数束状的刺毛状长硬毛。

2.2 结果与评价

通过对中华猕猴桃三年的样方监测,在30个样方内有中华猕猴桃47株,在项目点,猕猴桃生长状况良好,野外调查所见的猕猴桃,茎径可达7~8 mm,大的叶片长约16 cm;采摘的果实圆形,直径约2 cm;露出地面的老根粗壮,直径可达6~7 cm。保护区域内目标物种分布相对均匀,密度适当。

资源环境监测评估见表1,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见表2。

表1 资源环境监测评估表

表2 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表

在区域内进行威胁因素缩减评估,通过监测威胁因素的降低程度,就能够对保护项目的进展作出评价。威胁的解释见表3。

表3 威胁因素描述表

在调查中发现,威胁中华猕猴桃生存的因素主要有:(1)生产方式,包括种植(玉米、小麦、核桃)和养殖(牛、猪)。目前农作物种植对中华猕猴桃的影响还不明显,但随着种植业的扩大,有可能对该物种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同样养殖也是这样。(2)工程设施,目前在刘家坪关口村还没有厂矿和水利设施,仅有一条道路通至该村;建筑占地面积仅为2 150 m2,对猕猴桃的影响不大。(3)人为破坏,主要有采挖、偷牧、砍伐等三方面的因素,显然这三方面的人为破坏均能直接对中华猕猴桃的保护产生威胁。

三年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对野生猕猴桃建立开放式保护后,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在逐年增加,生长状况指标由2011年的一般上升至良好,资源状况指数增加了13。在保护点,中华猕猴桃生长状况良好,野外调查所见的枝株,茎径可达7~8 mm,大的叶片长约16 cm;采摘的果实圆形,直径约2 cm;露出地面的老根粗壮,直径可达6~7 cm。保护区域内目标物种分布相对均匀,密度适当。

根据样方记载,中华猕猴桃所在植物群落中的伴生植物:主要有大火草(AnemonetomentosaPéi)、羊胡子草(Carexrigescens)、水蒿(Artemisiasp.)、车前(Plantagosp.)、苜蓿(Medicagosp.)、胡桃(JuglansrejiaL.)、李(PrunussalicinaLindl.)、花椒(Zanthuxylumsp.)、马桑(CoriarianepalensisWall.)、木通(Akebiasp.)、箐姑草(Stellariavestita) 小檗(Berberissp.)漆[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Stokes) F.A.Barkl.]等。

野生猕猴桃在保护点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作为燃料和饲料,由于项目实施期间注重了对村民宣传,并修建了沼气池,节柴灶和太阳灶,有效解决了村民的燃料问题,野生猕猴桃的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樵砍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许多被砍猕猴桃又得以萌发枝条,因此野生猕猴桃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生态环境资源状况指数较前一年增加了19,根据调查显示采挖现象已被阻止,目前对目标物种影响的因素只剩下偷牧和樵砍,经过数据统计发生的频次依次为86次和20次,破坏面积依次为301 m2和80 m2。这表明樵砍和偷牧现象仍时有发生,虽然出现的频率和危害的面积已有大幅度地减少,但仍需继续努力进行宣传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目前在保护点对野生猕猴桃的利用依然是作为燃料和饲料,就目前的人口和环境状态来说尚未对野生猕猴桃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威胁因素降低评估分析,威胁因素逐渐消失,但长期的樵采将破坏中华猕猴桃的生存环境,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3 保护及开发利用

3.1 因地制宜、重点开发

甘肃野生资源种类虽然很丰富,但野生资源在各科属各地理区域间的分布与储量并不均衡。陇南地区野生资源种类最丰富,因此甘肃省野生猕猴桃的开发重点放在陇南,陇南山区富有中华猕猴桃资源及加以发展的良好条件,应谨慎开发利用。果实是猕猴桃属中最大的一种,从生产利用情况说又是本属中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种。据分析(《植物学杂志》1974年第2期,李欣、印万芬:猕猴桃),果实的维生素含量每100 g鲜样中一般为100~200 mg,高的达400 mg,约为柑桔的5~10倍;含糖类8%~14% ,酸类1.4%~2.0%,还含酪氨酸等12种氨基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在保护足够总群数量和自然栖息地的前题下进行适量的引种驯化,以便保护中华猕猴桃和其他植物种的野生种质基因资源。然后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可建立食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加工猕猴桃果酒、果酱、果汁、果脯、果晶、清凉饮料等。为了对野生猕猴桃加以保护,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原种圃,选种选育,培育高产优质品种,为进一步利用提供种源,但绝对不能利用原始野生植物资源直接进行商业交易和加工利用,更不能允许以破坏野生植物栖息地为代价进行开发利用。

3.2 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

野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选育优良栽培品种,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但许多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认识仍停留在掠夺式的原始状态,以致许多野生资源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量不断减少,有些种类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开发利用时应以保护资源为前题,宣传国家对自然资源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公约、条例、法令、政策,宣传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宣传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人人重视、理解、支持和参加保护工作。这样,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的保护才能得以实施,持续进行,使项目点的野生猕猴桃资源利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8],为今后人工引种栽培,征集品种资源,选育良种,保持良好的根基。天水、武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土壤、生态环境都适宜大面积种植猕猴桃,野生果树与栽培果树嫁接,就地建立生产基地。组织科研力量,建立科研机构,对猕猴桃的驯化、栽培、育种、储运、加工进行研究和推广。浆果可食或加工制酱、制汁、酿造等,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1] 甘肃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甘肃植物志:第1卷[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

[2] 甘肃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甘肃植物志:第2卷[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3] 青德厚,李隐生.陇南中华猕猴桃分布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1989(7):1.

[4] 省农科院经作所,武都地区农业局,康县农业局.陇南中华猕猴桃分布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1981(4):34.

[5] 甘肃文县网.文县自然资源[EB/OL].[2009-11-04]. http://www.gswx.gov.cn/html/ZJWX/ZRZY/2009/11/0911420495GJK8H87A86CJII7914D4.html

[6]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EB/OL].[2001-11-15]. http://db.kib.ac.cn/eflora/View/Search/chs_contents.aspx?CPNI=CPNI-113-22759.

[7]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9:260.

[8] 覃一明,杨天锦,石健泉,等.广西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J].南方园艺,2009(3):26.

Investigatio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Chinese Kiwi Resource in Longnan, Gansu

Li Lan

(Gansu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ation, Lanzhou 730000,China)

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inland of China′s northwest, with E93.5°-E108.5°and N33°-N43°, situ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Qinling mountainous area, the Loess Plateau, Inner Mongolia Plateau an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Gansu is one of provinces rich in wild plant resources, especially wild kiwi germplasm resources. There are 9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kiwi distributed in Gansu, such asActinidiachinensis,A.kolomikta,A.melanandra,A.polygamaMiq.,A.arguta,etc.. Due to differences in longitude, altitude and climate, generally, kiwi distributed area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regions. One is rich resource region, which include more than 40 townships such as Bikou, Luotang Yangba, Songping, Jialing etc. in the southeast of Huixian, Wenxian, Chengxian Wudu and Kangxian counties. The other one is decentral resources region, including Tianshui, Liangdang, Xihe, Lixian and the northwest of Huicheng Basin, scattered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Over the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nd the ir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by human being, the habitats of agricultural wild plants have seriously been threatened. Based on the data got by resulting, collecting and field survey, the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tatus of wild kiwi resource i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extent of the damage by human being, introduced the wild kiwi resource distribution profile in Gansu province, and evaluated the protection site of wild kiwi established, finally proposed the measures of Gansu province wild kiwi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ctinidschinensis; resource investigation;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2015-03-26

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项目(cwrc)GEF农业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李兰(1964—),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

10.3969/j.issn.1006-9690.2015.05.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5)05-0051-04

猜你喜欢
样方猕猴桃甘肃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提取猕猴桃的DNA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摘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