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的现状与治理措施研究

2015-03-24 11:11曹晓春陈绍双吴志军张开开方栋华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标车营运浙江省

曹晓春,陈绍双,吴志军,张开开,方栋华

(1.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杭州 310005;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的现状与治理措施研究

曹晓春1,陈绍双1,吴志军2,张开开1,方栋华2

(1.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杭州 310005;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经统计,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的“黄标车”有9.8万辆,而“黄标车”的治理淘汰对于降低我省机动车污染排放和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出台有效的治理措施和长效机制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和调研周边省份和我省“黄标车”的治理现状,归纳出了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淘汰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标车”的治理淘汰措施,同时探索了对老旧及高污染车辆治理的长效机制。

“黄标车”;道路运输行业;治理措施;长效机制

0 引 言

据《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机动车排放物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CO、HC、NOx和PM颗粒物)排放总量为4612.1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3471.7万吨,碳氢化合物(HC)438.2万吨,氮氧化合物(NOx)640万吨,PM颗粒物62.2万吨。CO一旦进入人体的血液和大脑,会降低红血球的供氧能力,即使CO的浓度很低,也能伤害神经系统的功能及视力;PM颗粒物具有形成肿瘤及致癌的潜在危险;HC中的一些物质除有致癌危险外,与NOx在太阳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即所谓光化学烟雾。

仅占机动车保有量6.5%的“黄标车”,其排放的CO、HC、NOx和PM颗粒物分别占机动车该项排放总量的43.3%、44.8%、53%和78%,由此可见,针对“黄标车”的治理对于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和大气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的“黄标车”有9.8万辆。为此,研究适宜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的淘汰现状及其淘汰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 “黄标车”淘汰治理措施和老旧及高污染车辆治理的长效机制已显得十分必要。

1 “黄标车”治理现状分析

1.1 省内外“黄标车”淘汰政策现状

按照《2014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的“政府鼓励、部门协作、市场引导、金融参与”的原则,省内外主要有两项措施:开展“黄标车”限行和出台“黄标车”及老旧车提前淘汰激励政策。“黄标车”限行政策基本都分两个阶段,实施劝导过渡期和执法处罚期。省内外在“黄标车”淘汰过程中都积极采取了限行措施,分阶段逐步推进“黄标车”限行工作,划定并扩大限行区域,并且有着限行区域向禁行区域、按时段限行向全天24小时转变的趋势。出台的“黄标车”淘汰财政补贴标准中,省内外基本上都按照“鼓励尽早淘汰、实施分类补助”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方案,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淘汰。按“黄标车”车辆类型、注册登记时间和申请报废淘汰时间等条件,实行“一车一补”。浙江省提前淘汰“黄标车”最高可获得28000元的财政补贴,如杭州、宁波、台州和舟山(与上海市的32000元相比少4000元),最低可获得400元的财政补贴(与上海市和南京市的1500元相比少1100元)。

1.2 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淘汰现状

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各地市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总计9.8万辆,其数量及车型分布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保有量各地区的分布

图2 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各车型的构成

图1表明,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主要集中在宁波、金华和杭州,占全省总量的59%。图2表明,“黄标车”的车型分布较广,但主要集中在普通货车,占总量的85%。考虑到现有状况,结合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排放物特性,对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的淘汰工作,提出了“汽油车先行,宁波、金华和杭州为关键,普通货车为重点”的淘汰原则。

经过近半年的淘汰工作,截止到2014年11月30日,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共淘汰37446辆“黄标车”,占行业总量的38.19%,详见图3。

图3 地市“黄标车”淘汰量对2014年度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淘汰总量中的贡献率

图3表明,温州淘汰的“黄标车”数量最多,完成进度最快,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台州也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杭州、金华两地区的“黄标车”淘汰量和进度均相似。宁波的“黄标车”淘汰进度相对滞后。

总而言之,“黄标车”的淘汰情况具有如下特点:(1)全行业十分重视“黄标车”淘汰工作。淘汰工作进行不到半年,已淘汰3.74万辆“黄标车”,占行业总量的38.19%。(2)关键地市“黄标车”淘汰工作仍相对滞后。宁波、金华和杭州三个地区的“黄标车”淘汰量总和占全省淘汰总量的44.4%(保有量占59%)。(3)重点车型淘汰难度最大。该车型的淘汰量占已淘汰总量的60.27% (保有量占总量的84.65%),急需加快淘汰进度。

1.3 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淘汰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黄标车”淘汰的过程中,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淘汰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几点:

(1)集中淘汰的时间和资金问题现象普遍;

(2)强制性淘汰立法缺失导致执法力下降;

(3)整车淘汰与发动机改造之间仍存在法律冲突;

(4)限期淘汰导致民众期望政府尽早公布推荐车型;

(5)普通货运“黄标车”已成为行业淘汰工作的瓶颈;

(6)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影响清洁能源车辆推广使用;

(7)限行和年审政策对长途营运车及“自备车”失效;

(8)集中淘汰有引发社会泄愤事件的倾向;

(9)淘汰信息不畅导致政府各部门协同力度弱化。

2 “黄标车”淘汰治理措施

2.1 加大协同执法力度

依法发布“黄标车”实施限行、禁行措施的通告,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加强“黄标车”路检路查执法和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车辆上路行驶及未进行注销的执法力度。提高“黄标车”环保、综合性能检测频度,每季度检测1次;对尾气检测不合格的,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不得参加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每年开展营运“黄标车”清理整顿行动,对未取得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的,不得申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不予办理道路运输证年度审验手续。组织各地开展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机构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监督检查,整顿违规检验机构,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2.2 依托当地政府部署

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安排提前淘汰奖励补贴,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对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后的车主购置新车给予信贷支持。在杭州等城市,重点针对国家第二阶段排放标准车况良好的柴油客车和公交车等,开展中重型黄标柴油车后处理装置或发动机(含后处理装置)改造治理试点。大力支持回收拆解企业的发展,做好“黄标车”淘汰的后勤工作。

2.3 建立“黄标车”综合管理平台

建立并启用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淘汰综合管理平台,防止“黄标车”监管漏洞出现。各部门对“黄标车”进行协调统一管理,一旦违规,可以及时依法处理。各地政府、管委会建立健全的“黄标车”淘汰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科技手段,建立机动车注销登记、尾气检测、安全检验、回收拆解等数据库,联网运行,实现信息共享。

2.4 严格执行营运车辆检测整治

督促车辆综合检测部门严格对营运“黄标车”进行技术评定和维护检测。同时发挥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和运政服务中心窗口的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告知“黄标车”车主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黄标车”的报废手续。加大路上稽查执法力度,开展“黄标车”专项稽查活动,对持未年审的无效道路运输证或无证营运的“黄标车”进行重点查扣,如违法一律按无证经营高限处罚。

3 老旧及高污染车辆的治理长效机制

有研究表明,8年以上老旧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城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0%。据统计,浙江省老旧车辆的数量远远要超过“黄标车”的数量。建立老旧及高污染车辆的治理长效机制,不仅有助于促进老旧车辆和高污染车辆的稳步淘汰,也有利于促进大气质量的改善。

3.1 提高行业营运车辆入市门槛

鼓励各地市政府建立以控制车辆排放、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节约能源为指标体系的监控机制。加大对营运车辆的二级维护和等级评定监管力度,在保证营运车辆整体技术状况的前提下,优先使用低排放的车辆。

3.2 征收空气污染费用

积极借鉴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部分城市的做法,通过立法,禁止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汽车在市中心地区行驶,向大部分驶入市中心区的汽车征收“尾气污染费”,只达到“国Ⅲ”甚至还不及这一最低标准的汽车将被禁止驶入中心城区。同时建议征收“进城城市污染费”的方法遏制尾气污染,设立“城市低排放区”,对卡车和长途汽车加收“污染费”。

3.3 优化“黄标车”综合管理平台

鼓励将老旧车淘汰的信息并入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淘汰综合管理平台,节省资源的同时,防止老旧车监管漏洞出现,有效把握高污染车辆的淘汰进度和动态监管。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

传统汽车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事件。如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1]、伦敦的酸雨事件[2]、北京的重霾污染[3]等。新能源汽车作为低排放低能耗的典型开始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新能源汽车[4-5]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但是目前省内充电桩、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严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故有必要加快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

3.5 施行经济措施,鼓励“以旧换新”

通过补贴奖励等经济措施,鼓励购买使用低排放机动车,引导加速淘汰老旧车辆,是国际普遍做法。法国政府从1994 年1月至1995年6月执行的鼓励老旧汽车更新措施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获得巨大成果。用户在淘汰使用了10年以上老旧汽车而重新购买一辆相同牌号新车时可获得5000法郎的奖励。由于政府在汽车公司每销售一辆新轿车时可收取9000法郎的增值税,使得这一措施的贯彻执行促进了法国汽车及其零部件工业的复苏,各厂家从中受益匪浅。

3.6 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车辆的排放要达到排放标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汽车技术, 二是燃油品质。在实施治理淘汰“黄标车”的同时,推进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如:鼓励城市公交实施“油改气”;汽油货车强制加装三元催化器;建议柴油车加装颗粒捕集器。

3.7 构筑绿色公交体系

完善城市公交系统,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有利于优化交通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减少NOx 的排放。建议采取四大措施来构筑城市公共交通体系:(1)构筑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2)加快发展大运量快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3)实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4)加快构建城际公交体系,方便群众绿色出行。

在实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时,坚持公交优先、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发展自行车交通、土地使用与交通用地联合规划等。根据浙江省城市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和市辖区城市人口,将各地级市分为三类:第一类城市为杭州,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大城市;第二类为宁波和绍兴,人口在200万~400万之间的城市;第三类为温州、湖州、台州、金华、衢州、嘉兴、舟山和丽水,人口在200万以下的城市。不同种类城市采取不同的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三类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3.8 鼓励企业重新核算营运成本

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各类机动车具有不同的使用年限。而到2015年底,我省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共55.4万辆。因此会出现淘汰年限低于使用年限而导致企业利润急剧变化的情况。如: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的使用年限为8年,提前1-2年淘汰(柴油),营运时间就缩短了12%~25%。营运时间的缩短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因此,需要鼓励企业重新核算营运成本,做好车辆在淘汰周期内的经济概预算,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9 淘汰高污染机动车

根据我国2011年不同排放标准的汽车NOx和PM排放量[6],可以计算得到我省全行业“黄标车”淘汰更新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发挥的显著成效,如表2所示。

表2 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黄标车”淘汰更新工作效果的预测

由表2可见,行业“黄标车”全部更换成国Ⅲ或国Ⅳ及以上汽车后,减排效果显著:

(1)更新成国Ⅲ汽车后,NOx排放消减1.89万吨,PM排放消减0.29万吨,消减率分别为86.41%和94.79%。

(2)更新成国Ⅳ及以上汽车后,NOx排放消减2.15万吨,PM排放消减0.30万吨,消减率分别为98.03%和99.44%。

3.10 建立定期督察机制,健全老旧车辆治理考核制度

为贯彻落实全省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的要求,同时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道路运输行业老旧车治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治理督查机制,包括督察机构及职能、督察工作原则、督察工作职责、督察工作措施和督察工作要求几项内容。建立健全的老旧车辆治理考核工作机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单位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

4 结 语

针对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的“黄标车”治理淘汰工作,得到如下结论:

(1)省内外针对“黄标车”治理淘汰基本上都采用限行政策和淘汰财政补贴政策。“黄标车”限行处罚基本上都按劝导过渡期和执法处罚期两个阶段实施。淘汰财政补贴标准均按照“鼓励尽早淘汰、实施分类补助”的原则。

(2)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在“汽油车先行,宁波、金华和杭州为关键,普通货车为重点”的淘汰原则基础之上,研究出台了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的“黄标车”淘汰治理措施,如加大协同执法力度,建立“黄标车”综合管理平台,严格执行营运车辆检测整治等。

(3)从长远角度的考虑,探索了针对老旧及高污染车辆的治理长效机制。如提高行业营运车辆入市门槛,建议征收空气污染费,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构筑绿色公交体系;鼓励企业重新核算营运利润等。

[1]邱立莉,齐文启.雾霾治理与PM2.5源解析[J].现代科学仪器,2014,(3):13-18.

[2]郭大本.酸雨及其危害[J].黑龙江水转学报,2006,33(2):1-5.

[3]张丽亚,彭文英.首都圈雾霾天气成因及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2014,(9):172-176.

[4]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的探讨[J].研究与探讨,2011,(3):1-8.

[5]徐亚军.产业发展战略中的新能源汽车[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2):74-77.

[6]龚琴红.交通运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节能减排分析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4,(2):73-75.

Study on Actuality and Administration Measures of Yellow-label Trucks of the Road Transport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CAO Xiao-chun1,CHEN Shao-shuang1,WU Zhi-jun2,Zhang Kai-kai1,FANG Dong-hua2

(Road Transportation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05, China;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12, China)

Yellow-label truck of the road transport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possesses 98,000 through statistics. The governance and elimination of Yellow-label truck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and improve air quality in our provinc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measures and long-term mechanism is very necessary. Through analyzing the actuality of surrounding provinces and the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overed problems of elimination work of Yellow-label truck of the road transport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proposed governance and elimination measures for Yellow-label truck in Zhejiang province. Meanwhil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governance for the old and high-polluting vehicles is explored.

Yellow-label truck; Zhejiang province; the road transport industry; governance measures; long-term mechanism

2015-05-19

曹晓春(1969-),男,山东青岛人,工程师, E-mail:zjygjcxc@126.com。

U491 ?

A ?

10.3969/j.issn.1671-234X.2015.03.009

1671-234X(2015)03-0040-05

猜你喜欢
标车营运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嘉兴市黄标车淘汰工作“收官”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
远洋渔船营运作业的碳排放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