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初探

2015-03-24 09:42王文静孙丽云杨牧茏
河南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生态

王文静 孙丽云 杨牧茏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生态城市的理念

生态城市应该是在人类进化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理想化城市模式,适宜人居。生态城市已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关于城市的定义,它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更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在此和谐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

2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研究动态

2.1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从当今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有很多的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建设了生态城市,如新西兰的怀塔克尔市、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布市等。从土地利用模式、社区管理模式、交通运输模式、城市绿化空间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纵观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大致上有这样的特点:要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和指导原则;要以强大科技为后盾;重视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2.2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经验

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无论是“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创建,还是大规模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循环经济的试点等。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抓好规划编制,依法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原则,重在过程。

3 生态城市规划的标准构建

3.1 生态型城市规划构建原则

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是“指直接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服务的,将一般城市规划标准的基本内容(总则、城市用地、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等)与生态城市准则、特征及指标加以密切联系而制定的相关的城市规划准则与规定”[1]。

另外,我国部分城市已经推出或计划推出关于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或准则。

生态型城市规划构建原则,如下:

(1)对应原则——“与国家生态市指标中与规划相关的内容对应,使城市规划能直接为建设生态城市,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服务。”

(2)兼容原则——“充分采纳与运用现有的规划地方标准与政策法规。”

(3)简洁原则——“针对生态型城市规划,省略常规规划标准中城市用地分类等内容,采取文字规定与指标相结合的形式,以达简单明了的目的。”

(4)地方原则——“既体现城市特色,又回应并解决城市生态系统现状问题。”

(5)持续原则——“与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相呼应,将规划标准作为伴随迈向生态城市目标的全过程和动态体系。”

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关于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构建原则,细细看来,就能发现,这些原则所表明的内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永续”依然是主题。

3.2 生态城市规划构建案例——天津

天津空港经济区是天津港保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空港经济区自2002年建区以来,初步形成了以纺织、食品、电子、装备制造、航空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正在筹备建设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该区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相结合,将引进高新技术优化产业化结构,促进经济低碳高效增长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围绕建设空港经济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目标,遵循环境经济学、工业生态学等原理,研究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潜力和特色,努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阶梯利用、废物循环利用、信息和基础设施高度集成与共享的循环型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诸如天津空港经济区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这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化城市构建的迫切性,我国很多地区也有很多生态区域规划的试点,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城市规划已然成了未来的发展潮流,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

4 生态城市规划系统

4.1 生命支持系统

生命支持,当然首先考虑的就是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城市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而水资源又是非常有限的,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量很大,所以,防止水质污染以及如何应对水质污染等突发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提高利用效率、再生水、循环利用,以及合理开发雨水、海水,地下水补给[2-3]。

土地资源的开发、能源资源的利用、道路交通体系建立以及绿地绿化规划等都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内容。

4.2 空间规划

传统的空间规划着眼于土地规划,随着世界城市规划的研究发展,空间规划更趋于完整,尤其是生态城市规划,规划中考虑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强调区域的平衡发展。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也正在不断完善,新城的开发促进旧城的保护,注重保护城市空间中的绿地面积,城市不再是单纯的由现代的高楼大厦、道路交通组成,也会有青山绿水,也会有参天古树,也会有文化古迹以及历史建筑遗址等,生态城市空间规划集自然风貌、文化意义、人文风范、周围环境于一体,有别于其他的空间体系。开发潜在空间也是空间规划的一部分,除了地面空间、地下空间,其他的荒废的土地都是城市空间的组成,沟壑洞穴也可以开发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有用的空间。

4.3 产业规划

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规划调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有很多方面需要去研究,除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还需制定有效的对应措施来保障产业调整的顺利实施。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农业建设中应该更多地投入现代化科技,实现农业产业的自动化进程;国有制企业改革,走向更加多元化所有制,优化管理机制;合理的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类行业的发展,使其更加完善;环保产业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环保不该仅仅停留于书面,更应该实施于实践中,通过切实的行动或者产业链融入城市。

4.4 生态人居环境规划

1972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指出:“人类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人类环境的维护与改善是一项影响人类福利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全世界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所有政府应肩负的责任。”

城市集聚了人口、资源、物质等要素,各种流通齐聚,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规划面临着各种的难题,但城市的建设根本就是为了人类的居住方便舒适。生态人居环境规划,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与健康,其次是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的处理,空气清新、生物多样化等[4]。

5 城市生态规划的复杂性

依照钱学森的有关学科体系结构的观点,每一门科学都具有“三个层次一座桥梁”的结构。今天,复杂性研究已不单单是局限于某个学科层次的现象,而是从工程技术到自然科学,到基础学科,再到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代表的是现代科学一种全局性的新动向。对应于城市生态规划研究领域,作为城市生态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作为应用学科的城市生态规划,作为基础学科的城市生态学等学科以及指导城市生态规划的永续发展思想等,复杂性理论研究已是深入其中。

研究复杂性,有两种原则上不同的简化方法。一种是把复杂性约化为简单性来处理,另一种是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就城市生态规划而言,首先必须研究生态系统,后者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着紧密联系的复杂大系统。正如研究者们要研究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需要研究与此相关的人口子系统、经济系统及社会系统,并且研究的空间范围也会变得很大,有时会跨越城市甚至是国家。在研究方法手段上,传统的科学方法越来越不适用。

6 生态城市规划模型

在许多学科研究过程中,构建模型的方法非常常见,而这一方法也逐渐被运用于城市生态规划中来。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经历了由早期的主要关注城市空间构建到现代的倾向于建立长久的城市发展机制、不断改进城市空间构建,以及考虑到城市社会中各阶层的种种关系等等。构建城市模型的方法无疑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模型的方法,发展时间较长,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曾一度备受争议,主要还是由于城市模型系统比较庞大,花费巨多,而运用于实际情况中,又缺乏普适性。虽然经历坎坷,依旧取得了一些较为显著的成果。

有了生态城市模型,可以更好地去定量评价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影响。

7 生态城市的未来规划构想

提及城市,城市的主体依旧是人,当下环保生态俨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未来的城市规划应该是更加人性化,而想要做到生态化人性化,需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个城市的人们的想法,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对城市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当然,只要在这个城市待过一段时间,总会有独到的感受。如果把城市当作一块画布,那么市民和设计规划师都可以成为画布的执笔人。

城市化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显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总体面积不断扩张,需要在这样的一个极速扩张中寻求到一个平衡,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环境,而生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有一种“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潮流,它告诉人们告别城市,走进自然,享受原生态。事实上,如果未来的生态城市构建适宜,人类完全不必再做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城市中,即能够运用现代化,又可以坐享生态化,这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

目前,关于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仍在继续,这也说明了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生态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研究过程中,也必须要集思广益,大胆设想,理想化模型虽然没有完全的现实可行性,但未来的发展必然是更接近于理想化环境,许多年前,那些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驱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奋进,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生态城市规划也在这样的情形中稳步发展,人类创造了城市,也在朝着天、地、人三者和谐相处的方向前进,近些年来,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生态城市规划的构想,而其中一些城市也把某些构想真实的运用于城市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总之,未来的生态城市规划中,必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的、科学的永续发展观。但是,依然需要强调一点,“以人为本”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从居住着本身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才能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8 结语

生态建设是顺应世界发展的生态潮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环境保护的世纪。“城市未来将决定的越来越多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而且是整个星球的未来。”

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城市在加速发展的同时,相对的环境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城市变成了人与自然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而探索城市发展的方向,规划未来城市最美好的蓝图,也成了世界各国着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跳跃的思维来认识城市与生态问题,创新理论与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区、生态城市。

[1]沈清基,吴斐琼.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城市规划,2008,32(4):60-70.

[2]叶麟珀.浅议生态城市规划.山西建筑,2009,35(14):21-23.

[3]王发曾.我国生态建设的时代意义、科学理论和准则.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17-25.

[4]文宗川,文竹,侯剑.生态城市的发展机理[M].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生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养生”娱晚年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