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阵地转移或将带来一场“龙象之争”

2015-03-24 10:29李伟
华东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富士康电子产品制造商

文 李伟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富士康集团将在印度“大展拳脚”,决定到2020年左右将在印度兴建10-12个生产工厂,并创造至少10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还将投资印度互联网创业公司、小型企业以及其本土手机制造商。原因在于该公司正艰难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增加的劳工纠纷。

此举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富士康的一次战略转移,从中国转向印度。说起富士康,想必大家都会联想到“苹果”这个字眼。没错!这家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民营雇主以及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商,除了为苹果代工系列产品外,还一手包办了戴尔和惠普公司等诸多厂商的电子产品。

长期以来,中印两国之间在制造业的比拼上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然而在made in China的标签下,印度的优势并不明显,但随着新一任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上任,昭示了其要成为全球制造商“家园”的野心,也终于得到了富士康的青睐。富士康方面则表示,他们看到了在印度打造中国式工厂设施的“巨大潜力”,这无疑为印度总理的“印度”制造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不久的将来势必带来一场 “龙象之争”。

从中不难看出,已改革开放了30多年的中国,如今在劳动力人口方面已不能与前几年相提并论了。目前正呈现出缩减趋势,15—59岁人口在2011-2012年缩水66万到9.45亿人,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到2014年已从2011年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最终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用工成本高已成为了抑制或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因。这也是为什么像富士康在内的这样大型企业纷纷转移阵地继而选择东南亚这些人口基数大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的原因所在了。

从made in China要逐步转型迈向created in China的关键还是在于两个字“创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才是经济结构改革的动力。”也因此,只有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手段的有效利用下,中国的制造业将会逐步形成一股新的竞争优势,这才会使自家的制造业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富士康电子产品制造商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富士康高科技转型
天翌全系列卫星天线制造商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