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护理分析

2015-03-24 12:58李乾燕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急性期收缩压分型

李乾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护理分析

李乾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未经血压干预的1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因素给予TOATS分型;按照病变部位以及病灶大小给予OCSP分型,对各分型1周内的血压变化规律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科学合理的护理路径。结果:首次血压测量中曾有药物治疗史患者的平均收缩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总体变化规律:首次测量血压最高,随后1周内呈递减趋势,最明显时段在前24h,7d内基本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以收缩压为明显代表,不同的TOATS与OCSP分型患者表现出的血压分布水平也各不相同,其中腔隙性梗死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收缩压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TOATS分型患者(P<0.05),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未见下降;后循环性患者收缩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OCSP分型患者(P<0.05),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未见回升。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给予针对性护理后多数患者均可在发病7d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发病原因、曾用药物史以及病灶范围、发病部位等均会导致急性期血压值出现变动;在临床护理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急性期;脑梗死;血压变化规;护理

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急性期发作。临床相关资料已经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血压变化对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未经血压干预的1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未经血压干预的1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期脑梗死[2];其中男90例,女7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4.5±13.8)岁。

1.2 血压测量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经人工测量其上肢肱动脉血压,并记录。前3d每4h测量1次,后4d每8h测量1次,入院第1次测量血压为入院时血压,记录各类型患者发病前及入院7d内血压数值变化情况。

1.3 护理方法

①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脉搏、体温、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建立可进行实时监测的心电动态以及血压监测系统;此外,还应做好呼吸道护理,给予患者吸氧并帮助患者按正确方法咳痰,给予呼吸道和口腔清理,确保呼吸通畅;②健康宣传:护理人员应将脑血栓的发病机制、常见诱因以及危险信号、急救措施等有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解释早期护理的重要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法;可将基本常识和应对策略以宣传手册等方式发放给患者家属;嘱患者改变不良习惯,从小事做起,在积极预防原发病的基础上,减少脑梗死诱因。

2.结果

2.1 首测血压值情况

首次血压测量中曾有药物治疗史患者的平均收缩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总体变化规律

血压总体变化规律:首次测量血压最高,随后1周内呈递减趋势,最明显时段在前24h,7d内基本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2.3 比较分型差异情况

以收缩压为明显代表,不同的TOATS与OCSP分型患者表现出的血压分布水平也各不相同,其中腔隙性梗死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收缩压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TOATS分型患者(P<0.05),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未见下降;后循环性患者收缩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OCSP分型患者(P<0.05),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未见回升。

3.讨论

据相关临床报告显示,脑梗死与高血压之间是存在密切关联的,约一半以上脑梗死患者并发高血压情况。导致脑梗死的最直接原因在于急性期发作导致的血压持续升高情况,由此可知,高血压不仅是脑梗死所有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一项,同时也是脑梗死急性发作期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对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其一,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则容易造成毛细血管损伤,并导致微循环发生障碍、出现微血栓,进而导致脑梗死患者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情况;其二,持续不降的高血压,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血管内壁平滑肌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情况,炎性反应随之出现,血管损伤极易发生,进而导致出血性梗死现象[3]。

在本组实验中,血压持续升高的患者占据多数,这足以证明高血压是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最常见和普遍的特征。而且,很多患者都能够在1周之内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这表示,在高血压急性发病期,不仅需要给予临床治疗,同时还需要患者进行脑梗死区域供血和机制调节[4]。

总之,发病原因、曾用药物史以及病灶范围、发病部位等均会导致急性期血压值出现变动;在临床护理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1]古豫.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3):74-75.

[2]乔宏,刘凤霞,秦凤霞,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血压观察与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388-389.

[3]杨晓燕,姚键,刘国超,等.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06-208.

[4]李慧莲.3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32):300-301.

R473.5

B

1009-6019(2015)01-0172-01

猜你喜欢
急性期收缩压分型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