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培的乡村肖像和脸谱

2015-03-24 11:10黄海
美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乌篷船辽远国度

黄海

庞培的南方小镇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

在他的心里,运河只是小到一条划过水平面的乌篷船,几曲波折很快消失,只有他在结网而渔,这个精神纠结的地方,是他的胎记:青涩,绕口,缠绕和莫名而起的感怀。他带着复杂的思绪写着他的故乡,不用白描,线条,写意,工笔,像西方油画杂糅这泥石俱下的实现感,顿挫着我的内心。

我想问:他用心何在?

在他的故乡,他不回避任何事物:教堂、修女、乌篷船、少女、运河流、民间艺人和手工业者、杂货店、乡公所、蚕种场、铁匠店、澡堂、钟表店、目连戏、黄酒,不同的人,他们走动在庞培描写的码头、小街、青石板的里弄和泥泞的机耕路,消失在逼窄处。我看不见这些人的脸,但我试图从他们的穿着、姿态、语言、周边环境和具体的事物打量,在流动的时间,他们沉寂下来的是落着灰尘的肖像。

复杂而动人……

庞培没有告诉我,在那个年代,他的同谋者或同僚,是哪些人?在波澜不惊的苏北平原,毫无表情的乡村生活,他们简一地活着?庞培夹杂着大量地静物和环境描写,夹杂着忧郁的抒情,直面真实而存在的故乡,众多的人在隐蔽和被抹去,众多的人去向不明,无所适从,而庞培在去乡的路上再出发。

这一过程对他来说艰难,返和忆是如此大不同,我想说,庞培准备好了吗?

那些怀旧的文字,无论我们怎样表达,心中的故国就是现在进行时。参照和对比,失落和怀旧之心必然,写下现在的故乡,我们都在路上……

故乡是一个诗人永恒的国度,这个国度我们无法回避。

他是一个眷恋者,试图穷其所有去热爱他的去乡,在细致的语言中享受来自故乡的洗礼。

只是行进中的故乡,不会被定格。

我想文学最迷人的地方是如何表达它的现代性。其实现代文学正在去经典和古典性。反和返,两个不同势态的征程,在庞培的笔下区别而鲜明。

我想说的是传统的乡村格调正在消解,格局已经破败,物是人非,我们如何行进,如何面对,如何表达我们的困顿,这是一个问题。《童年册页》——庞培开始了一个时代的微缩书写,我从此读出,他不再迷惑于词语、修辞、抒情和及物,不再拥趸于辽远、纯净、辽远、唯美、圣洁;我从此读出,他的返——是回溯到生活的日常,生命的理想状态,出发点在故乡,时间节点就在童年。

庞培说:诗的用途恰恰在于某种程度的不知所云——跟一般的散文恰恰相反。我对此的理解是散文要具体而明晰,即使是刺痛也是锋芒毕露,即使是爱憎也会层次分明,即使是言志也要落到实处。庞培的散文是自由之作,与传统分道扬镳。他无论表达、题材、形式,他不狭隘,不做作,去伪藏真,水落石出,我喜欢。表演者的舞台终究谢幕。

结尾处,引用散文家祝勇说庞培的几句话:他对世界的辨别,就令人十分信服。一个不指望从文字中获得利益的人是干净的,这份干净挂在他的脸上,埋伏在文字中,一眼可辨。所有平凡的事物在他的描述中变得让人眷恋,就连街边上一字排开的肉墩头,上面神情悲愁的整猪头,以及在冬天的风中皱缩着灰白色白膜的猪肝,都令我们倍觉温柔,想起贫乏而丰盈的旧日时光。

但我去掉了诸如道德审判的话、言而无当的大词,我同意祝勇先生对庞培的褒奖。

猜你喜欢
乌篷船辽远国度
法老的神秘国度
水乡的精灵——乌篷船
故乡的乌篷船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职业选择
乌篷船
巨龙国度
烦忧
水果的灿烂国度
烦忧
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