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水稻稻瘟病防控技术应用分析

2015-03-24 00:16白景江孙连臣
新农村 2015年3期
关键词:应用现状水稻建议

白景江+孙连臣

摘   要:肇源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松嫩两江左岸,年有效积温2900~3100℃,气温适宜,雨量丰足,光热资源居黑龙江省之首,是理想的水稻种植区。本文对肇源县水稻稻瘟病关键防控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肇源县稻瘟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防治;应用现状;问题;建议

稻瘟病是是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的流行性病害,通过预防,能够极大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肇源县政府及职能部门对稻瘟病预测预报高度重视,通过现场指导,电视讲座,广播,发放传单等途径,提高了农民对稻瘟病危害的认识。针对2014年水稻长势及极端天气,在植保部门稻瘟病防治示范药剂的发放及所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下,全县共有水稻92万亩,预防稻瘟病92万亩,占总面积的100%,成效显著。

一、应用现状

1.强化组织。为了确保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肇源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防病领导小组,牵头召开以各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的防病专项会议,做到层层有部署,层层有负责,确保水稻病害防治的实施。

2.病情实时监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踏查病情,植保站充分发挥测报网络的优势,反馈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发出水稻病害预警,指导水稻病害防治。

3.扩大宣传,加强督导。农技推广部门召开防病害专项工作会议,确定防控方案,组织开展水稻病害防治科技培训,同时进行防病技术专题电视讲座,在整个防病的关键时期连续播出。从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农技人员蹲守病害防控乡镇,深入基层对病害防控进行指导和督促。

4.突出重点,科学防治。首先防治叶瘟,对水稻进入分蘖末期的稻田,应及时晒田,补施磷、钾微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创造有利于水稻正常生长及不利稻瘟病发生的环境;对已有叶瘟发生的重点稻田,及时喷施防治药剂,控制叶瘟蔓延,压低菌源,减轻穗颈瘟发生程度。其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重点防治水稻穗颈瘟。凡是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已经发生叶瘟的稻田普遍施药1次预防穗颈瘟发生,重发区、重病田防治2次。防治方法上,采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

二、应用效果

2014年,稻瘟病防治在肇源县政府的领导,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控制。秋季田间调查,稻瘟病总体表现为发生面积小,局部地区因某些品种本身抗病性不强,病情较重,稻瘟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存在问题

1.农民盲目选择品种。优良品种是增加粮食产量的关键,其特性就是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在资源环境条件优越时能获得高产,在资源环境条件欠缺时能保持稳产。农民盲目引种,特别是未审定品系,造成减产甚至是绝产。

2.氮肥施肥量高或施用时期过晚。施N过多,特别是过份集中地追施氮素,或施得过迟,造成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增多,引起植株贪青徒长、嫩绿、叶片软弱、硅化细胞少,叶片披散。这是穗颈瘟发病严重的重要因素。

3.施肥比例不合理。重氮、磷,轻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目前生产上农户普遍存在重视氮肥使用,轻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的现象。钾素充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糖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植株抗性,还能增强水稻根的呼吸,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水稻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呈正相关。水稻缺硅,容易导致茎秆细长软弱,易倒伏,且易感染病害。

4.栽培措施不当。调查中发现凡水深的田块和一直未排干过的田块稻瘟病发生就重,洼地比岗地重的现象。连续降雨使稻田水层过深,农户不舍得放水,致使水稻一直在深水中生长。长期大水淹灌,稻苗细弱、徒长,根系发育不好,造成贪青晚熟,易得病。水稻栽培上水层管理应是在分孽前期浅水勤灌,分孽盛期适时撤水搁(露)田或烤(晒)田;抽穗后间歇灌溉,以水换气、以气养根,可控制土壤氮的供应,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达,使水稻生长健壮,增强对稻瘟病的抗病力。因缺水或放水困难便长期灌深水,持续降雨使水层加深,都会使稻瘟病发生严重,抽穗期田中缺水,会加重颈瘟的危害。

5.未能使用有效的防治药剂,造成前期叶瘟防治效果差,加重了稻穗颈瘟的发生。盲目选择药剂防治也使稻瘟病发生重。一些农户听信农药经销商,使用未经农业技术部门鉴定推广的药剂。据调查,穗颈瘟发生重的田块,绝大部份是前期叶瘟发生严重。还有一些农户使用药剂很多是低效的复合制剂,如45%硫三环唑、彩艳、菌毒速克等药剂对稻叶瘟起有效作用的分量不够,致使防治效果差,导致后期穗颈瘟的大发生。

6.对稻瘟病的发生认识不够,错过防治适期,防治不力。农户没有抓住在关键时期适时喷药保护。稻瘟病化学防治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要分别进行喷药保护,可有效预防穗颈瘟的发生。如果水稻齐穗后,气象条件仍然有利于发病,必须增喷一次,以预防枝梗瘟和谷粒瘟的发生。多数农户疏于田间管理,在防治上存在着重视虫害、轻视病害防治的思想,对稻瘟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往往是在大发生后已看见白穗时才施药防治。

7.喷药器械落后,喷洒方法不科学。一是农民现有的药械大部分为上世纪50年代设计定型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雾滴较大,防治效果差,作业效率低,增加防治成本,而且由于农药利用率低,田间污染浪费大,给防病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亩用药液量要正确。如果是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不少于50公斤,相当于三喷雾器水量。如果是机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为7.5~10公斤。三是喷药方法不正确。对于叶瘟的防治,由于稻瘟病病菌孳生在叶背,因此打药时,注意采取侧喷(喷头侧向)的办法,尽量让药液接触叶背。而颈瘟预防,则要采取侧喷与下喷(喷头向下)相结合的办法。四是施药时间不正确。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露水干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

四、建议

1.根据肇源县气候、土壤、水稻病害发生情况,引导农民选择熟期适中、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避免盲从。

2.施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农户的施肥水平,是改变了农业生产中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氮、磷、钾比例失调等不合理施肥习惯提高作物质量,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增强水稻抗逆性,减少农药施用量。

3.做好病害发生监测,及时喷药,做好防、治结合。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但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大的穗颈瘟和枝梗瘟上,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形成和侵染,在灌浆期再施药一次。

4.加强科技培训。在每年6月~8月,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增强农户对稻瘟病危害的认识,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保障稻瘟病防治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5.推广飞防。利用飞机喷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新技术、新模式,具有防治区域广、进度快、省工省力等优点,可有效解决防治设备落后、防治力量不足、防治效率低等难题。今天在全县飞防面积20万亩,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黑龙江省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66500)

猜你喜欢
应用现状水稻建议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对策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