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及其危害的解读

2015-03-26 21:21赵沣枫
河南科技 2015年21期
关键词:颗粒物大气肺部

赵沣枫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PM2.5及其危害的解读

赵沣枫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PM2.5是指空气中含有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的颗粒物,对于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在PM2.5含量的升高下,会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 PM2.5的成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

PM2.5;成因;危害

空气质量的监测一般包括二氧化炭的含量,一氧化氮,PM2.5,PM10的含量等,近几年随着局部地区空气污染严重的加剧,PM2.5成为了一个热推词,大家都在讨论PM2.5,把空气中PM2.5的含量作为检验空气污染的程度,如果空气中PM2.5的含量过高,就会形成雾霾,雾霾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们各推出了一系列的应对产品,如空气净化器,防雾霾口罩等。但是,需要意识到的问题是,要清楚空气污染的源头,必须要了解其成因,了解PM2.5的产生缘由及其具体的危害,根据此来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净化空气。

1 PM2.5的成因

PM2.5是指空气中含有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的颗粒物,它的直径非常小,小到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它却时刻散布在大气中,对于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一般而言,直径大于10的颗粒物是不会进入人体鼻腔的,直径在10与2.5之间的进入人体鼻腔后经过鼻毛的阻挡会得到净化,而2.5之下的颗粒极容易进入鼻腔后到达我们的肺部,干扰人体肺部的正常工作。

PM2.5容易让空气变得浑浊,颗粒物的增多会像一层雾气罩盖在我们上空。导致PM2.5增多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是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与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造成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不仅给交通带来了压力,而且产生的气体大量的排放于大气中;还有就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尤其是在冬季,空气密度低,用煤来供暖,在短时间内让大气空气笼罩在一层层雾霾中。目前我国关于PM2.5的测量标准为24小时内平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而这与国际上关于PM2.5的标准还很远。PM2.5的值近几年屡高不下,人们参照PM2.5的值,使用了监测设备,在我国的很多严重地区,PM2.5出现了多次爆表的情况。这就说明,我国大气中的PM2.5含量非常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2 PM2.5的危害

因为PM2.5的增多,人们患有的有关肺部的疾病也随之增多,通过在医院的调查就可以发现,各个重污染地区肺部疾病呈上升的趋势,而且大部分的原因属于呼吸道感染,并且随着PM2.5含量的增加,对人体的血管,心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PM2.5的浓度较高,空气浓见度低,空气中湿度较大,会影响人体汗腺的正常运转,导致人们心率加快,再加上由于空气的浑浊带给人们的一种紧迫感,导致人们出现心慌的问题。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导致人们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此外,PM2.5是直接进入我们体内的,它会干扰人体内的器官正常工作运行,阻碍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可见PM2.5对我们的危害已经涉及到了身体健康这一方面。

据科学调查,在PM2.5含量的升高下,会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尤其是在冬季燃烧煤的时候,大量的热气散发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霾的天气,雾霾虽然在80年代就已经存在,但因为当时的含量低并未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雾霾可以称之为“隐形杀手”,它的危害已经在数个案例中看到,雾霾天气会对正常的市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对孕妇会有更大的危害。如果孕妇大量吸入PM2.5,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造成胎儿体重轻,生长畸形等。而且随着PM2.5含量的增高,会给我们的空气净化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的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整体运作模式,来做出相应的对策。并且值得一提的就是,PM2.5本身就含有污染颗粒,所以在没有经过净化处理时,即使含量较低,也会对我们人类构成威胁。研究显示,长期暴露在PM2.5高的空气中,人体的皮肤会遭到腐蚀,会加速人体皮肤的老化,导致人们的皮肤生斑老化。但是,就目前来看,针对这类的危害的防治方法很少,人们只能够采用戴防雾霾口罩,涂抹药物的预防措施。PM2.5对我们的危害不仅体现在生活中,也体现在我们的生产中,它会干扰人们的空气作业,影响人们对天气的观测和对大气污染物的研究,以及对我们的大气探测,这样,测量出来的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3 结语

PM2.5近几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或者身体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它的存在直接干扰了人类的生活。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PM2.5,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才能够有效避免PM2.5对人们造成不良影响。

[1]王德宣,赵普生,张玉霞,张丽华. 北京市区大气氮沉降研究[J]. 环境科学. 2010(09)

[2]董雪玲,刘大锰,袁杨森,杨灿,车瑞俊,刘志华. 北京市2005年夏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J]. 环境工程学报. 2007(09)

[3]马雁军,王江山,王扬锋,刘宁微,洪也. 辽宁中部城市群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污染特征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5)

[4]李卫军,邵龙义,李金娟,杨书申. 北京市大气中PM10和PM2.5的污染水平特征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02)

X513

A

1003-5168(2015)11-080-01

猜你喜欢
颗粒物大气肺部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南平市细颗粒物潜在来源分析
固定源细颗粒物监测技术现状分析与思考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