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东北寒地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

2015-03-26 21:21李继伟
河南科技 2015年21期
关键词:寒地适应性东北

李继伟

(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试析东北寒地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

李继伟

(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本文结合东北实际特点初步探讨了制约建筑设计的几个常见问题,并基于环境、气候、经济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适应性技术,对于提高东北寒地建筑设计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寒地建筑设计;建筑质量;适应性技术

我国东北主要是寒冷气候,具有比较漫长的冬季,特殊气候对于东北寒地建筑设计具有不利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师的设计思路。

1 东北寒地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因处于较为偏僻的地理位置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具有局限性。相对于发达地区,在东北寒地建筑中应用比较先进的设计技术及材料难度较大。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也促进了建设环境转型。因较强针对性的建筑理论指导不足,盲目、模仿及移植等现象在建筑设计中还较多,难以突出地域风格,对东北寒地气候的针对性分析研究及较强适应性的技术措施不足是典型表现。

东北寒地建筑为抵御气候影响,主要采用厚重规整的形态,并在空间规划布局方面获得较多的阳光,有效避免受到寒风侵袭。在实际设计中,采用轻盈、通透的南方建筑形体,以营造错落有致的外形使建筑系数明显增大,进而增加建筑运营能耗。北向封闭阳台作为住宅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缓冲,在冬季使建筑内的热能减小散失。但部分建筑设计师对建筑创新过于关注,而忽视御寒的主要功能,刻意设计通透的室内空间,使建筑舒适性明显降低。

在环境设计方面,忽视地域气候特点,将较高代价的新规划及新景观盲目移植于建筑设计中,难以适合东北区域的环境凋敝期,尤其是在设计中绿地和水体采用的面积较大,忽视后期的使用维护,对冬季室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在技术应用方面,绿色、低碳及生态技术理念日益被建筑业所接受,但在设计过程中还依然存在过于关注建筑符号及审美方面而忽视设计建造技术方面,对寒地适宜性建筑技术的应用不足,而只是流于形式。普遍存在过于关注节能,对建筑舒适性忽视的情况。

以上问题都是在东北寒地建筑设计普遍存在的,在建筑设计价值观方面反映出对建筑整体意识、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忽视。也充分说明不只是采用美学价值或商业效益作为标准进行衡量东北寒地建筑的健康发展,而弱化建筑功能的合理性,不可脱离实际选择应用某些建筑设计技术。

2 针对东北寒地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

选择应用的建筑设计适应性技术方法应加强与建设区域的环境实现互动,应加强整合各项相关技术,以实现建筑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合效益的提高措施就是不仅要达到最佳单项效益还要加强协调不同要素,以利于区域环境的健康发展。

基于东北寒地气候特征加强组合建筑群体、单体及局部空间形态变化使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得到解决是建筑适应性技术方法的核心思想,应对适应交融及灵活弹性的态度和方式,实现建筑与区域的和谐。从被动适应环境发展到主动利用,加强应用技术的适宜决策实现综合效益的平衡,积极倡导基于整合多种技术的适用技术的应用。

2.1 适地与共生

从布局形态到技术方面,东北传统建筑都具有适应自然生态的表现,使建筑与自然、气候等因素在应对不利气候的影响下体现出和谐共生的特征,对于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采取防风御寒的群体布局,建筑造型采用集聚收缩的单体形构比较规整,控制体型系数不超过0.4。对建筑室内外过渡空间提高重视,降低外围护体系热损失,使室内空间提高舒适度。

在创新上基于原生态环境应对寒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利用自然景观,对建筑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融合自然与人工景观。组合不同建筑单体的方式建立多个不同形态的院落,在水平方向形成屏障阻挡冬季寒风,使建筑物环境的微气候得到明显改善。将避风区置于建筑物主要活动场地,使冬季室外空间活动提高舒适性。

2.2 适候与应变

现代建筑的发展基于对自然攫取的过度,工业革命有力促进了人类追求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及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空间的舒适性。但其建立于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并排放有害废弃物,使东北地区气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应积极倡导环境意识,结合东北寒地气候实际情况,按照建筑环境控制技术基本原则,协调好建筑功能、形态等方面因素,提高建筑物的气候调节及适应力,使室内环境舒适性受到寒冷气候的不利影响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加强利用寒地的特有资源,从被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利用。

2.3 适宜与多样

适宜技术对于东北寒地而言是建筑设计的技术核心,而并不是只追求高新技术。其着眼点主要是结合地域接受技术的能力进行选择,使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致性。技术应用有机结合东北寒地建筑实际情况及需求,加强决策适宜性与综合效益之间的平衡,提倡整合多种技术的适用技术,基于现代技术成果实现多层次技术格局的多样化,进而使东北寒地建筑提高综合效益。

3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实际,不可脱离现实,这对于发展比较滞后的东北寒地十分重要。适应性技术方法不是东北寒地建筑设计全部,该技术方法主要目的是引起建筑设计师关注有关基本问题,对建筑技术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妥善解决。适应不只是被动的,而是使建筑设计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创造性过程,这对于提高东北寒地建筑设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梅洪元.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的创新与思辨[J],城市建筑,2013.10

[2] 陈晓扬.当代适用技术观的理论建构[J],新建筑,2014.5

[3] 陈剑飞.多义空间演绎会展经济—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设计[J],时代建筑,2015.8

[4] 梅洪元,张向宁.回归当代中国地域建筑创作的本原[J],建筑学报,2013.10

TU241.99

A

1003-5168(2015)11-095-01

李继伟(1981—),男,山东省商河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学。

猜你喜欢
寒地适应性东北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