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选修课建设中教学管理者的角色缺失及对策研究

2015-03-27 04:07刘敬伟
关键词:管理者课程体系课程

新世纪以来,高校选修课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学教育环境的改变,选修课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较多问题,处于复杂的发展态势。对于如何提高选修课教学水平,研究者大多从师生双重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而对于教学管理者则缺乏相应的关注度。高校选修课教学体系内蕴着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核心要素,缺一不可。我们有必要对教学管理者在选修课教学中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梳理,最后对症下药,从而促进选修课教学发展,推动选修课建设走向新阶段。

一、教学管理者在选修课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发展中,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举足轻重,与教师、学生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构成推动选修课发展的三大主体支撑。

(一)选修课教学开展的组织者和保证者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定位,教学管理者应制定科学的开课计划,组织好课程申报、学生选课以及开课、考核等具体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从规章制度、日常管理、教学监督等方面保证选修课教学正常开展。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运筹帷幄,整体上掌控好各个教学环节,使开课、授课和考核有条不紊。

(二)师生的沟通者和服务者

选修课教学中,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至关重要。作为教学管理者,需要倾听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反馈,但应该由被动倾听转为主动“探听”,即以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问卷、深入教学一线等形式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动态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受到及时主动关注,他们关于选修课的建议与对策得以反馈。教学管理者协调师生实现高效互动与交流,真诚为教学实践服务,切实提高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度。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感应者和导航者

当今对于“人才”的界定比以往严苛而丰富。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立足专业,更要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而选修课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凸显而深远。高校教学管理者要深刻把握社会发展态势,了解教育发展前瞻,科学定位,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和考核模式理应科学革新,真正发挥提高综合素质的预设价值。这对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充满机遇。

二、选修课教学中教学管理者的角色缺失

为推动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和保证教学正常开展,教学管理者从师资配备、制度保证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充分实践着管理者的常规角色。整体来看,教学中的确存在知识陈旧、门类较少现象;就教学主体来看,存在教师厌教、学生选而不学现象;就配套管理来,制度需要进一部细化,选课系统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些不和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选修课的健康发展。如果放任自流,教师将缺乏动力,学生会进一步失去兴趣,选修课的预设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客观讲,这种局面和教学管理者的角色缺失密切相关,他们需要进一步充实自身角色,加强细节管理,向完善丰满的角色迈进。

(一)课程开设缺少规划,课程体系不完善

选修课教学的预设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从课程结构讲,开设课程所涉及的门类应该科学全面,理应涵盖人文社科、数理科学、自然科学和创新教育等方面。目前,高校人文类课程比例偏高,需求量大的管理类、计算机应用类以及学科发展前沿类课程、社会热点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偏少。 [1]从课程性质上讲,理论性课程居多,实践性、操作性课程较少。从国内许多大学开列的公共选修课菜单看,以概论式、通论性课程居多。具体说,就是将某一学科内的若干基础性课程平移到公共选修课中去,向非本专业学生概述或介绍某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2]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理论性选修课无法调动非专业学生的兴趣,无从谈及能力的提升。而对于计算机操作、微电影制作、摄影与摄像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师资和设备等原因则较少开设。

(二)教师不重视选修课教学,缺乏竞争意识,缺少合作精神

“教书育人”理应成为教师的职业追求。目前高校考核评价机制促使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误识,对于专业课教学都存在隐性怠工现象,根本不愿开设选修课。目前选修课大都是100人左右的大班式教学,加之学生不重视,管理难度加大。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选修课教学状况让较多教师除了专业课教学外不愿再开设选修课。在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的教学环境下,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不会深入研究教学,更无从谈及形成教学团队从而推动课程发展。同时,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选课人数激增,而选修课课程门次并未按比例增加,开设选修课的教师更加“高枕无忧”,导致选修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双线下滑。

(三)学生选课过于“功利化”,“隐性”逃课现象突出

目前高校普遍规定本科生必须修选一定门次(一般为8~10门)的选修课才能毕业,对于课程门类没有硬性规定。学生选课的目的集中于门次从而获得学分,而忽视课程内容的相关性。这就导致部分选修课与学生专业脱节严重,无法激发学习情趣,造成选而不学。

同时,智能手机对选修课教学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机不释手”,有愈演愈烈之势。出于对考勤制度的畏惧,部分学生即使坐在教室却翻阅手机,或者看其他书籍乃至睡觉,有关研究者称之为“隐性”逃课(指学生虽然到课,却没有把思想集中在听课上面)。 [3]即使在严格的考勤制度下,旷课现象仍无法避免。根据近年笔者对学生考勤记录来看,教学过程前期和后期学生出勤较好,而在中期学生旷课率则较高,平均在20%左右。这说明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如何真正发挥选修课的功效,不仅需要从教师层面入手,也需要教学管理者的认真思考。

(四)配套制度不完备,选课系统操作不规范

选修课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制度密切相关。目前,高校制定了关于选修课的总体管理办法,部分配套性的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仍处于口头或探讨层面。如针对开课教师的奖励机制需要切实体现,课程信息和教师信息需要进一步透明化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课,需要进一步在网络技术上完善选课系统防止出现学期初选课高峰时段系统瘫痪现象,这些不和谐现象均不同程度制约着选修课的持续发展。

由于选修课开设时间主要依据教师空余时间而定,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因与专业课教学时间冲突而无法选到合适课程。同时,部分选修课教学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学生虽有时间,但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管理者的人性化应对策略

作为推动选修课教学发展的三大主体之一,教学管理者迫切需要认真面对目前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对症下药,根治“顽疾”,推动选修课教学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真正发挥其功效与价值。

(一)科学规范奖评机制,提高师生双方发展内动力就教师而言,管理者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效可行的奖评机制,在评优评奖、晋升职称和教材出版等方面向长期开设选修课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适度倾斜,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全校教师开课积极性,丰富课程性质和内容体系,并发挥潜能致力于教学研究,最终获得自我满足感。

就学生而言,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仅有课可选,而且学有所获。同时制定相关学生奖惩制度,将学生出勤和选修课成绩纳入评优助学参评体系,逐步减少旷课和“隐性“逃课现象,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引导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完善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做到与时俱进

选修课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提升。管理者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提高教师积极性之后,可以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倾听学生需求,顺应时代制定开课指南,严格规范选修课申报和审批制度,拓展课程内容,均衡课程门类,确保为学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课程。管理者可以根据教师申报和学生反馈,打造校级“精品选修课”,推出“教学名师”,进行奖励并推广,形成有序的竞争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师发展内动力。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聘请外校名师为本校学生开设选修课,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认知层次。这样最终从师资、教学、课程、管理等方面发展和完善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

(三)改进选课操作系统,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学生选课的目的不在单纯为了获得学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我素养,提升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网络系统选课在技术保障的前提下,教学管理者可以对教师简介、课程内容简介、授课计划及考评要求等信息以网络链接形式让学生在选课时查询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校园张贴、现场讲解、网络宣传让学生熟悉选课操作系统,从而在未来选课过程中选好课并取得良好学习预期效果。

(四)多方位加强教学质量监督考评,确保教学实效提升

针对教师而言,首先,网上评教系统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其次,管理者应安排教学督导随机听课,全面了解教师授课方法和教学能力;再次,开设教学名师观摩课整体提升选修课教学水平;最后,对选修课考评机制进行规范和监督,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因地制宜,逐步完善考评形式。

针对学生而言,课堂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一定成比例。除了教师常态考勤外,管理者可以安排相关人员随机抽查学生上课效果,对隐性逃课和旷课现象进行公布,并规定将其按比例纳入总评成绩中,对旷课达到一定次数者取消考试资格甚至给与相应处分予以通报。

总之,教育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者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时代也赋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需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定位自身角色,认真梳理选修课面临的发展瓶颈,探寻自身角色不完善之处,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乘风破浪,力争科学化、规范化的解决问题,弥补不足,真正从根本上推动高校选修课不断发展。可以说,这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更是选修课发展的期冀所在。

(注:本文系兰州商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综合素质选修课学习效果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0201)

猜你喜欢
管理者课程体系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