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莆田学院为例

2015-03-27 03:54占奕瑜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院校

占奕瑜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351100)

一、引言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两种模式,其一是离开校园到企业公司等单位参加专业实践或岗位见习,其二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利用相关实验设备与器材模拟职业岗位工作。具体实践中,这两种模式往往会并行着使用。而如何运用这两种模式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则离不开良好的校企合作。作为一所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莆田学院一直以来都把加强校企合作放在开放办学的重要位置,围绕提高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质量这一主题,密切与区域内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搭建合作平台,互补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莆田学院立足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按照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今后就业导向,有针对性地拓展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经过实践,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合作方式。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培养软件应用能力

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援助式共建和优势互补型共建。援助式共建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将资金、设备、产品捐献给学校,例如学校与2012年与厦门海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海迈招投标专业实验室”的合作协议,并接受了海迈公司捐赠价值200万的“海迈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1]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对造价工管专业学生进行集中实训与举行竞赛,提高学生应用工程软件进行造价计算的能力。通过熟练工程清单与定额计算规则,不断提高造价计算精确度与熟练度,逐步接近就业时所需求的业务水准。

(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施工设计与组织能力

从2003年起,学校相继在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东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巨岸建设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学生完成了在校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之后,可在实训基地历练相关职业技能。通过校外专家或校内教师现场技术指导,锻炼土木学生施工设计与组织管理能力,在现场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增强对模板设计、脚手架设计、流水施工组织设计、钢筋配料计算等核心技能的训练。同时,通过实地训练可使学生懂得辨别建材的性能与经济特性,了解常用基础、结构构件及其连接方法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结构设计的能力。

(三)校企联合进行学生课程设计

我院的教师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同企业一起命题的设计性试验项目。如陈国灿教授派遣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项目的收集资料、调研、编制工作,并在《资源节约型的偏高岭土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研究课题基础上为学生开设设计性试验项目,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理论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2]

三、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不仅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发挥着重要功用,同时在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方面也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校企合作有利于为学生营造工程技术环境

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研究、专业实践上不断进行着“三位一体”的融合,即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要通过实践转化为实际能力,而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推动学生必须进行专业思考,开展理论研究。可以说,校企合作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与生产实际过程里学习核心工程知识并培养创新意识。参与校企联合设计的工程课题,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人才应该具备的工程技术,并锻炼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竞争力,为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校与国内相关企业加大合作深度,为土工学院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实践创新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为扩大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工程实践中缺乏经验是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共同问题,而通过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专业教师不仅可以较快提升自身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可以利用企业提供的平台,结合自身擅长的专业理论知识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技术开发,从深层次上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解决专业教师缺乏社会实践能力、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改革

为培养高质量、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革的源头大多来自于社会生产的实际。遵循这一办学规律,我校在土木专业教学中,适时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多次亲赴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调研,汇集和研究企业当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用人需求规划与职业发展前景,在结合学校实践教学的现有状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一定幅度的改革,逐步改善目前脱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和内容落后陈旧的现状,从而保证师生在进入生产实践前线的同时,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与工艺发展进度,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及时的更新,实践教学环节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新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几点见解

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因此,加快建设应用型高校,提升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成为诸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立足实际,做好顶层设计

瞄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工作。做好这一核心工作,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从整体上、宏观上对人才培养作出科学设计。以莆田学院为例,就是要顺应海西经济区以及“港城崛起”的发展需求,以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方案为中心,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及专业实践方案,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二)发挥优势,深化合作内涵

目前,由于受合作内容、范围、力度等因素的局限,大多数地方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上。为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要解放思想,拓展视野,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主动联络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一是要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并根据自身学科建设与专业特点,邀请企业资深技术员工参与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联合课程教学与课题设计等。二是要在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在行业内的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把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核心内容,构建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三)夯实基础,构建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也是地方本科院校长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校企合作的各类事项能够有效平稳开展,地方本科院校可设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专业专家组等机构,其中,办公室主要负责沟通校企双方,研究制定规章与流程,统筹解决资金、学生实践与生活保障等相关问题,专业专家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标准、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工作。[3]地方政府可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对相应的企业设立奖罚制度与约束措施,使得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力与义务更加明确,推动校企合作迈向新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注:本文系莆田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教育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319)

[1]占奕瑜.地方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2,(7):202-204.

[2]陈国灿,谢智敏.论教师的科研对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福建建材,2011,(9):122-123.

[3]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