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声优与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2015-03-27 20:57邓玉娟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声优动画日本

邓玉娟

(淮南师范学院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日本声优与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邓玉娟

(淮南师范学院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通过对日本声优产业的形成、发展、从业人员、产业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我国动画配音产业进行比较,寻找适合我国动画配音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正确认识动画配音对动画的影响,在制度上和管理上以及教育上寻求适合我国动画配音发展的道路,促进国内动画配音产业发展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

中国动画配音;日本声优;动画配音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不只是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四大门类里,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喜爱。通过对中日两国动画配音的研究与比较,我们国内必须正确认识动画配音的重要性,必须重视动画配音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借鉴日本声优产业发展的经验,利用政府制度和市场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中国动画配音产业。

1 日本声优与中国动画配音产业的比较

如今的日本声优早已从幕后走向台前,声优产业的发展不但为日本动画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声优运用高超的配音技术,使动画角色在人物性格的表现上更加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动画特征符号,这也赋予了日本动画更多的艺术价值。我国的动画配音产业,没有日本的声优行业发展成熟,说其发展就像日本声优的初期阶段也不为过。为什么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和日本动画声优产业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这可以从中日两国动画配音产业的历史、从业人员、产业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1.1 日本动画的历史发展

日本配音演员出现于1925年,专门从事广播配音,同年日本放送协会录取“广播话剧研究生”12名,担任声优的演员——这是日本最早的声优。二战以后,随着日本广播行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度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希望从事配音行业。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民办电视台的创建及电视的普及、电视动画的播放,日本声优产业开始得到规范发展,动画声优产业开始确立。通过《宇宙战舰大和号》这部动画,声优从幕后走向台前,日本声优产业开始了偶像化道路[1]。声优偶像化的发展促使日本在声优的选择上不仅仅只要求对动画角色声音的塑造,同时对声优本身的长相、唱功等方面有了要求。发展至今,日本动画声优,已经不仅仅是动画工作者,更附加了娱乐偶像的身份。

我国动画出现的时间比日本的要早,然而配音却和日本出现的时间几乎相同。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高科技的发展,日本的声优产业越来越专业化,而我国的动画配音产业却发展缓慢。其原因主要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导致了中国的动画配音行业处于极其缓慢的发展阶段。中国早期的影片都是无声的,不注重声音的重要性,影响了动画配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影片的艺术效果。早期的动画片题材都是以儿童为主创作的内容,故事情节比较幼稚化,成人一般很难接受,这一点对动画配音行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1.2 从业人员的培养与待遇

1.2.1 培养的不同影响动画配音的专业水准

动画配音产业化必须拥有专业的配音人才,培养专业的人才需要专业的培训机构,我国的动画配音演员和日本声优有很大的区别。

从现在活跃在日本动画配音的一些声优来看,日本动画声优的出身有以下几类:其一,从小学教育开始就注重声音的训练,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就成为专门的声优。其二,从高中或者大学毕业后成为动画声优演员。其三,受过高等教育后,进入声优学校进行训练。其四,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的其他行业人员。在培训方面日本青少年如果立志成为动画声优,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声优养成所或拥有动画多媒体专业的学校进行学习。从这些专门的声优学校毕业还不能称为声优,毕业生必须进入声优事务所进行实习,实习期满,和声优事务所进行签约后才能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声优。中国动画配音演员数量稀少,其出身主要有:第一类,播音员出身,这也是中国动画配音演员的主要出处。代表人物:商华、邱岳峰等。第二类,儿童剧团出身,代表人物:陈大千、韩力、王小燕等。第三类,非专业配音演员,很多中国引进或独立制作的动画电影,大多用电影、电视演员或当红歌手等各方面名人来进行配音。这些动画配音人员,虽然也拥有动听的声音和语言技巧,但是对于动画人物语言表达不够生动丰富,理解不够深入,这样一来给人感觉动画人物笨拙而又不自然,缺少了配音的专业性,一般配音都不够生动、自然。

在培养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教育部门批准的专门动画配音培养学校,只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相关的配音专业,同时也不存在相关的声优事务所,只有电影制片机构拥有相关的配音部门。在日本,全国都有大量的专门进行声优培训的学校,专门培训学校的设立,提高了声优的专业性,确保了动画配音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增添了动画影片的艺术性[2]。

1.2.2 待遇影响配音人员积极性

一个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产业发展是否成功与完善,日本的动画声优收入并不是十分乐观,在进行动画配音的同时,还身兼数职。日本的动画声优相当于日本非主流方向的艺人,风险与利益并存,仅以动画配音的收入很难维持生活,但是偶像化的声优制度给声优带来了很多副业收入的机会。声优可以参加游戏、旁白、广播等工作。人气声优也可以发售个人CD。如著名声优水树奈奈,在进行动画配音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年收入竟高达12亿日元之多。这些成功的范例激励着那些热爱动画和怀揣明星梦的青年进入声优行业。我国的动画配音业没有明确的收入等级划分,许多动画电影都是高价请演员明星进行配音,而专业的配音演员收入却很低。给《指环王》系列配音的演员姜广涛曾透露,给《指环王》完成配音他所拿的薪酬仅3000元。给《变形金刚3》配音时因电影里有太多嘶喊戏份,工作量大才获得1500元的报酬[3]。同时国内对配音演员缺乏应有的重视,配音这个本来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工作,却沦为一个纯技术“工种”。大多优秀的配音演员只能另谋出路,很多人才最后都自然流失了。

1.3 科学产业模式促进动画配音产业发展

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模式,而实践证明如今日本动画声优的产业模式是成功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和日本声优产业的模式来寻找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发展可以借鉴之处。

我们从日本的管理模式说起,日本声优偶像化使得声优犹如艺人一样,成为单独销售的品牌“商品”。 日本声优产业发展成功的原因不仅只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营销手段,同时也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进行动画片制作的初期,为了更好地让声音贴合人物,让人物的口型甚至气息都能跟声音相吻合,录音前期,导演就开始根据动画人物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角色的声优,在进行配音时,导演、制作人会亲自到场,甚至一句台词(尤其是笑声或哭声)可以用多种音调来表示。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配音效果,日本声优行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配音的质量和效果[4]。我国目前的动画配音产业只能说是一片空白,动画配音也只是作为动画产业后期一个不被重视的存在。这种模式缺乏竞争力,更无法去迎合市场创造商业价值。在中国的动画或游戏制作中,后期配音大多都是在整个项目完成后才会去制作,前期的角色创造者,也很少会去思考人物的声音特点,造成最后人物的声音不够生动形象,使观众缺少代入感。加之中国制片方对动画作品抱有很强的功利心。大部分动画为了提前上映,后期制作时都是草草了事,从而使得中国动画配音缺乏应有的质量。

2 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发展停滞原因

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动画配音行业发展不景气是有一定原因的,我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也曾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动画配音演员,如韩立,王晓燕、方树桥、陈大千等,他们的声音和所诠释的动画角色都给80后和90后青年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是如今他们已经大多存在于我们儿时的记忆中,中国动画配音行业没有涌现出新的新兴力量,中国动画配音落后的原因有这样几方面。

2.1 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

现在除了动漫爱好者,中国普通观众对动画配音行业一词完全没有概念,这一方面是中国动画产业不够发达,这也使即将从事动画创作的年轻人缺少对动画配音行业的兴趣,动画配音工作者也缺少了对动画配音的工作热情,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我国动画制作的过程中配音只作为动画后期的一部分,甚至在动画的片头和片尾也没有对动画配音演员进行详细的介绍,导致国内观众只认识动画片中的角色和声音,却不了解这个声音是谁诠释的。一些大投资的电影动画为了票房号召力,主要动画角色都邀请当红艺人来进行配音,有当红艺人担当配音虽然增加了票房号召力,但是限制了整部动画的艺术水平,缺少了专业的配音技巧[5]。

2.2 市场制度混乱,新兴力量薄弱

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动画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动画缺少播放途径,电影动画难以收回成本,竞争疲软,盗版猖獗。更难通过出售 DVD和周边产品来获得收入,于是制作方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对动画配音的资金投入,配音演员为了完成任务,配音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都不是十分充分。曾为2013年贺岁动画电影《金箍棒传奇》中的二郎神进行配音的童自荣,年近七旬的他还活跃在中国配音界,一方面体现了童自荣优秀的职业水平和敬业精神,但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动画配音行业的人才匮乏。如果老一辈动画配音人才渐渐退出,缺少新兴力量的中国动画配音界更将举步维艰。对动画配音人才进行专业培训的机构和学校的缺少,也是中国动画配音人才缺少的原因之一。

3 寻求中国动画配音发展的途径

3.1 必须正确认识动画配音

我国早期的动画片题材范围比较窄,题材主要以儿童为主,很少有成年人题材的动画,影片艺术表现力不够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动画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动画题材上,我们不应该还把它局限于只适合儿童观看,为了能创作出满足更多观众需求的动画,在动画题材选择上,范围应该更加广泛,动画工作者也必须对整部动画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而配音是动画内容的一部分,配音有利于动画片更好地表达影片的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发展,有效的配音,能够增添影片的表现力。配音的好坏和配音演员的专业水平是分不开的。发展中国的动画配音产业乃至中国的动画产业,我们应该对动画配音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

3.2 给予制度性扶持,进行创业型教育

我国在发展影视、动画产业的同时,需要对配音行业加以扶持和鼓励,但这种扶持绝不能是扶贫救济意义上的扶持,而是着眼于制度上的相应激励政策,促进动画配音产业的繁荣发展[6]。建立规范的配音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根据配音演员的素质水平、资历经验、受欢迎程度或配音的时间和工作量制定明确规范的收入分配。有了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对动画配音人员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将动画配音人员像“商品”一样包装和出售,带动动画配音行业的发展,保护动画配音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动画配音产业,必须创办专业的动画配音学校和机制,配音是一个技术性的专业,不是普通大众都可以胜任的工作,必须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成为专业的配音人员。而进行配音教育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学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政府和一些与配音相关的机构创办配音教育机构,发展配音教育。进行配音教育需要大量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老师。而我国在动画配音教育方面缺少人才,国家或民间媒体公司可以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或选派人员去国外进修,学习日本在动画声优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

3.3 引进技术,走向台前的商业化运作

配音不是简单地只靠配音演员来完成,配音效果的好坏与配音设备是密不可分的,必须要有先进的录音设备和先进的软件技术进行声音的合成处理,不能仅仅依靠麦克风来完成配音,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处理音效,确保配音的质量。在一些特殊场景里,配音也必须要符合真实的场景效果,只要声音达不到场景效果,必须进行音效的处理,就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处理声音。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对动画配音人员进行台前的商业化运作。国内配音行业的做法比较封闭、隐晦,没有像国外配音行业那样商业化和专业化。而国内要想摆脱这种困境,配音行业必须要走向台前进行商业化运作。当前中国动画配音行业在市场和社会上的影响微乎其微,完全如隐世般的背后运作,造成这种尴尬情况的原因是,国内的动画后期配音不被重视,配音演员不被重视,往往他们只是幕后工作者,在影片进行市场宣传时,配音演员没有作为影片的一部分进行包装宣传,导致配音演员只停留在了幕后,没有走向幕前,缺少了商业化的运作。

4 结论

动画配音产业是动画产业的一部分,两者应该协调发展,促进动画产业的成长。我国的动画配音产业与日本的相比相差甚远,无论是在产业模式上,还是国民对动画配音产业认识的程度上,都远远落后于日本。由于国内不重视动画配音产业,给动画配音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和被动性,阻碍了动画配音产业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中国动画配音产业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到我国动画配音产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是希望从日本声优产业的成功模式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取其之长、避其之短来发展我国的动画配音产业。此外,发展动画配音产业不能只依靠政府,在学校创办动画配音专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实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为动画产业的发展,培养动画配音人才。总之,动画配音产业是一份很具有前途的产业,它不仅增添了动画影片的艺术表现魅力,给影片创造巨大商业利润的同时,也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动画配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 高如.光影与乐音 中外影视名作品读[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1.

[2] 宫承波.影视声音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1.

[3] 王功山.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10.

[4] 孙宜君.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5.

[5] 葛玉清.动画电影叙述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

[6] 吴振尘.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1.

(责任编辑:郑孝芬)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Japanese Voice and Chinese Animation Dubb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DENG Yu-juan

(School of Cultural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uainan Anhui 232038, China)

This paper,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voice industry, employees situation and industry modes, makes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imation dubbing industry to find out the suitable approaches and ways of developing the industry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realization should be mad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dubbing on the animation.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ways that suits our Chinese animation dubbing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system and administration so as to bring domestic animation dubbing industry standardized, professionalized and market-oriented.

Chinese animation dubbing; Japanese voice; animation dubbing industry

2015-04-02

邓玉娟(1983-),女,安徽淮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字媒体与动画艺术研究。

J08

A

1009-7961(2015)04-0020-04

猜你喜欢
声优动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黄金时代》日本版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声优界的春天来了?
日本声优变形记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