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2015-03-27 07:39沈利玲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期

沈利玲

摘 要:尝试了解和分析了导致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对策,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而学困生便是那最脆弱的一朵,更加需要教师用心呵护、关爱他们。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是整个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指智力水平正常,没有生理或身体原发性障碍,但学习水平长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小学数学学困生是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他们数学学习效率低下,数学成绩明显落后。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具体表现

1.注意力的缺陷

小学数学学困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常常因为一些细微的声音或动静就会分散注意力。学困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在教师讲解重要知识时他们的注意力却不能集中。很多小学数学学困生不能很好地分配注意力。如,分配听课和记笔记的注意力。

2.记忆力差

在对于记忆数学知识时,小学数学学困生就记忆的比较慢,而且不牢固,忘记得较快。数学知识的每个章节都是相连的,如果总是遗忘前边的数学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学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学困生在记忆时方法过于单一,常用机械记忆,不善于运用联想记忆和形象记忆。

3.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些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数学知识有缺陷,基础不扎实,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法透彻地理解新知识,新旧知识难以连接容易使学生感到茫然和无措。因此,减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科因素

数学对数学学习者的要求很高,要求学习者具有抽象思维和较强的逻辑性。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长期日积月累下来的,所以,需要数学学习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很多学生会感觉数学课很枯燥无味,从而不愿意学习数学。

2.学生因素

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各不相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不一样。一些学生不努力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大多数时间放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这样也容易造成学习困难。还有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喜欢搞小动作,课后不做家庭作业或者一边玩一边写作业,学习上不讲究方法和策略等。

3.教师因素

常能听到教师这样抱怨,同样是坐在一个班级听课的学生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这是值得教师反思的一个问题,教师也给小学数学学困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没有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使一些学生掉队。

4.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语言和行为总是影响着孩子,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的成长情况与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也是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重要因素。如,一些家长会给孩子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学生会放弃学习。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小学数学学困生。只有教师多与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透彻地了解每一位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师应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将会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用心呵护和关爱。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教师应该用爱引导小学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教师应该制订适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不断改进教法,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上比较吃力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方法。让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会预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要重点标记,听课时不懂的问题要更加注意听讲。在上课时要紧跟教师的步伐。课后要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多和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地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也要定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和学习情况。教师应该进行家访,了解每一位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并向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理解教学活动。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只要有信心和恒心,注意讲究方法,用爱关心学困生,用耐心教育学困生,就会改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精神状态,让每位小学数学学困生都得到收获。

参考文献:

[1]纪微.良师手下无差生[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宏.教育新理念[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