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哲: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2015-03-28 07:10蒋保信
领导文萃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大国能力

□蒋保信

孙哲: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蒋保信

中国离全面赶超美国还差得远

蒋保信:请您对比分析一下中美两国之间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孙哲(清华大学教授、博导):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是不是能全面超越美国呢?要做这样的分析,总得有几个参考指标才行。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定了以下五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经济总量的规模。如果单以经济总量算,我们可能跟美国相当了。但如果以人均GDP来算,中国就差美国很远,因为美国是5万多美元,而中国大概4500美元。

第二个指标是货币的影响力,即货币在全世界通行的能力。在全世界的国际贸易中,60%是用美元结算的,各国的外汇储备差不多60%也是以美元储备的。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连索马里的海盗都要美元做赎金。即使朝鲜,也是美元、人民币和欧元并行。宋鸿兵写了一本书叫《货币战争》,观点有点偏激,但他道出了一个事实,美元拥有在全世界的主导能力。

第三个指标是综合军事能力。中国现在大有赶超美国的架势,但是我看恐怕还要5年到10年,中国在军事上才有能跟美国全面抗衡的基础。美国在军事上有一个全球战略,而中国只有一个地区的防御战略。

第四个指标是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这里的公共产品是什么呢?比如救灾能力,日本发生地震、海啸以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很快就去帮它打捞海上的废船或进行其他抢救活动。海地发生地震以后,美国人也是先去的,别的国家不是不想去,但没有美国那样的投射能力。现在中国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少公共产品,但中国现在还比不了美国。

第五个指标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能力。美国人一说气候变化重要,全球就都在说气候变化问题;美国人说航海自由,日本、东南亚很多国家就跟着加大关注,这就是议题的设置能力。

中国的发展,未必就意味着美国的衰落

蒋保信:有人说美国作为一个守成大国,一直处于衰落之中。您怎么看?

孙哲:说美国在衰落,得有证据才行。你要说明美国在哪些方面衰落,可以有很多角度。一个角度是,从建国以来,美国的理想和它如今的内政外交实践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华盛顿或者詹姆斯·麦迪逊提出的理想,到现在都没实现,这本身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衰落。另一个角度是,自二战以后,美国的总体实力是逐步下降的。

但是,如果以这种宏大叙事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忘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上都会有它自己的兴衰,国家发展也会经历很多曲折。

美国在打越战时,已经衰落得很厉害了。1979年苏联进攻阿富汗时,卡特担任美国总统,美国的日子可谓风雨飘摇,因为经历了越战、水门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随后,里根总统开始重振美国国威,而苏联却逐渐解体了。到了19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美国的繁荣又到了一个高峰。

中国对美国:应敢斗愿和,巧牵“牛鼻”

蒋保信:您曾用“敢斗愿和”四个字总结中美关系在过去30年的经验,说中美不斗不行,不和也不行。您也曾用“有酸有甜”来形容中美关系。那么,能否详细说说,中美之间的“斗”与“和”、“酸”与“甜”分别是什么?

孙哲:对于“敢斗愿和”这个策略,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主张中国对美国要“巧牵牛鼻”,“批而不反”,“斗而不破”。中国可以批评美国,因为美国在很多事情上是应该受到批评的,甚至应该受到惩罚的,只不过别的国家没有能力去惩罚它。比如说美国在IMF上能够一票否决,凭什么啊?从二战到现在,国际经济秩序还是被美国相对霸占着,所以说应该批评它。但是我们要批而不反,不要带头反对它。如果带头反对它,就会人为制造一些政治制度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对立。我们不能只要美国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支持,比如美国要制裁朝鲜等。这话说得其实太客气了,美国常常带头反对我们,所以我们也要斗而不破,就是跟它做坚决斗争,但是不要把中美关系搞破裂了,这就是我说的“敢斗愿和”的意思。

至于说有酸有甜,则是我开的一个玩笑。其实中国人对美国人,从心理上有一种相对自然的亲切感。美国人相对日本人、俄国人来说,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另外,美国奉行多元主义,是个移民国家,你身边接触的一些美国人,很有可能就是美籍华人。我们现在说美国人,已经不完全是指传统意义上高鼻子、大眼睛的白人,再过二三十年,美国白人也许就变成少数族裔了。此外,在历史上,中美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战争,鸦片战争时美国不是主角,甲午战争时也不是主角,八国联军侵华时,美国虽然也是一个侵略者,但相对来说表现得还可以。中美还有很多亲近的事实,比如二战时期,美国曾对中国施以援手。

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蒋保信:对今后的中美关系您有什么建言?

孙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美关系是耽误不起的。

对于中美关系,学界有很多争论,在美国和在中国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时不我待,我们千万要明白美国这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重要到中国跟别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比如中国跟日本打交道,其实不仅仅是跟日本在下棋,日本背后还有美国这个棋手。中国在跟俄罗斯打交道时也一样,普京对中国的一举一动,至少在心里一定惦记着美国的反应。甚至连朝鲜也是一样的。美国是一个全能棋手,你必须跟他在各个角落下棋,我们回避不了美国。如果不直接跟美国打交道,就会耽误时间,舍近求远,所以我说时不我待。

我们可以挑容易的先做起来,比如扩大人员交流、扩大留学生互访,这些是马上就可以做的。我们也很关心的是,中美之间的危机沟通机制能不能建立起来,热线能不能马上起用。南海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在钓鱼岛、靖国神社等事情上,中美之间难道就不能做点事情加强有效沟通吗?美国对中日之间的 “平衡战略”表现在所谓的主权不持立场,虽然很偏袒日本,但究竟有没有可发挥的空间呢?

中美之间有一个软性的、可以突破的领域,就是气候问题;但也有很难缠的领域,就是中美军事交流的问题。而中国的经济建设是时不我待的,国防建设也是时不我待的,如果偏离一个方向,就会走很多弯路。比如在国防建设上,中国是不是要把美国当成一个潜在的敌人?或者,当成多大程度上的潜在敌人?这个“潜在敌人”会在哪些情景下、与中国发生什么样的军事冲突?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国防预算,影响我们的国计民生。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中美两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有偏差这个问题。所谓新型大国关系,要兼具道义规范和解决问题的双重意义。中国更注重突出的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美国人可能更强调后面那层含义,就是说要把新型大国关系限定在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是不是能够合作,中国能否不挑战美国,甚至能扮演帮助美国排忧解难的辅助性角色。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影响了两国前两年合作的进度。

(摘自《同舟共进》)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大国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