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8 02:17薛勇民牛丽珍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业生涯规划

薛勇民,牛丽珍

(1.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2.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引言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依据自身情况和学校发展的共同需求,科学分析影响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因素,从而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预先设计职业发展之路。它既包括教师个体对自身事业发展的宏观构想和具体计划,也包括学校为教师事业发展制定的职业设想和具体安排。

毫无疑问,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职业活动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使教师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指导他们面对社会多元价值取向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且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实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身的突出潜能和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工作进程和职业发展方向,激发工作热情,促使事业获得良好发展。要切实提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教师职业意识与认知、教学素质与能力以及价值准则与取向等方面的深度思考与研究,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诸如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不一致、个人生涯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不协调、技能培训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相脱节以及主体规划意识淡薄等问题,积极探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途径和具体对策。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不一致

在当代多元价值标准的共同作用下,教师个体发展成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致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时习惯于注重个体价值的追求,常常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忽视了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应有的独特贡献和内在的社会价值。当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追求摇摆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时,必然会陷入教师职业伦理的困境之中。

当前,受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等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将社会地位、财富支配能力和权力掌控能力等作为个体价值追求的目标。常常抱有功利心态,追求物质享受,把教师职业单纯地变成一种谋生方式,从而难以获得教师职业崇高的价值使命所带来的幸福感。由于教师个体价值不再整齐划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再呆板俗套,他们在社会转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否明晰,致使将教师职业应有的社会价值置于真空和无序状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本应使无私奉献精神成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则,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重于个体价值的实现。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应该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利益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1]同样,教师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师的角色内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都必须与社会密切联系,须臾不可分开。在我国,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要求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积极且富有创造性地为社会利益奋斗,秉持卓越的职业精神和崇高的道德素养,将职业使命的完成放在第一位。

显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使教师陷入自我认同的伦理困境中。教师对财富和地位的渴望与追求导致其社会地位备受质疑,社会声望备受谴责,进而造成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困惑和自我迷失。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一个根本原因则在于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随着社会转型和发展,导致阶层分化愈加明显,权力阶层和财富阶层成为人们仰慕的阶层,进一步导致人们功利性地追求个体价值。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对个体价值实现的追求正是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最直观的体现。不少教师为了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获得充分的认可,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上越来越倾向于对现实的物质利益、狭隘的个人前途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财富支配能力直接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表现在教师职业发展上,主要使教师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挫伤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丧失自我发展的信心。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和持续膨胀,使得教师在规划职业生涯时,不再脱离物质利益空谈个体价值的实现,更不会单纯地追求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价值。

(二)个人生涯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不协调

教师群体作为社会阶层中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不但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和获取较高社会认同感的心理,而且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期盼能够最大限度地施展自身的教育潜能和实现职业理想。面对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在岗位上有所建树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渴望学校的再培养和再学习,结合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认识,使其本身具有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然而,教师个人生涯发展受到学校的多方面制约,包括薪资偏低、职业前景模糊、学习交流机会贫乏等。因此,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对自身工作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随时准备重塑自我,能够目标明确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可持续工作能力,自主自觉且有针对性地对工作需求的变化做出迅速而灵活的反应。

遗憾的是,有些学校并未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学校的整体发展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相协调,以促进共同成长。学校确定自身发展目标时,虽然对教师提出相应的考核标准,但是没有真正对教师个人发展进行认真规划,没有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也没有对教师个人专长、兴趣爱好、专业方向与价值追求等进行认真了解和具体分析。由于没有对处于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差别化管理,没有为教师职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撑,造成教师队伍的人才流失和教师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将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强化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感。目前教师狭窄而单一的职业通道,本质上忽略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定位差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价值实现。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不注重了解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发展趋势,从而使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性受到影响。即使有些教师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由于没有得到学校的必要支持,致使依据自身所长和职业规划所选择的职业道路和岗位目标常常难以实现。

当前,一个十分普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学校缺乏专门从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与管理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很多学校没有制定内容明晰、办法具体可行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制度,欠缺对教师职业晋升路径的深刻思考、具体设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指导,这已成为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缺乏、自我提升动力不足、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的直接原因。同时,学校对教师个体需求和专业特长等方面的关注不够,仅提供狭窄的职业发展路径,难以发挥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督促功能和自我引导功能。学校本应具有管理、教学和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而教师也身兼多重身份,如教学内容的传播者、课程资源的开拓者、教学进程的掌控者、思想观念的指引者以及学习对象的服务者等。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理应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职能,但多数学校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最为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晋升的通道狭窄,没有考虑教师分类管理,使其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学校没能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导致很多教师看起来是“全能型人才”,实际上专业理论、教育方法、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都相对薄弱;学校没有根据自身实际对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评定标准,“千篇一律”的考核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师职业价值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因此,学校重视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不仅能满足学校对人才的需求,也能使教师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更有利于高效地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技能培训规划与个人职业规划脱节

“技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形式,它的终极价值正在于人的自由”。[2]技能培训规划作为一种技术,不能离开对人的价值的关注,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立场出发,技能培训才有价值。技能培训作为教师职业规划建构的实践方式,是其获得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归宿则是成为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的人,实现自我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社会和学校在技能培训规划中,对教师职业生涯提出理想的期待无可厚非,但对于这些高期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却值得深思。现实中,技能培训规划对教师职业规划缺乏人性关怀,致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上欠缺科学性。

技能培训要求个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形成一定的理性追求和价值认同,对自身产生一定的导向、激励作用。然而,就我国现行的技能培训规划而言,自上而下无差异、忽视教师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与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的实际相脱节等问题非常突出,以致教师的技能培训欠缺可行性和延展性,教师对职业培训失望,职业规划被搁置。

造成教师技能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脱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学校设计的培训规划以及技能培训的内容构成不合理等。一方面,学校培训规划设计自上而下,项目繁多,更多依赖于上级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统一计划和统一部署,往往缺乏针对性,严重忽视了教师的内在需求和个体因素。另一方面,培训内容远离教师发展实际,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培训后的规划方式难以转化为教师职业规划的具体方式,在制定职业规划之后又缺乏反馈和修正。实际上,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主观意识以及独特的职业价值取向,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规划,更注重的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技能培训规划的内容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激发教师对技能培训的兴趣。

(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生成离不开教师主体意识层面的能动和自觉。教师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作为意识主体,对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思考,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教师主体意识与工作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的。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常常呈现出主体规划意识缺乏的状态。

教师在参加工作前后,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同一的,教师对社会的理解和职场的思考都不足以形成理性的分析判断,也未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从大部分教师发展轨迹来看,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特别是当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年轻教师,他们将大量精力运用于升学考试,基本没有时间思考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基本未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足够的引导,必然会造成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淡薄。

不难看出,一方面,教师缺乏明晰准确的自我认知。明确的自我认知应当成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立足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制定合理目标,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系统监控实施进程,依据实际状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整理,积极做出调整。教师在制定职业生涯路径时,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探寻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师缺乏明晰精准的自我认知,致使实际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任何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和外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科学的方法,全面剖析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发展需求等,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确定自己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找准切合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避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教师习惯于服从学校的整体安排,对自身职业生涯基本处于被动规划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异常繁重,致使他们很难静心考虑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教师没有主动转变思想,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能从长远角度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突破。从根本上讲,教师职业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3]部分教师仅仅寻求自我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自身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也必然导致其职业前途的迷茫。教师如果能将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作追求幸福的途径,则必定会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其职业生涯也必定能迈上更好更高的台阶。相反,如果缺乏这种认知,即便外在环境为教师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和便利的工作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仍然会由于偏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而停滞不前,甚至偏离正道。教师习惯于服从学校的整体安排,只肯定或顺从于现实,缺乏对现实的否定、批判和超越,对自身职业生涯基本上处于被动规划的状态。另外,部分教师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位不准,个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不高等,都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若以一种不对自己未来、学校发展和社会义务负责的消极态度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会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

教师在社会结构中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影响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也就是说,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和社会问题解决先行者,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必然需要社会认知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社会公众对教师职业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期待或愿望。比如对于教师职业的神圣化,必然使教师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和道德责任,这种压力的根源便是公众对教师职责的过分要求。因此,社会需要引导公众形成“尊师重教”的人文环境,要使教师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职业所带来的荣耀感和自尊心,促使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同时,应当强化社会对教师的人本关怀,健全教师发展的保障机制。当下,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已然成为社会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成为教师职业吸引力和从教人员自豪感的源动力。因此,提升教师经济待遇十分必要。当作为生存最基本需求的经济收入难以得到满足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目标选择上的功利化就是必然的。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必须把依托社会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作为前提,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保障合法权益,优化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支持系统,完善教师物质保障,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学校应当在顺应教育规律、符合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结合教师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为教师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一方面,建立群体差异的职业上升通道。学校应针对教师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鉴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技能和生涯发展的侧重点差异较大,学历层次、自我认知程度、职业角色认同度、职业成熟度、职业生涯探索方法等明显不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不同年龄结构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将其职业发展前景的可能性最大化。学校应当正确看待差异,扬长避短,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畅通沟通渠道,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拓展其职业生涯的宽度。另一方面,建立个体差异的职业发展路径。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学校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学校首先要让全体教师清楚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阶段发展计划和近期发展目标。在配合学校总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基于量体裁衣的原则,协助教师设计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诸如建立学校信息公共管理平台,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校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帮助教师修正自身职业发展漏洞,促进其职业生涯持续发展。

(三)建立系统化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体系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离不开系统的职业培训,培训成为学校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手段,系统科学的培训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培训内容、组织实施和结果评估等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生涯培训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一是做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没有深入了解。通过岗前培训,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从教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教师的职业特性,促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启蒙。二是对在职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在培训交流的过程中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进行不断地修正、完善。教师应当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三是重视教师的终身规划。伴随社会环境、学校发展和自身条件的转变,职业生涯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次完成的,终身规划已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增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有效进行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表现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自身的规划意识、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从自身出发,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职业定位,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付诸行动。教师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视与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储备,并合理调整能力结构,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教师还应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之中。身处任何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均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和侧重点,要始终秉持终身发展的理念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才能较好地体现其职业成就的发展,从而赢得积极进取的良好职业形象。

四、结语

透视和探究当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以下两种职业状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第一种状态下的教师职业被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处于外职业生涯的状态;第二种状态下的教师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是职业境界的明晰与追求。[4]也就是说,每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都需要发自内心地拷问自己职业生涯的境界。要拥有教师职业的崇高境界,不仅需要社会给予教师职业应有的地位和待遇,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应真正树立“以教师为业”的志识,构筑起“育天下英才”的师魂,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2]于春玲,李兆友.马克思的技术价值观:指向人类自由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4):42-47.

[3]林 丹.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生活方式”抑或“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46-50.

[4]朱 玲,朱成科.教师职业生涯的拷问与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60-61.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职业生涯规划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