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内驱力

2015-03-28 02:17温锡娟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成人效能

温锡娟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成人高校教师是面向成人学员,承担教学、教育管理与精神引领的特殊教师群体,其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成人教育质量。尽管成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化标准还在不断健全,但是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却是每位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对成人高校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学界主要聚焦于对成人高校教师学习外部保障机制的探讨,有关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对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作用研究并不多见。因此,笔者尝试从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视角,探寻成人高校教师群体学习的内在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在成人高校教师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包含专业自我认知、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这三个维度的综合反映。[1]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能够明确学习需要,有意识的寻找学习机会,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self-directed learner)”。[2]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内驱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自我认知是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心理基础

专业自我认知即成人高校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看法。[3]具有强烈专业自我认知的成人高校教师能有意识地针对成人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有个性、有规划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与学习。[4]具体而言,专业自我认知对成人高校教师学习心理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专业自我认知是确保成人高校教师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点。它使成人高校教师清楚自身现有的专业素养水平和力求达到的专业发展目标,从而做好学习规划。其二,专业自我认知确保成人高校教师学习时能量体裁衣。对“自我”及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了解,能够使成人高校教师在浩瀚的学习资源库中选择适合自身专业发展实际、能力条件及教学要求的学习资源,避免随波逐流。其三,专业自我认知是成人高校教师自主学习的基础。专业自我认知水平高的成人高校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强,能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与管理。

(二)职业认同是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情感支持

职业认同是成人高校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及对自己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5]其一,职业认同影响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职业认同度高,意味着成人高校教师将履行教学职责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自然产生加强终身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改善教学技能和强化学习的自觉意识。其二,职业认同激励成人高校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素质。职业认同度高的成人高校教师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方法,主动提升师德修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其三,职业认同有助于缓解成人高校教师角色冲突。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度高,才能较好地处理复杂的角色冲突与压力,以避免干扰,安心学习。如有些成人高校教师虽工资不高、工作辛苦,却仍坚持苦读,追求自我职业价值、自身专业发展,其原因就是他们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强烈的职业认同。[6]

(三)自我效能感是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效能基础

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活动所具有能力的自信及主观判断。成人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外部评价、生理和情绪状态等是唤起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源,对其学习起着关键影响。其一,经验影响成人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成人拒绝一种针对他们的情况所做出的教育努力,是因为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以往的教育体验并不是一个幸福的体验”。[7]一般来说,成功的教学及学习经验能增强成人高校教师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意识到自身学习能力对解决学习难题游刃有余,面对新任务时会倾向于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二,自我效能感通过言语劝说促进成人高校教师学习。言语劝说,如劝告、建议、表扬等,可使个体更加坚信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自我效能预期。[8]当成人高校教师被鼓励而坚信自己能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他们就会信心倍增,从而更加倍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其三,自我效能感通过情绪和生理状态影响成人高校教师学习。良好的情绪及生理状态使成人高校教师保持高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做到在各种学习困难面前处变不惊,沉着应对。

二、成人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虽然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激发成人高校教师学习不可或缺的内部因素,但是目前成人高校教师群体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现状令人担忧,集中表现为自我专业认知、职业认同感及自我效能感缺失。

(一)自我专业认知的缺失

一方面表现为成人高校教师主体价值的缺失。目前,成人高校教师往往被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此中我们仅看到成人高校教师对学生、社会来说“是什么”,但鲜少关注他们如何看待“自我”。成人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师的组成部分,有研究指出,高校教师角色有“他我”和“自我”两部分组成,前者注重外在社会工具价值,后者注重内在自我主体价值。[9]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过分注重成人高校教师的社会工具价值,导致他们在培训、教学等方面缺乏充分的自主权,一切以创收为导向,导致主体价值难以实现。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作满意度过低。国家规定成人高校教师应具有“一专多能”的本领,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广而深”。[10]在社会“一专多能”知识结构及多重角色的要求、相应的物质和社会情感支持缺乏的情况下,成人高校教师难免存在不满情绪,具体表现为工作态度消极,钻研教学规律、技巧的积极性不高等。

(二)职业认同感缺失

相关研究表明,成人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堪忧,主要表现为职业心态不平衡和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前者外显为成人高校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经常出现“跳槽”现象,直接后果是成人高校师资流失严重;后者具体化为成人高校教师职业价值呈现低水平徘徊状态,存在无价值感、无意义感、无成就感等情绪,影响教育质量,[11]缺乏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12]概括起来,这些表现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和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认可度低,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成人高校教师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等无保障。二是成人学员素质偏低,学习态度消极,对教师的职业热情产生影响。三是成人高校仍然沿用普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审机制,但实际上成人高校教师参与科研的机会较少,职称评审制度不合理,导致他们的能力与水平得不到公正评价,从而影响从业积极性。

(三)自我效能感缺失

自我效能感与能力相互影响,效能感缺失的根源在于个体自身能力不足以处理现有困境。对成人高校教师而言,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教学自信心不足,易焦虑。知能结构单一、成人教育教学规律不精通等都会导致成人高校教师不自信,以致担心达不到课堂预期效果而出现焦虑、紧张情绪,难以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其二,职业倦怠感严重。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13]成人高校生源质量差,教学管理难度较大,成人高校教师缺乏情感支持,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效能感自然会消失,倦怠感加剧。其三,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很多成人高校教师现有能力不足以成功处理几种并存角色间的关系,难以明晰所扮演的角色和其行为标准之间的关系,易出现角色混乱。

三、增强成人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策略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增强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外因经内因起作用,但内因离不开外因的保障和激励。因此,本文从内外因综合考量的角度,针对成人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表现及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增强其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一)尊重教师主体价值,提升专业自我认知

专业自我认知是基于对“自我”的认知,故而任何提升策略都基于成人高校教师“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为原则。其一,加强对成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学习。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能够使成人高校教师更明晰在专业发展中应实现的主体价值,从而主动地将所学理论与成人教学体验相融合,完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其二,建立合理的成人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培养成人高校教师自我专业认知、促进他们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14]因此应开发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辅以终结性评价。正如《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条例》中规定:“高等学校在评定函授教师的任职资格时,对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考核,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同时,还应根据函授教育的特点,着重从教学成绩、编写教材、教学资料的质量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考核。”[15]当然,除此之外,成人高校教师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其三,鼓励成人高校教师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为他们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蓝图。制定规划时应做到全面分析,明晰自我专业能力、兴趣、优势及弱势;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方向,使自身发展与社会、成人高校及成人学员需求结合;树立专业发展愿景,列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选择最优专业发展路径,制定操作方案。其四,尊重成人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成人高校教师应具备从事专业学科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科研能力。[16]科研离不开创新,成人高校教师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创造与创新,将践行“专业自我认知”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利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加强外部保障,增强职业认同

全社会应齐心协力,致力于改善成人高校教师的职业保障,促使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稳步提升。一方面,改善成人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社会对成人高校教师职业最直接的认可就是物质回报。提高经济待遇、拓宽职业晋升路径,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因此,社会各界应“致力于成人教育的教师,应与普通教师一样受到社会的尊重。成人学校专职教师在职务聘任、晋级、调升工资、分配住房、奖励和生活福利等方面,应与普通学校的待遇相同”。[17]另一方面,加强成人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提高社会认可度。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尊重。[18]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专业化是其必经之路。早在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一文件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参照国际上职业专业化的六大标准,成人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现需从三方面着手:注重对成人高校教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将成人高校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紧密衔接,注重师德的培养。

(三)强化效能信息源,提高自我效能感

成人高校教师的成功经验、外界的言语劝说及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作为个体效能信息源,对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一,形成积极的归因观,正确看待成败经验。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学校应为成人高校教师创设良好的成功环境及更多机会,鼓励发挥各自优势,增加成功的体验。同时,鼓励成人高校教师在面对学习难题时,将其分解成几个阶段,循序渐进,这样每一个小任务的完成都能使他们成功的喜悦倍增,自我效能感也随之增强。另外,应辅以积极的归因方式。只有当成人高校教师将成败经验归因于自身努力程度等稳定因素时,才有可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成人高校可定期开设讲座,对教师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观。成人高校教师也可通过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带等,反思成败经验,查漏补缺。其二,进行适当的言语劝说,提高自我效能感。言语劝说源于内部和外部。内部如成人高校教师积极的自我暗示,外部如社会和学校的肯定、认可与鼓励等。社会和学校可为成人高校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终身学习的社会舆论宣传。给积极践行终身学习思想的教师颁发“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作为对他们的赞扬和肯定。其三,保持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感。成人高校教师要适当采用宣泄法、转移注意法、音乐调节法等情绪调节的方法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1][3][5][14]寇尚乾.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5):61-62.

[2]叶 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0.

[4]张建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高教探索,2006(4):87-89.

[6]蒋晓虹.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与教师专业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31-233.

[7][法]保罗·郎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M].腾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5.

[8]杨国欣.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26):75-76.

[9]李春梅.论高校教师专业自我的缺失与确立[J].现代教育科学,2010(9):101-104.

[10]李祖培,毛添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85.

[11]王 玉.上海市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

[12]温艳红.山西省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49.

[13]汪 宏,王 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5):137-140.

[15][16][17]杨干忠,何艳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教育出版社,1997:214,213,214.

[18]朱永新.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6-217.

[19]贺国庆,朱文富等著.外国职业教育通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成人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成人不自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Un rite de passage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