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基于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视角

2015-03-28 02:17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术性职业性职业

薛 滩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职业教育是基于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为了职业、完善职业、推进职业的教育。任何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都是根据受教育者和社会需要,围绕着相关职业来进行的,因此,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基于对职业的认识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需求,是对职业教育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而获得的,并由此来推动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职业教育的学术性要求不断探索与发现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推动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提高、更新与发展,在完善职业教育自身的同时,体现职业教育的时代性与创新性。所以,职业性和学术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是职业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职业性佐证着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

职业教育的构成较为复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既有以学校教育形式存在的学历教育,也有大量的以职业技能提高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因此,《教育法》第十九条对职业教育加以单列,即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职业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职业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职业教育存在的形式应该是多序列、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的。入职前的基础性培养和入职后的经常性培训既是个人接受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社会要求其成员必须而为的普遍现象。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首先,要保证受教育者能够掌握基本的职业知识与技能,顺利进入任职岗位并适应岗位的需求。其次,要保证相关职业知识与技能“输出”的正确与畅通,以确保受教育者在职业领域处于领先的位置,不但能够从容应对职业的经常性变化带来的挑战,而且能够彰显职业教育带来的个人成就感和社会满足感。因此,职业教育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社会发展这个主题,有效利用市场杠杆调节与配置各种教育资源,促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学术性引领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现代职业教育的学术性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与传统学术性相对而言的。传统的职业教育也追求学术性,但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理论或概念,以便其能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在实践中解释各种职业现象。这种做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这种职业教育的目的过于功利化,过于注重职业教育理论自身的建设,容易偏离人和社会对职业更新与发展的期望与诉求,使职业教育研究处于“形而上学”的境地,即说起来条条有理,做起来寸步难行。

职业教育在理论创新的同时,要重视“人”的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现代职业教育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混合体,其学术性内涵除了要对职业教育的理性与学术、知识与技能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外,还应更加注重通过努力实践后能够达到的所期望的社会效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学术性价值不是抽象的符号研究和理论阐述,而是要把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在补充和完善职业教育理论的同时,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性需要与人的个性化发展,使得职业教育永远具有前瞻性,引领职业教育向正确的、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学术性结合

(一)职业性与学术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两种价值取向

职业性与学术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两种价值取向,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学术性注重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建设,职业性注重职业教育的应用价值,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职业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学术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脱离对职业教育学术性的追求与探索,职业教育就会变得空洞与虚无,失去发展的理论支持。社会需要不同的教育,更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创新首先应该是职业理念的创新,并通过人来实现创新,走“职业教育、人、社会”和谐发展之路。所以,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来看,职业性是目标和手段,学术性是基础和推动力。没有职业性作为目标,职业教育的学术性发展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而没有学术性的充分发展,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发展就会无所适从。

(二)改变重职业培训、轻学术研究的状况

目前,社会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职业教育主要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就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向,存在着重职业技能培训、轻学术研究的现象。随着社会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人们社会生产观念的不断变化与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正在不断调整,科技信息服务型生产理念正在形成,职业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在教育实践中要承认职业教育概念与标准的多元化,平等地看待各类别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平等对待不同职业以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职业的交叉与更新成为常态,这要求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不但要具备必需的职业知识,还要具备与其职业相关的技能,以增强社会适应性。在教育实践中要反对两种倾向,即一种倾向认为学术性与职业性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为割裂职业教育的完整性。另一种倾向认为学术性研究与教育活动完全脱离,职业性教育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远离学术的指导和帮助。

(三)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综合平衡是现代职业教育应恪守的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一种围绕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形式,当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出现矛盾时,职业教育也就出现了围绕职业知识开展,还是围绕职业技能进行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应注重学术性还是职业性的问题。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学术性同处在一个位置上,只有综合平衡发展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应充分结合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科学体现职业性和学术性双重价值,走综合性发展之路。

[1]刘大波,方展画.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J].江苏高教,2003(4):12-14.

[2]田建荣.关于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问题的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5-59.

[3]赵凤娟,李泽彧.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9-64.

[4]薛 滩.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10):10-12.

[5]贺国庆,朱文富等著.外国职业教育通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学术性职业性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写作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我爱的职业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