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平原”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调查

2015-03-28 15:49李宗超刘枫韩佩秀崔敏张琦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金融服务

□文/李宗超刘枫韩佩秀崔敏张琦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两大平原”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调查

□文/李宗超刘枫韩佩秀崔敏张琦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随着国家《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出台,“两大平原”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也备受关注。为了配合方案的出台,促进两大平原地区发展,我们对该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状况进行调查思考。

两大平原;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思考

原标题:关于“两大平原”农村金融服务情况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8日

一、金融服务基本情况——以富锦市为例

(一)农村金融供需状况。富锦市属于农业相对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也相对完善。富锦市金融市场供给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中农工建四大银行,他们的客户主要是当地经济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对公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第二类是农村信用社,其主要客户是小型企业和个人客户;第三类是邮政储蓄等中小银行,主要面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该地区金融服务需求主体是农户和村镇企业。富锦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主要特征表现为:借贷主体多元化(农户贷款、农村企业贷款);贷款用途多方面(生产性贷款、生活性贷款、混合于生产性和生活性贷款之间的贷款);信贷分散,额度小,贷款成本较高。区域内金融供给表现为:信贷地区分布不均衡;涉农金融服务供给较少;农村金融产品较少且创新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供给较弱。该地区农村金融供给力度仍然较弱,存在巨大资金缺口,金融部门对农贷款无法满足春耕期间的农业生产性贷款总需求。

(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该地域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其中,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五大类: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业保险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则包括亲友借贷、私人钱庄、合会及其他形式。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大,缺乏抵押担保物。目前,该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差异较大,农业经济发达的乡镇需求较大,而农业经济发展迟缓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很弱。由于农村地区农民主要以种植业为生,收入也主要是农业收入,收入的多少受农产品质量、价格的影响较大。因此,造成缺乏信贷所需的抵押担保物的现象,导致部分信贷需求者无法得到相应服务。

(二)还贷周期短,过于单一。多年来,金融部门对农贷款并不是以一年为周期,而主要是春季放贷11月份还贷,还贷周期比较单一,还贷期限刚好在农民售粮初期,使农民群众在及时还贷与高价售粮间很难做出抉择,很多农民为了不影响自己在金融系统的信用评级,便于下一年度及时借贷,不得不低价售粮及时还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益。

(三)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且供给较少。该区域金融产品数量较少且创新不足,大多数农民将可支配收入存入银行以获得利息收益。调查显示,该区域目前金融产品投资需求巨大。

(四)金融电子化建设不完善、且缺乏创新。该地区金融电子化设施,如自动提款机等较少且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农民多数知识水平较低,很难独立操作电子化设施。一些电子化设施没有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行为习惯,缺乏人文化创新,导致利用率较低。

(五)征信体系建设不健全、且增信模式缺乏创新。该区域征信体系建设,无论是企业征信还是个人征信,都不够健全。在信贷过程中,手续较为复杂,且办理周期较长,无法及时满足相应需求。贷款过程中,贷款人信用程度对贷款极为重要。“联保信贷”的模式(即:几户联合担保联合贷款,一户失信,其他几户信用程度相应调低)并不利于农村金融的扩大发展。

三、相关配套政策建议

(一)活化信贷担保方式及信用评级。近年来,由于农机装备的不断优化、标准化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种粮的意识不断增强,富锦市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得到较大发展。建议在农贷担保方面适当拓宽物权担保范围,如以耕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作为担保标的,让农民群众在信贷方式上有更多的选项;同时,建议灵活掌握信用评级,通过以往信用记录及横向、纵向对比进行放贷;另外,建议对因联保成员不能及时还贷而受到牵连的农户区别对待,以更好地发挥5户联保、10户联保的积极作用,不要使其成为农贷枷锁,损伤农民群众联保贷款积极性。

(二)制定阶梯还贷周期,扩大涉农贷款范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还贷周期或者增设多个还贷周期。例如:设定11月还贷期、12月还贷期、次年1月还贷期等,同时可以考虑根据信用评级情况,在足额收取利息和不增加贷款数额的情况下,将本期贷款直接转贷至下一年度。

(三)创新贷款模式和金融产品。基于农村地区缺乏抵押担保物的情况,相关部门应探索创新贷款模式。创新“农机具专业合作社贷款”模式,探索“企业+金融机构+农户”的融资产业链。目前,以林权抵押的新型贷款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金融产品上,加大创新供给力度,开发“信贷+公司+保险+农户”的金融服务产品。

(四)加强对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的普宣传与农村地区的金融人才培养。“两大平原”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度仍较弱,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力度。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目前,农村地区金融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整体素质。

[1]李万超.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结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刘亚平.关于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功能的调查与思考——以双鸭山市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4.3.

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10240028)

F83

A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