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困境与破解

2015-03-28 15:49张雅娟王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模块化困境管理

□文/张雅娟王寅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困境与破解

□文/张雅娟王寅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对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转移困境及破解研究进行述评,以期对企业合作创新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知识转移困境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7日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移是企业等组织获取竞争性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扩充企业知识存量,加快创新进程,平衡创新风险和收益,企业彼此联合实施合作创新。而其中相关知识转移又是创新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切入,针对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困境及破解方法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切入,对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转移的困境及破解研究进行述评,以期对企业合作创新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一、知识转移的困境

合作创新过程中各个嵌入个体间知识转移的效果会影响合作整体的创新绩效,而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众多,诸如合作组织结构的属性、知识自身的特征、参与知识转移人员的素质及组织的解析能力等。知识转移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高昂的成本,从而削弱企业知识转移的积极性,而这势必影响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创新绩效。此外,合作创新的有效运行需建立在企业间有效的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基础上,然而合作各方会倾向于减少知识的转移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同时又企图从嵌入的合作组织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这种搭便车行为限制了知识资源的开放性且造成合作创新的无效率。合作创新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会诱发知识暴露、关键技术控制流失、商业秘密外泄、道德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等大量风险,这会影响知识发送方知识转移的积极性,进而阻碍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

合作创新的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创造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合作多边竞合关系的特征会影响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意愿,进而影响合作创新的预期收益。若企业联合协作以获得关系租是旨在提高合作组织整体的创新价值,那么各参与企业就有动力实施知识转移;倘若企业考虑到保护自身内部核心知识资产,降低合作伙伴机会主义的威胁,那么知识输出企业就会削弱知识转移意愿。此外,优势互补、协作程度高的合作组织促进知识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知识的转移、交流和共享,易于获得并整合多元化知识;但在合作各方致力于相互博弈、组织结构中竞争性增强的情况下,如果知识发送方预测到持续的知识转移将降低彼此资源的异质性进而减弱合作的依赖性、稳定性时,输出知识的企业就会采取措施有意识地减少知识转移。除了外部因素阻碍知识的转移,知识本身的特性也会对转移造成困境。知识的隐性、含混性、复杂性、专有性、缄默性和粘性会显著负向影响知识转移,降低组织间知识的传递、共享和学习效率。

合作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中的关键环节,如何破解各种因素对知识转移造成的困境成为众多学者和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焦点。

二、知识转移困境的破解

(一)技术模块化改变知识转移的内容和特征。技术模块化已成为价值链演变的一大特征。通过系统和界面设计,构建技术模块能将内部核心知识和需共享的边缘知识相剥离,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转移的内容,这样在产出设计、运营和评估等各个阶段均无需进行全面深入的知识共享,使“信息隐藏”成为可能,同时又能有效进行知识转移,并降低了知识接收方企业对诱发学习竞赛、能力趋同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针对知识本身的特性造成的转移困境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模块化得到改善。由于模块化使得企业间交换的知识和信息更加规范,在更通用性的平台上互动降低了交易过程中企业间沟通困难程度,因此通过高阶知识和技术设计的思路,技术模块化改变了需转移知识的特征。

(二)建立信任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搭便车、机会主义行为等造成的知识转移困境反映出企业间嵌入机制的漏洞。因此,要想在合作创新中保障知识转移的有效运行,必须完善合作组织的嵌入机制。通过在企业间建立信任和相互承诺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可以修正但从短期经济利益出发进行交易的行为,从而促进在商业惯例、计划、信息系统、资源共享等交互活动中协调合作、相互适应。大量研究表明,关系治理机制是缓解企业间知识转移障碍的重要途径,能增加对彼此专业领域的了解形成“共享知识域”,尤其是在具体任务情境中这种社会关系能大大促进对隐性、复杂和专业知识的转移和吸收。

知识转移作为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企业间合作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如果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仅停留在现有知识的转移和共享上是不够的,要想获得长久、可持续的创新绩效,合作各方必须创造新知识,扩充现有知识储量。

(三)结论及未来展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从资源的争夺逐渐转为知识的比拼。市场的复杂性与竞争的激烈性对企业知识存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单一企业的知识资源有限,迫使企业间联合共同实施创新活动,通过参与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扩充合作组织整体的知识储量,提高各个企业的创新绩效。鉴于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的效果关乎合作创新绩效的获取,而阻碍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的因素不乏少数,因此本文主要对有关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的困境及破解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给企业合作创新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对知识转移的困境及破解是基于所有合作创新模式进行的笼统归纳,接下来可以针对不同的合作创新模式分别梳理特定的知识管理困境及破解方法,使得嵌入不同创新结构的企业针对自身的合作创新类型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管理活动。

[1]郑向杰,赵炎.联盟创新网络中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J].软科学,2013.27.10.

[2]黄瑞华,苏世彬.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08.29.1.

[3]刘衡,王龙伟,李垣.竞合理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9.

[4]王亚娟,张钰,刘益.企业间技术耦合和关系耦合——知识获取效率对供应商创新的中介作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1.

[5]Sammarra A.&Biggiero L.Heterogeneity and specif icity of inter-f irm knowledge f lows in innovation network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8.45.4.

[6]吴晓波,高忠仕,胡伊苹.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效用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1.

F27

A

猜你喜欢
模块化困境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