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研究

2015-03-28 15:49赵虎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双边

□文/赵虎林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研究

□文/赵虎林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中国和东盟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建设中。近十几年来,双方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充实丰富双边贸易的内容,双方在互惠互赢的基础上使得双方的经济关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现状,从近年贸易近况中分析几种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出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寻找解决的途径。

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贸易结合度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7日

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史上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使双方利益最大化?成为当前双方最关心的话题。由于中国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周边相邻国家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周边关系,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拉近了双方的贸易关系。随着双方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全面发展了双方的经济关系,加大了双方的贸易合作度。

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现状

(一)贸易总额稳步增长。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合作方面,双方也积极沟通交流,互惠双赢。呈现出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势态。双边贸易给双方各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2004年双边贸易额实现了近10,000千万美元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较上年同期上涨了35%。2008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3,000千万美元,同比增长17%。200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000千万美元,同比增长-7.8%,2010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9,000千万美元,同比增长36%,2011年双边贸易额高达35,000千万美元,同比增长24%,2012年双边贸易额高达40,000千万美元,同比增长10%。2013年双边贸易额高达44,000千万美元,同比增长11%。通过对上列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从中可以大体上看出,除了2009年双边贸易额呈现较小幅度的下降之外,其余年份的贸易额均呈现大幅度的上涨趋势。

(二)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相似。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为制成品,如机械、运输设备和其他制成品。在2013年,这些产品中的大部分占出口总额的85%左右。此外,中国向东盟出口的初级产品总量减少,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机械及运输设备,此类产品在我国的进口总额中有很大的上涨趋势,在2013年比重增到81%左右。而进口化工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比例却是处于下降趋势。由此来看,中国和东盟的制成品贸易在双方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且廉价,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因此发展得比较强大。东盟各国从我国进口此类产品成本较低,可以获的相对较多的利润。因此,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东盟各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联系密切。最近几年,中国与东盟的有些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有些联系不密切。其中,我国与泰国的贸易结合度小于1,说明了两国间的贸易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经贸联系的发展空间较大。有几个贸易结合度是大于1的国家,主要有印尼和新加坡。这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合作在不断地加强,双方的经济发展对彼此的依赖性较强。同时,这个数据也表明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关系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贸易发展速度比较快。另外,不管是中国对东盟整体的贸易结合度还是东盟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这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在东盟市场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贸易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二、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自由贸易区领导权问题。当今世界,存在着很多的经济自由贸易区,拥有着不同的领导力量,在欧盟中,法德脱颖而出,成为主要领导力量。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而言,美国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来说,领导权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领导权由谁掌控依然争议不断。就中国而言,想要掌握领导权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在国际上的地位得不到发达国家的认可。对于东盟各国来说,虽然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比我国的人均GDP稍高,但是还远远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在短期内还不能承担起领导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因此,在缺少一个足够强大的国家来领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激情。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愈显突出,致使东盟各国有所戒备,从而形成了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阻碍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心力不足。虽然中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但是双方却有不同的目的,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这些导致双方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向心力不足问题,阻碍其正常健康发展。东盟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美国和日本对东南亚地区也有非常强的控制欲。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致使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打破了他们控制亚太地区的愿望,脱离了他们的掌控,从而成为不确定因素。对此,美国为了维持其世界大国的地位,保证其对世界经济的掌控权不受影响,他们开始干预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以分化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可以预见,美国和日本将会成为今后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这更加不利于双方向心力的加强。另外,东盟国家除了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以外,还积极地与日本、韩国达成双边贸易协定。此外,东盟国家接受了其他国家的贸易安排,积极发展不同水平的多边贸易。这些贸易安排成了中国和东盟的经济交流合作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和东盟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三)贸易过度依赖区外市场。近年来,虽然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加强,贸易额也逐年增长,但双方并没有形成特别密切的贸易联系。双方在对外贸易中,各自的地位并不同等,还没到重要贸易合作伙伴的地步。由于东盟各国以前都是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害,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战略,在经济上习惯与依赖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持,出口主要依赖于日本市场。上世纪末,日本经济产生危机,经济水平下降,无法吸收东南亚各国的产能过剩。由此,日本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限制了其他国家的出口,使得他国对于日本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另外,美国慢慢崛起,市场扩大,东盟各国看到了经济发展前景,从而加大了归于美国市场的依赖。外部市场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重抨击了东盟各国抵御外部市场的能力。2008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阻碍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同时又影响东盟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现阶段,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道路依旧不平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因此,双方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两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为双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积极促进双边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大致相当,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使得产业结构升级,极力促进双方经贸发展。双方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产业优化,使资源得到合理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协调合理,从而实现经济和平发展。这使得我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实现双方经济和平发展。

(二)加强宣传与交流,提高合作向心力。由于双方间经济合作力度不断加强,其中存在很多阻碍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竞争和领土主权等,造成双方经济向心力不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并利用媒体等媒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得双方在共同利益上达成共识,积极携手应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双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扩大双边相互投资。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异的地理优势,都没有合理地利用起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走出去,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充实和完善市场。另一方面,各个国家进行政府资金援助,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各种基础建设,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各种的投资,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过程,同时使得各个国家之间外交关系改善,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重要的是各国的文化交流加深,扩大了各国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四、结论

为了使双边贸易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顺应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这对我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与东盟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地扩大双边贸易,增加双方的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双方之间的贸易投资存在很大的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由于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具有其独特性,在贸易合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与东盟双方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速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得双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实现共赢的目标。

[1]韩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分析.中国论文周刊,2010.1.16.

[2]张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分析.南开大学,2010.1.

[3]姜文仙,许娇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1.

[4]李燕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平发展之路前景光明.中国论文周刊,2009.3.11.

F7

A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双边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