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上的疯女人》——麦克白夫人与伯莎·梅森的悲剧命运

2015-03-28 22:15钱海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疯女人麦克白梅森

□ 钱海艳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以社会政治变革为目的的文化运动,它争取女性解放,反对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它也是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的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女权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 世纪,但直到20 世纪,经过一代代女性作家的努力,女性主义才形成为自己的文学传统。美国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即是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第二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她们是大学里教授英国维多利亚文学的大学教师,两人合作教授同一门课程,她们深刻感受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经常一起讨论,研究女性作家的创作,由此,她们合著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以下称《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主要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作家,如,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玛丽·雪莱等进行深刻而又批判性的研究,试图找出女性文学传统得以成立的内在统一性,更是将女性主义对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建构的分析推进到向传统的经典标准发起挑战、梳理妇女文学传统、研究女性美学特征的新阶段。《阁楼上的疯女人》以其对性别与文学关系的全新阐释、方法论上的激进色彩和文本分析的振聋发聩而在学术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迄今为止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书名起源于夏洛特的成名之作《简·爱》中名不见经传且是作者寥寥几笔简单概括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伯莎·梅森作为罗切斯特的正牌夫人,桑菲尔德庄园的女主人,却被丈夫关在阁楼上十年不见天日,且被残暴地定义为“疯女人”。她的丈夫为了三万英镑而娶她为妻,从此她便陷入无限的漩涡中,不仅失去人生自由,在长达十年的幽闭监禁中精神也渐渐崩溃,变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疯子。然而,她没有任何发言权,所有的关于她的描述都是出自别人之口,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辩驳,成为只能生活在黑暗阁楼中的疯女人。吉尔伯特和格巴经过缜密的研究,发现维多利亚时期的的女作家们文学作品的共性,“在这些彼此之间地域、历史、心理相距甚远的作家的作品中 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主题和形象”即“疯女人”,是她们文学创作的典型特征。

一、为爱奉献的“女巫”

英国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这部以苏格兰历史为基石的悲剧讲述骁勇善战、战功赫赫的麦克白,在妻子麦克白夫人的怂恿、鼓动之下放弃自身荣耀而选择弑君篡位,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采取各种凶残的手段守护本不属于他的权力与王位。无情的迫害忠良,滥杀无辜,最终失去人心,战死于沙场,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莎士比亚创造了麦克白,野心的趋势下他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毁灭,从天堂坠入地狱。虽然他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了无数无辜之人,之所以称之为悲剧就是因为读者为之扼腕,麦克白本可以接受属于他的荣耀而被世人敬仰,因为一时的错误致使他的悲剧命运,而且,许多评论家都赞成麦克白对理想的追求是人文主义的绽放。对于一位这样一位弑君篡位的麦克白人们尚且赞颂他为勇敢的英雄。然而,对于剧中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麦克白夫人,不少评论家将她列为“第四位女巫”,对她的言行更是嗤之以鼻,他们将麦克白夫人定位麦克白的悲剧的始作俑者。认为正是她的撺掇怂恿的语言的驱使,麦克白才狠心杀害了邓肯,开始了自我灭亡的道路。她软硬兼施、左右夹攻、不遗余力的鼓励麦克白执行他们的暗杀计划,她用这样的话激将麦克白“你是不是既要获得那你所认为的人生至宝,而又自承是个懦夫,让“我不敢”来牵掣“我想要”,又正面鼓舞他的行动“你敢做这事的时候,你就是个男子汉”;并且,她身体力行的帮助他,在麦克白踌躇犹豫之际她亲自拿起刀剑为他扫除一切障碍,完美的完成他们的阴谋诡计。暗杀成功之后,与麦克白的神经衰弱、精神恍惚形成对比的是麦克白夫人的冷静沉着,稳如泰山。

笔者并不否认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残忍暗杀行动中,麦克白夫人是麦克白的最大帮凶,她鼓励他不惜一切代价抢夺王位,支持他残忍地杀害万民爱戴的苏格兰王邓肯。可以说他们为了王权而犯下弑君的滔天大罪,可是,之后当他们成功夺取王位,站在权利的顶端时,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原本犹豫迟疑,畏首畏尾的麦克白“所向披靡”,一路追杀班柯及其儿子,残忍杀害麦克德夫的妻儿,他不会容忍有任何人威胁到他的王位,所以他赶尽杀绝,将一切威胁的人都一一杀害,不留后患。反观这时作为新任王后的麦克白夫人,她疯了,没有任何预兆地在她的卧室里一步步走向疯狂,她在睡梦中游走,“搓手”是她惯常的动作,梦游中的呓语泄露他内心的恐惧“这里还有血腥气:所有的阿拉伯的香料也熏不香这只小手”。显然,这只手是她拿起刀剑杀人的那只手,她根本摆脱不了自己的手沾染了血这一事实,即使荣华富贵也无法填补她内心的恐惧与害怕。我们会想,原本那个心狠手辣的麦克白夫人哪里去了?杀人之后的她是如此的冷静、理智,之后为何她又成为疯女人了呢?当我们去寻找这现象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所受到的压迫,作为妻子,她必须无条件支持丈夫所做的事,无条件跟随丈夫的脚步向前迈进,无条件为达成丈夫的雄心抱负而付出自己的一切。作为妻子,她深知丈夫胸怀远大的抱负,志在成为无上君主,向往尊贵王权。当她读完麦克白的来信之后她就知道这一切的罪恶与凶杀都不可避免,“你是愿意尊荣的,也不是没有野心,但是你缺乏那和野心必须连带着的狠毒”;“你是想要那东西的;而那件事你不过是自己怕做,并非是不愿做出来。”由此可见,麦克白夫人窥见了麦克白的内心世界,他知道丈夫的追求野心,也知道他犹豫踌躇的个性所以在麦克白实施他们的秘密行动时,她需要在一旁鼓励他否则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麦克白夫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他的丈夫完成心愿,坐上王位,由她后来的疯狂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杀人之后的她终日生活在后悔恐惧之中因为那些并不是她自己的本性,她只是为了丈夫的宏图霸业而甘愿牺牲自己,强装镇静。作为女性群体的一员,即使勇敢无畏如麦克白夫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男性丈夫的意愿,成为完成麦克白抱负的牺牲品。即使这样,看到的却不是她的牺牲与贡献却是作为一名惑乱男性心智的恶毒女巫。笔者认为,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我们应该看到麦克白夫人作为女性的无奈,她内心的煎熬以及她的无辜的悲剧命运。

二、“疯女人”的自白

因生活在恐惧中的麦克白夫人在她那孤独的卧室里一日日走向疯狂,正像是《简·爱》中孤独的生活在阁楼中十年之久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她们都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的女性牺牲品,伯莎·梅森,她是一个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女性,我们对她所有的了解都是出自其他人之口,她无比仇恨的两个人,弟弟梅森将她推进婚姻的坟墓,丈夫罗切斯特,为了三万英镑娶她之后却一直将她当做疯子一般对待,将她锁在三层的阁楼上长达十年之久。她曾做过三次报复性的反抗行动,第一次她试图将罗切斯特烧死在床上,第二次她用匕首直接捅在她弟弟的身上,第三次她放火烧掉了桑菲尔德庄园,同时自己也葬身火海。显然她的前两次反抗行动都是失败的,都被无情的镇压,她生活在罗切斯特的庄园里失去了人身自由,同时还受到男权的管制,她根本无法逃脱这像牢笼一般的地狱。第三次虽然她成功地一把火将桑菲尔德庄园烧成灰烬,不幸的是她自己也被大火吞没,而她真正的敌人罗切斯特却活了下来,所以这也不能说是成功的。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永远无法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在压迫中她们勇敢的反抗终究都以失败而告终,死亡似乎是她们唯一的却是不得已的出路。

很多女性主义文学评论家探索伯莎·梅森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夏洛特创造这一人物的真实意图,在她们看来,伯莎·梅森虽然并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对她的描述只是寥寥几笔的一笔带过,她甚至没有直接发言,表达过她的想法,这个人物却反射出夏洛特内心最真实的创作意图。夏洛特自己也曾表达过,《简·爱》的故事发展并不是她自己真正想传达的内容,但是在19 世纪男权中心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不得不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而改变自己的小说创作,可是作者又不甘心自己的作品只能是人们拿来消遣的娱乐小说,所以她必须小心翼翼的在作品中加入某些看似神秘甚至荒诞的因素以期展现自己真实的创作意图和想法。当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赞美简·爱,她虽然生活在贫困、苦难之中却从未放弃自己,她努力向上、辛勤工作,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现代版的灰姑娘。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对女性无情残忍的压迫,看到被自己的亲人(男权)一步步逼疯最终囚禁在黑暗中的女性伯莎·梅森。兄弟背叛,丈夫迫害,社会的压迫她都必须一一承受,却始终没有为自己辩护一句的机会。婚后,丈夫得知自己母亲的疯癫后而将她一下打入黑暗的地狱,断定她必定是“疯女人”,之后的十年她生活在暗无天日的阁楼中成为人们不愿提及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她的死亡都没有人会伤心,也没有人怀念她,留下的只能是无情的谩骂与嘲讽。女性主义评论家认为伯莎·梅森才是夏洛特创作的真实意图,作为一名19 世纪的女性作家,她亲身感受到社会上对女性的不公,压迫。女性只能隐没在黑暗、狭窄的阁楼上,没有话语权,没有自由甚至都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权。

三、葬身阁楼的“疯女人”

麦克白夫人是另外一个“阁楼上的疯女人”,她帮助丈夫完成刺杀计划之后,同时也失去自己的价值,她在她的“阁楼”中完成她的疯狂,最终也丧命于黑暗幽闭的“阁楼”中。在她惶惶不得终日的时候,麦克白却从未关心她的病情,他一心讨伐背叛作乱的臣子,一心稳固守卫他来之不易的王位。最为可笑的要数麦克白夫人死后她的丈夫的反应“陛下,王后死了。”他的回答却是“她以后也必定要死的;”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便是他对于麦克白夫人的所有的感情了吧!不带任何情绪的,麦克白宣告了她生命的终结。作为男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或许她的地位更加地卑微,她是这样一位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中豪杰,果断勇敢,沉着冷静,即使她没有做决定的权利,只能顺从丈夫的意志行事,她也是全力以赴,勇于向前的女性。可是她只能生活在麦克白的阴影之下,她殚精竭虑为丈夫抢夺一片江山却也正因为他的江山,她被无情地抛弃在“阁楼”之上。然而,在莎士比亚的笔下麦克白夫人就是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她的煽动与挑拨麦克白才犯下弑君的重罪,也正是因为她毒辣的个性使得麦克白最终拿起刺向邓肯的剑。殊不知,麦克白的狼子野心,篡夺王位的念头深植他的脑中,并不是麦克白夫人的撺掇使得麦克白放弃自己现有的荣誉,而是他自身的意志催促着他走向堕落的深渊。在丈夫的宏伟计划内她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她的疯狂也解释了她作为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的不易。

看似冷酷无情的麦克白夫人最终在她那幽闭的“阁楼”中一病不起,陷入疯癫,成为另一个男权社会的无辜受害者。《简·爱》中被禁闭在三层阁楼中十年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却是一个没有任何发言权就被判为疯子的女性。作为女性,她们并没有犯错却无奈生活在一个男权主义的社会中,成为男性获取财富亦或权力地位的棋子,失去利用价值后只能呆在暗无天日的阁楼中等待死亡的降临。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丛书:四大悲剧(梁实秋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远东图书公司,2002.

[2]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王玲.阁楼上的疯女人——浅谈(《简·爱)》中伯莎·梅森的象征意义[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疯女人麦克白梅森
疯女人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疯女人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疯女人
一棵树的风花雪月
梅森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