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策

2015-03-28 22:12何瑶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融资银行

□文/何瑶辉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策

□文/何瑶辉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提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中小企业不仅能更好地帮助解决许多社会矛盾,还可以更快地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本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诱因,并提出优化企业融资的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金融机构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5日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众多的中小企业还未完全建立起现代科学管理制度,内部管理还比较落后。同时,缺乏一套正确的财务控制体系:一是造成资金闲置,现金管理不严;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下,信用政策不严格以至于资金回笼速度过慢;三是阻碍资金周转,存货控制能力不强;四是对原料、固定资产等实物管理失职,由此引发资源浪费,资产流失严重。

(二)企业自身积累目标短期化。分配利润时,很少有企业站在自己长期发展的角度利用留存收益弥补资金的缺口,反而将赚到的利润用于各种消费,这是严重不可取的。这就使多数目光短浅的企业无法建立长期化目标,更别说能持久地经营下去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有目共睹,但要是企业只是执着于银行借贷而忽视留存收益这个“造血机”,企业则会陷入“负债—经营—还债”的恶性泥沼中。企业所有者权益增长受制于企业本身增长,此乃企业增速的财务约束。但是,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仅有利于缓解资金压力,还能形成新一轮的举债基础,这被称为企业信用扩张的乘数效应。

(三)目前融资担保制度尚存缺陷。中小企业大都通过银行贷款,因此银行严格审查抵押物无可厚非。这里面有个原则,就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抵押物是否价格稳定以及能否顺畅转让。考虑到我国资产交易市场不成熟,银行也缺乏对机器、应收款、存货等易损耗、价值易波动的其他资产的鉴别定价能力,认为多数中小企业因为经营规模的限制,流动资产控制不方便,难以监管,不像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仅占中小企业总资产的一小部分,所以流动资产没有很好利用起来,当然这是我国目前融资担保制度的缺陷之一。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的偏好,着实让中小企业陷入了无物可抵,也无物可押的窘境,阻挡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的渠道。

(四)金融机构服务缺失,直接融资占比偏小。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出县域经济地区,而这些地区就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由此看出此类大银行资源整合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加之开始普遍实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正规金融机构选择了惜贷。我国中小企业98.7%的融资供应来自银行,侧面反映直接融资仅占1.3%。这就要说到我国沪深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发行门槛太高,对企业规模和盈利状况有很大的要求,况且沪深市场历史也才20多年,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市场没有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不全,因此中小企业想直接融资难上加难。只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中小企业增加了运行成本。由此,才催生出了民间融资的多种形式,如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农村合作基金、典当租赁等。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

(一)加快转型,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和财管制度。首先,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为代表性,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薄弱等劣势,这些弱点也决定了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竞争力不强而融资困难。因此,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计划必须迅速提上日程,进军服务业、科技业等行业,并且向中西部有秩序转移;其次,中小企业还应专注于提高内控水平,可持续发展,科学规范经营,大力引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引进专门人才,利用现有资源,开始利用当前的企业管理方法处理各种资料,降低信息披露后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提高融资能力。杜绝假账、假合同,确保对外公开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中小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并完善内控和监督机制,以硬性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拥有信息披露意识,透明化信息有助于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联系,并有可能减少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以及监督成本。

(二)培养自身积累意识,科学制订融资策略。中小企业应继续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引进专业、制衡的管理技术,并敏锐把握产品生命周期,适时淘汰掉一些高能低产的项目,以增加产品竞争力。在预见产品市场饱和之前,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并更换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代替前景渺茫的项目。同时,注意控制成本,延长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养成市场效益观念,强化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在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水准,树立成本、风险、法制等观念,多方面了解融资渠道和方法,改变一味依赖银行的心理。因此,融资策略的制定,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根据以上要素,在了解自身条件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上,对应行业特点、资金需求状况、融资难度等因素,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切实有效、因地制宜地排出融资计划。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当前,信用评估机制还不健全,银行在考察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时,可以参考贷款信用保险。建议发展风投,鼓励私募介入,可以暂时为中小企业融资止血,然而银行信贷才是解决短期资金缺口不可或缺的。吸引商业银行在资金投向上朝中小企业倾斜,政府要提供具体可行的保障条件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应该进一步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保险,这样不仅能通过保险把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放大到真实水平,增加向银行借贷的信用说服力,还为银行增加了一道保险,更能使银行感觉到坏账风险的降低。此外,开发这类保险,能增加保险公司的险种,并不需额外的成本投入。所以,通过鼓励中小企业根据现实条件投保贷款信用保险,不失为一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思路。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融资担保法,因此监管没有法律依据。当前,各地方政府负责监管,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或让现有机构对融资担保行业进行有效的统一监管,在过渡时期确定各部门职能定位。打破地方分割,方便担保行业的整合重组,并实施监管责任制度,彻底改善监管主体混乱不明的局面。所以,我国信用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应该是建立健全专门的融资担保法律,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融资担保制度环境,使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进立法与政府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根据中小企业的授信特点和规律,国有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要改善考核信贷的办法和奖惩制度。在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基础上,创新机制与体制,考虑到中小企业多样的融资需求,为中小企业开发多种信贷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此外,根据权责对等原则,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贷款运行机制和考评机制,加大力度培养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规模不够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以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稳定。

另外,要努力推进中小企业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国内的沪深中小板逐步扩容,并兼顾创业板,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需求。还有,要改进创投的法律保护机制,完善政策扶植体系,健全创投机制,为创投等投资机构盯上中小企业创造机会和体制环境。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开辟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新渠道。这样才能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前提下,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创造了极佳的环境。

(五)发展金融租赁,引导民间资本与技术改造对接。金融租赁,其实就是租赁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代购设备,这样企业就能达到融资融物的目的。这种方式下,租赁公司实物融资,可以使货币资本增值,企业方则节约了资金占用,还得到了设备物资。中小企业这样只需边生产边还租,促进了设备更新,加快更新速度,还有效缓解了因技术升级而引起的资金紧张问题。有了成体系的金融租赁机制,很多项目就能签约、引进、生产、获益,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新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外因及对策[J].上海金融,2010.6.

[2]王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27.

[3]陈可喜.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剖析与策略探讨[J].财会通讯,2010.10.

F83

A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融资银行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