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回老家去
——记誓死抗日的民族英雄、国民党中将师长常恩多

2015-03-29 02:47
传记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东北军张学良蒋介石

文 王 霞 孟 佳

打回老家去

——记誓死抗日的民族英雄、国民党中将师长常恩多

文 王 霞 孟 佳

上图: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和西北军官兵在西安革命公园召开大会,提出停止内战、改组南京政府等八项要求

一个人,深得张学良和郭松龄嘉许,虽位居国民党中将师长高位却一心向往共产党,在国民党数次“反共”高潮中率部坚持抗战、团结友军、反对倒退,为中华民族立下赫赫战功,被苏、鲁、皖人民誉为“常胜将军”;发动的“九·二二”锄奸被誉为第二次“西安事变”;率部“八·三”起义、生命最后时刻把部队交到共产党手中,罗荣桓称誉“他所起的作用,特别艰巨和非常伟大,是我们一般革命同志起不到的,是不可比拟与无与伦比的”;“文革”时,周恩来总理十分怀念他,指示谷牧副总理“照顾好他的家人”。他,就是国民党57军111师中将师长常恩多!

誓死保卫“西安事变”成果

1936年12月10日清早,西安城天寒地冻,大街上人疏车稀。常恩多在卫队护卫下,打马向东大街金家巷一号疾奔而去。

马蹄踩踏冰雪的纷乱声响,和着呼啸的北风冲撞在空旷的街头。可在常恩多耳中,这坚硬而冰冷的声音仿佛就是三千万东北同胞悲凉的哭泣和哀号。自“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已五载有余。五年多的时间里,东北军虽长城英勇抗日,但不久就退守华北,之后便转湖北“剿共”,今又围红军于陕甘,可就是不能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不是他们不想,也不是东北军的统帅张学良不愿,而是,蒋介石不许!

在这五年多的岁月里,蒋介石不言抗日,也竭力阻挠、破坏其他军队抗日:热河抗战中,蒋介石训令东北军“侈谈抗日者杀无赦”,其后,他一面向日寇投降,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把东三省、热河、冀东等大片国土让于日寇,一面调集百万大军围剿红军,对红一方面军连续展开了五次围剿,并最终将红军围追堵截到了陕甘宁贫瘠之地;他一寸一寸地向同祖同根的红军“收复失地”,可谓“寸土”必争,同时又在向日寇一省一省地出卖国土、交出主权,也实谓慷慨大方。半个多月前,蒋介石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三原则,承认伪“满州国”,并欲实现日、满、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及与日共同防共。蒋介石对日卖国求安,却在东北军、西北军包围陕甘宁的基础上,又调集30个师的中央军精锐部队和百余架新式战斗机、轰炸机,将陕甘宁围了个水泄不通,大有摧枯拉朽、斩尽杀绝之势。

常恩多

更大的内战一触即发,东北军何时才能打回老家去?常恩多悲从心起。

此次从合水前线赶回西安,常恩多是奉张学良之命准备接受蒋介石召见的。常恩多急于要见到张学良,并不为接受蒋介石召见做准备,而是要向张学良重提他数月前的建议——兵谏蒋介石!

金家巷一号,西安人称“张公馆”。常恩多匆忙走进,张学良持信迎上,说:“常师长,你12日9时动身去临潼,蒋总司令中午宴请你。对于总司令的垂询,你相机回答就是。”

比起几个月前在王曲军官学校,张学良憔悴了许多。那时,张学良慷慨激昂、疾言厉色演讲了《中国的出路惟有抗日》,常恩多和所有军官都是流着热泪听完的。演讲完,张学良带头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常恩多深知,正是无数次苦谏蒋介石抗战未果,业已耗尽他的全部精神,而危在旦夕的华北及中国,已没有时间再等候蒋介石的醒悟了——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忧心如焚啊!

常恩多心情压抑:“副司令!总司令还是死心踏地打内战、不抗日吗?”张学良竭力克制愤怒:“是的!前天,我再次力劝总司令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可他,还是那老一套!”常恩多说:“蒋总司令置民族于水火不顾,实在误国咎深!眼下东北人民、东北军队都眼巴巴地看着副司令,乞望副司令为国家、为民族、为东北三千万同胞、为几十万东北将士,开一线生机啊!姓蒋的不抗日,我们东北军跟着你干!你领着我们起事吧,把姓蒋的抓起来,逼他抗日!”张学良克制激动的情绪:“常师长!你告诉弟兄们,我张学良决不当卖国贼!”

1936年12月12日上午,常恩多正欲去往临潼,忽闻爆发了“西安事变”。他冲上大街,迎着游行的队伍跑去。融化在由歌声和欢呼声汇聚的海洋里,常恩多激情澎湃。东北军终于可以抗日了!我们终于可以打回老家去了!张副司令,你干得好啊!

常恩多料定中央军不会善罢甘休,便立即赶往新城大楼。为防御中央军进攻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正在部署军事力量。

张学良看到常恩多,高兴道:“常师长,你来得太好了!这回,你可不必再到临潼去见总司令了!”常恩多表达了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坚决支持。

张学良断定南京政府会派重兵进攻西安,恶战在即,他指示常恩多:“我派飞机把你送回合水,你火速率部赶到渭南县东、渭河北岸,誓死抵御中央军进犯西安,越快越好!”

常恩多返回合水,派出先头部队、动员官兵,将多余的辎重、武器弹药和给养交给了红军后,就率111师顶风冒雪一路小跑向渭南县东疾进。

恰在此时,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驻守河北的53军军长万福麟,接到张学良电报后拒不执行命令,还把去扼守黄河大桥、截断陇海铁路的副军长黄显声扣押起来;驻守在洛阳的炮8旅旅长黄大定也投机叛变,中央军威逼潼关城下;17日,驻守大荔县的西北军冯钦哉部也被南京收买,让出潼关,“讨逆军”大举向华阴、渭南逼近。同时,中央军的飞机在华阴、三原、富平及西安附近狂轰滥炸……

20日拂晓前,战斗打响,渭河北岸十余里的战场,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中央军的数架轰炸机在111师阵地上扔下无数炸弹,数十门大炮轰击而来的炮弹也掷落在阵地上。一阵轰炸后,装备精良的中央军桂永清教导总队官兵气势汹汹,蜂拥冲来。111师阵地上,东北军官兵严阵以待。常恩多情绪激昂地高声动员:“眼前的敌人,就是专好替蒋介石打内战的嫡系部队,消灭不了他们,咱们就别想打鬼子,别想打回老家去!保卫西安城!保卫张副司令!宁死勿退!打啊!”众官兵怀抱“誓死保卫西安城、誓死保卫张副司令”的誓言,把仇恨的子弹射向中央军。一个拂晓,桂永清的部队被打得尸陈遍地,溃不成军,不久就全部退到了渭河以南。

捷报传进新城大楼,张学良甚是振奋,权衡整个战场,遂调111师到铁路以北、渭河以南的渭南至潼关之间的正面战场,接替西北军警备2旅和东北军105师一个旅的防务。

21日,常恩多率部进入正面战场,立即命部队在原阵地基础上深掘堑壕,加固掩体,部署作战方案。下午,数倍于111师的中央军向阵地发起疯狂进攻。111师阵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一时间成了死亡的火海。常恩多把指挥部搬到了阵地上。忽然,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副官刘万胜喊着“师长”,猛地将常恩多扑倒在沟里。炮弹在附近爆炸,掀起的硝烟、沙土扑面而来。见常恩多毫发无损,刘万胜哀求:“师长,回指挥所吧!”常恩多说:“不要劝了,我的指挥所就在阵地上!”111师打得英勇顽强,一日之内,连续击退中央军三次冲锋。

25日傍晚,前线官兵忽然看见张学良的专机冲他们的防线飞翔而来。飞机在天空盘旋了半圈后,扔下了一个通讯袋朝南飞走了。常恩多和众人正困惑不解,只见侦察参谋孙立基跑来报告:“师长!张副司令送蒋介石回南京了!”常恩多惊诧万分,众人也大惊失色。

对于蒋介石一贯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常恩多和东北军将士都十分清楚,他们担心张副司令羊入虎口,再也回不来了。果然,张学良一到南京就被蒋介石扣押。东北军群龙无首,继而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二·二”事件,王以哲将军被害;57军军长缪澄流拒不执行于学忠和杨虎城命令,借口“西北不安全”,全军东开。恰在此时,传来了缪澄流清除异己的消息:109师627团团长万毅被捕。同时,也传来了120师汲绍刚团长带656团投奔红军了!

常恩多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孙立基叫到身边,指示他连夜去三原红军指挥部找彭德怀,他要带111师去当红军!黎明时分,常恩多终于盼回了孙立基。在三原红军指挥部,孙立基见到了彭德怀、任弼时和徐海东,他把常恩多要带111师当红军的情况报告后,几位红军首长一致反对。常恩多一听急了,孙立基赶紧说:“师长,你听我解释。几位红军领导说,为了维护目前刚促成的联合抗日的新形势,不宜接受常师长参加红军。几位领导反复叮嘱我,一定表达他们对您的安抚之心。他们希望您继续留在东北军里,和红军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并表示红军愿意随时和您保持联系,永远做您最好的朋友!”看到常恩多失望的表情,孙立基安抚地说:“师长,别难过,只要能抗日,咱们迟早能加入他们!”

1937年春节刚过,东北军临时统帅兼甘肃省主席于学忠担心57军还会发生哗变,就从西安匆忙赶到渭南,在高坎镇召集缪澄流和四个师长开会。

于学忠,字孝侯,1890年生于山东蓬莱,先后服务于北洋军、东北军。1922年被授予陆军少将,1927年晋中将。1933年热河失守,张学良被迫下野,把东北军的重任交给了于学忠。这一次,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把东北军的重任再次交给了他。自张学良离陕,尤其是“二·二”事件发生后,为抵制蒋介石对东北军的分化瓦解,他千方百计做东北军的团结工作。

为稳定军心,于学忠特别要求军师长们要安抚官兵,营救张副司令的事情等待上峰寻求良策。几个师长回到部队,把于学忠的指示精神如实传达。部队中惶恐和阴森气氛稍有缓和,但“上峰”营救张学良的行动却石沉大海,再无音信。

就在常恩多和很多东北军将领为张学良的安全忧心如焚,为东北军的前途思虑焦心时,缪澄流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无足轻重,而已成为东北军重要实力派之一;他也再无需像在张学良面前那样唯唯诺诺,及在王以哲面前那样低人一等、亦步亦趋,而是展首张眉、光满神足。他不听于学忠招呼,不愿维护东北军团体,对杨虎城极其不满,对共产党更是戒备防范,最根本原因,是他已与蒋介石拉上了关系。在东北军中,缪澄流早有“缪大混蛋”、“土皇帝”等绰号,此时的他就更不可一世。对于57军的财权、人事,他一把抓,吃空额、抽鸦片、组织聚赌、讨小老婆等等,无有不能,无拘无束,更无所畏惧。

3月初,驻高陵一带的57军徒步走向渭南,然后在那里登车东开河南周口。等待他们的名为“整编”,实则“缩减”。东北军命运多舛,他们什么时间能打回老家去?

找个共产党员当秘书

1937年3月,东北军东开河南周口镇后,111师师部设在镇北的关帝庙里。常恩多的家属住在打蛋厂,常恩多有时回家抱抱女儿育平,了解打蛋厂女工饥寒交迫的生活,每天都吃住在师部。他整日沉默不语,愁容满面。

部队已开始清理装备和兵员。又是几个月欠饷,各团都有开小差逃跑的事情发生。这天,常恩多抛开这些烦恼的事,回到古庙倒头就睡。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大学长啊,你真是高枕无忧啊!”常恩多猛然起身,一看是东北军总部参谋王再天。常恩多焦急询问共产党那边的情况,王再天说:“我听朋友说,周恩来指示他们团结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推动东北军继续与西北军、红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抗日复土,并争取张副司令早日恢复自由!”常恩多受到鼓舞。提到东北军正在缩编,王再天问常恩多有什么打算。常恩多说:“当个师长而不叫抗日,我感到耻辱和羞愧;不叫当正好,我就到东北去拉义勇军!”王再天真诚道:“我希望常大哥一定要坚守111师师长的位置!学长啊,东北军像你这样的师长不多。你如果再走,那东北军可就真的希望不大了!”

常恩多满怀遗憾地问:“老弟啊!我几次求你给我找的共产党员秘书,你找到哪儿去了?”王再天面露歉意:“学长,师弟没敢忘啊。别急嘛,那些人比咱长白山里的宝还难寻!”常恩多焦急:“我能不急吗?我天天盼啊,尤其是现在,我需要啊!越是走投无路,就越想身边能有个共产党员指导帮助我,你懂吗?”

前不久王再天赶回蚌埠东北军总部,找到东北军中共负责人苗勃然,先是汇报57军及111师人心惶惶、军心浮动的情况,后把常恩多迫切要找一个共产党员做秘书的情况作了详细报告。两个人在西安事变前就讨论过常恩多加入共产党的事,只是因为常恩多官阶太高,一时没有找到对等的介绍人而被搁置了。

几天后,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秘密接受东北军工委指示,准备进入111师组建57军工委。他们就是中共党员王振乾和张士琦。

王振乾,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毕业。张士琦,山东长清人,北平朝阳大学毕业。他们都积极参加了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入党,后受党指派进入东北军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

5月中旬,王振乾化名王维平持王再天介绍信,张士琦化名张苏平握张政坊推荐信先后来到111师。常恩多见罢信异常兴奋。他把王维平放在身边任少校秘书,把张苏平放在师部参谋处任上尉书记,两个中共党员在111师扎下根来。常恩多有空就向王维平介绍57军和111师情况,向他倾诉内心的苦闷。

王维平想起在蚌埠接受任务时苗勃然的话:“摆在东北军面前的道路是,要么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要么被蒋介石驱赶当炮灰、最后被吃掉,要么投向共产党,团结一致,抗战救亡。三者必居其一。而东北军走向光明,关键在于我党引导!”王维平感到了在57军组建地下工委会的必要和重要,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王维平和张苏平,只要有时间就找副官刘万胜了解常恩多师长的情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噩耗传来,宣化兵营里一片涕泗怒骂。蒋总司令“绝对不准抵抗”的命令,让常恩多和所有东北军官兵惊骇和悲愤。常恩多集合全团官兵说:“弟兄们!我们是东北父老拿血汗武装起来的队伍,誓死保卫东北国土是我们神圣的天职!可是,我们的中央,有人别有用心以‘不抵抗’的命令限制我们,我们不能马上对日本予以打击。我们决不容忍日本鬼子践踏我们的家乡,我们要用鲜血和生命,把日本鬼子赶出东北去!”可是,无论常恩多和众官兵怎样请战,上级就是不许提对日作战。到了1932年1月,关外东北军奉蒋介石之命全部撤进山海关,东三省全部沦落日寇之手。经历了开始痛失家园后的愤怒和惊慌后,那些将军们渐渐麻木而继续花天酒地、荒淫奢糜。常恩多找不到杀敌报国的途径,终日把自己关在房内反省忏悔,他挥毫写下:

堂堂七尺躯,何颜立于世?

枉持手中枪,不得战豺狼!

常恩多找不到答案,便给张学良写信,乞求张学良做一个救国救民的统帅,率领东北军打回老家去。

常恩多生活俭朴,节衣缩食,倾其全力资助逃到关内的同乡、同学,并积极为东北义勇军募捐。一次,为帮助他的同学贾斌久筹集抗日资金,他把刘万胜身上仅有的30元也要去了。

1932年夏,日本侵占朝阳,热河防务吃紧,张学良组织援热军,调王以哲第9旅和董英斌第11旅参战。常恩多接到命令,异常激动。官兵情绪高涨,都以为杀敌还乡的日子到了。633团由宣化出发,车运南口,后徒步经昌平抵顺义。就在常恩多准备率部队出古北口入热河时,忽然传来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原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害怕援热军借机抢他的地盘而反对援热;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汪精卫暗中与日军勾结,明里却发表艳电攻击张学良丧失东北,逼其下野,以阻挠援热;正忙于第四次围剿红军的蒋介石,早把许诺给张学良六个师北上抗战的事丢到了九霄云外。就这样,常恩多和他的633团在顺义整整待命两个月,也未能实践抗战的愿望。紧接着,传来了蒋介石的训令:“侈谈抗日者,杀无赦!”不久,633团调天津外围,归河北省主席于学忠指挥,第11旅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步兵第111师”,常恩多继任633团团长。

1933年3月初,在全国人民一片抗日呼声中,热河抗战却失败了。日军进攻不到一周,朝阳、凌源、平泉等重镇相继陷落。面对日军和伪军的进攻,汤玉麟一筹莫展,他把数十年搜刮来的财宝、鸦片,装满了数十辆卡车急运天津租界,就率部逃向滦平。4日,128名日军侦察兵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张学良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代蒋受过,不久就被迫下野了。

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东北军参加了当时的战斗

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阻挠并破坏了所有的抗日作战,致使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就失去东北四省。1932年初,蒋介石出卖并扼杀了上海“淞沪抗战”,把对日英勇作战的第19路军调到福建打红军,迫不及待地跟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转年初,由于蒋介石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热河抗战和长城抗战相继失败,日军于5月12日占领通州,威逼平津。31日,蒋介石派员与日本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这实际上,是蒋介石国民政府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的非法侵占,而中国丧失了主权。华北再无险可据,从此,华北乃至全中国的大门便朝向日军洞开了!

进入1937年6月,整编方案公布。7月初,57军宣布整编结果,111师师长常恩多、112师师长霍守义,两位师长均晋升中将。

检阅整编后的111师,常恩多看到队伍里只有阎普营、李亚东营和林学骞营三个营的官兵是原111师的人马,其余的几乎全是新人,那些经过他多年教育、培养,作战勇敢、思想进步的年轻军官也被调走或是编余了;最令他恼火的还有,除了661团团长宋光弟在编外,其余几个团长不是缪氏红人,就是怯战怕死之徒;对于缪澄流派进来的两个旅长,常恩多更是心知肚明。常恩多仰天发问:“为什么想救国,就这么难啊!”

鲁南锄奸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后,常恩多率部参加了凇沪、徐蚌、武汉会战,1939年初奉命进入山东开展敌后作战。

转眼到了1940年9月中旬,常恩多率部准备迎击日军的又一次“扫荡”时,逃难百姓捎来话:“小鬼子说了,他们只打八路,不打东北军!”

难道东北军上层与日军有协议?联想时下国民党党政军伪化严重,降官、降将,就鲁苏战区,沈鸿烈、韩德勤及所部暗地里均与日寇勾结,专做与八路军摩擦之勾当;又惊闻缪澄流派亲信频繁往来桃林镇,与曾任缪澄流副官长的汉奸李亚藩勾搭,常恩多惊骇:“难道军长缪澄流已投敌?”虽然抗战三年来,缪少有抗日言论,且一直称道“汪精卫是曲线救国”但他依然不愿相信他的这位上司别藏祸心!

为了抗战大业不被汉奸出卖,他带上刘万胜等20人快马奔向70里外的东盘,一探究竟。

恰逢9月18日,常恩多心情悲痛,走进军部后,与缪澄流没说几句话就传来了“临沂、莒县、大店等据点的鬼子大量增兵”的情报。常恩多准备回师组织反“扫荡”,缪澄流却说:“他们那是打八路的。他们若来了,咱们躲一躲就是,不要紧的!”常恩多断定:缪澄流与日方一定已密谋什么条款,可究竟到了哪一步,他还把握不住。

深夜,常恩多返回东盘外的草房,意外看到半年多未见的333旅旅长万毅。万毅已等候多时,见到常恩多就说:“师长,有些紧要事情要报告你!鲁南游击区总指挥部上校科长于文清,今天从桃林镇南的北琴口回来说,他同665团董团长在9月12日那天晚上,在朴副军长家里,缪军长给他们命令去领前时期跑到李亚藩那儿去的两个连,并与鬼子商订条约!”常恩多震惊。他终于找到了事情的根源。

万毅继续说:“9月13日,董团长带665团2营,还有于文清、李光烈一同去北琴口。14日,在马家窝铺见了日本鹫津兵团代表大尉参谋辛修三,与李亚藩顾问新容幸雄等,订妥了‘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的两条件。于文清回来报告军长,军长说下回还要去订细则。师长,这是投降当汉奸啊!怎么办?”常恩多愤怒地说道:“不!决不能穿黄马褂!对于这一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罪行,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阻止它!缪澄流定于9月21日移防,我们可以在行军途中将他捉住!”

在临沭井家沟村662团团部,常恩多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此时对于锄奸,他仍需严格保密。待会后众人离开,常恩多交代孙焕彩说:“我决心锄奸,你听万旅长的指挥。怎么抓缪澄流,你们研究,但注意不要打死他,留作人证!”

9月21日,由于战区参谋长王静轩等在112师荣子恒旅长护送下,从阜阳返回路过57军军部,缪澄流要摆宴唱戏,因此,常恩多、万毅把抓缪的计划改在了当天晚上。锄奸能否成功,常恩多无法预料。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要不惜一切,为国家为民族铲除缪澄流这个卖国求荣的汉奸!

当日黄昏,常恩多走进王维平住处,见抗敌演剧第六队队长陆万美也在,就从口袋里掏出老婆王树军和小女儿的照片递上,神情严肃地说:“军人就是披血衣衫的。我若不幸牺牲,身后别无牵挂,‘老烧火的’不用管,只是这个丫头交给你们了,请你们一定帮我把她教养成人。”

王维平和陆万美都很诧异,他们清楚,这个“你们”指的是“共产党”,可常师长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他们都没想明白。之后,常恩多部署孙立基、赵开云、刘万胜秘密抓捕知情不报的331旅旅长唐君尧等人。

傍晚,333旅旅部,万毅正在部署抓捕缪澄流的任务,营长彭景文一马当先要去执行,万毅考虑到戏台下坐着看戏的112师韩子嘉营,万一交上火肯定影响锄奸计划,再者如果有112师的部队参加,那政治意义、社会影响将会更大。万毅遂将捉缪任务交给了韩子嘉。

在韩子嘉要求下,万毅写下手令:

57军军长缪澄流,通敌有据,着667团1营营长韩子嘉逮捕归案法办!

万毅

九月二十一日

入夜,东盘圩门外,彭景文带四个连官兵到达指定位置。按照计划,他命传令兵打了三发信号弹。等了片刻,见戏台那边没有回应,彭景文就带官兵向军部冲击。

小丁家庄剧场,台上正在演小话剧《打倒汉奸汪精卫》,缪澄流、宋迪玺等人丝毫没有察觉异常,边观看演出,边谈笑风生。坐在观众席中的韩子嘉冷汗淋漓。他终于下定决心掏出万毅手令,交给了荣子恒。荣子恒接过一看,大惊失色,起身走到缪澄流身边耳语了几句,把万毅的手令交给了缪澄流。缪澄流看罢手令,惊恐万状,突然站起,浑身发抖却挪不动双腿。荣子恒架起缪澄流连拖带拽就往外走。韩子嘉振作精神,举枪打灭了几盏汽灯,带部队掩护缪澄流等人紧急撤退。

待彭景文率官员抓获了参与投敌叛国的副军长朴炳珊、参谋李光烈,及日本女特务徐春圃等人后,直奔小丁家庄。

戏台上下漆黑一团,彭景文得知缪澄流、宋迪玺等在韩子嘉营保护下已仓皇逃窜,便立即追赶。翌日黎明,彭景文率部追到沭河边的夏庄,听老乡说五六百人已过河好几个时辰了。

闻知缪澄流逃脱,666团已捣毁军部,常恩多通电全国,并给蒋介石去电汇报此事。

常恩多将军率部锄奸,打跑了缪澄流,捣毁了以缪为中心的“只打八路、不敢抗日”的“十七县游击总指挥部”,鲁苏人民欢欣鼓舞。整个9月下旬,方圆百里的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111师慰问犒劳。

可是,沈鸿烈要仰仗57军搞山东独立的儿皇梦灭,因此扬言要联合其他部队讨伐常恩多;日寇也多次派飞机轰炸111师驻地,以此发泄愤怒;同时愤怒的还有蒋介石,他先是连发数电要“撤职查办”常恩多,被于学忠挡住,继而怒斥常恩多:“虽云忠党爱国,亦难免犯上误国之咎!”

此时,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给投降派以回击,在“工委”建议下,常恩多组织部队展开“东攻西击”——东攻碑廓,西击大店!111师攻克了日寇占领的重要据点大店和碑廓后,常恩多命令部队立即撤出,并把地盘让给共产党、八路军发展抗日根据地,以此断绝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乘隙建立伪政权的妄想。碑廓和大店的收复,是常恩多领导的111师锄奸运动的延伸和继续,它使抗日根据地向东西方向拓宽了约百余里,上百个村庄的20余万人民群众获得了解放,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战况报到战区总部,于学忠十分振奋。他电令嘉奖常恩多和111师,还综合111师的战况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请求给予常师嘉奖。孰料,国民党中央非但没有采纳于学忠的请求,反而加紧了对常恩多的打击。就在鲁南人民欢天喜地,常恩多指挥部队准备扩大战果时,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发来电报,撤消57军建制,并再次指责常恩多“犯上误国”,还假惺惺宣布“免于处分”。

常恩多是继“西安事变”张学良遭惩处后的第二个含冤的东北军将军!

这天,待愤怒的众人离开,夜已深沉。常恩多挺着虚弱的身体走到屋外。晦暗的夜色里,寒风凄厉,枯枝摇曳。回想起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拘押,东北军连遭蒋介石压制缩减,常恩多心情悲愤,一阵急促的咳嗽,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常恩多在1941年元旦的军人大会上做抗战动员时再次吐血,便一病不起,由参谋长陶景奎代行军权。不久,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震惊中外。王维平接到山东省委转来周恩来的指示,命他“立即撤退”。临行前,他向病中的常恩多告别。常恩多拿出自己的戎装照要王维平转交“从未谋面,但十分倾心的朋友”徐向前。王维平告别常恩多,在陶景奎抓捕他之前,胜利逃出了111师。

蒋介石给111师连发了三封攻打八路军的电报,陶景奎请示常恩多遭到拒绝后,就决定绕开常恩多,直接指挥两个旅长攻打八路。这天,他把孙焕彩和万毅召到师部,说:“委员长要我们打八路,两位旅长表个态度吧!”孙焕彩兴高采烈地支持,万毅态度坚定地反对,二人面红耳赤针锋相对。陶景奎暗自得意,他等的就是这个结果。他把万毅打发走后,就与孙焕彩密谋抓捕万毅。

2月17日,他们把万毅骗到了孙焕彩旅部,逼他写下“因病请调附员”的呈状,然后,扣押了万毅。当日,张苏平、曹建华、翟仲禹等共产党员被捕,战时服务团的共产党员邹强、刘祖荫等,和队员刘学仁、周丕炎、孙卜菁、吕梦林、王英才等被捕。从重庆总部来的“抗敌演剧第六队”队长陆万美、副队长秦霜,队员章烙、张葳、张育品等共20人被捕。这就是史称“二一七”反革命事件。

待常恩多知晓此事,万毅已被押到山区后方软禁,于总部也批来了“同意调附员”的批示。常恩多无奈,指示刘万胜叫上孙立基、关靖寰、李鸿德等一批思想进步军官到陶景奎、孙焕彩处闹。终于在几方面努力下,战时服务团的绝食斗争取得胜利,而被送到战区总部的抗敌演剧第六队得到周恩来的解救,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宣布“就地解散”。

常恩多对恢复健康、重新工作一直充满了信心。可是,他的病情不见好转,相反却越来越重。他心急如焚,在笔记本上写道:

余为除压迫,争真理,博取人类自由,哪想所处环境日非,不见成绩,精力已将尽,不能工作,令人焦急!

回想蒋介石及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他写道:

扶持封建,以为爪牙,犹想成功,千古安有是理?

台上贪污满布,包而不办,党人结党营私,施政先求利己,扶持古董,压抑青年,教育力求奴隶化,假公造就一群爪牙。

恶势力不去,欲求民族解放,断无是理。文化是超过时代的一条光明导线,到现在呢,时代是已经紧跟着这条导线向前发展着,那本图谋自己发财的经济,亦快成废物了!

“是起义,也是革命!”

1942年2月初,于学忠率鲁苏战区总部突破2万余日伪军的包围后,到达甲子山区111师防地。于学忠在政务处长郭维城陪同下来到纸坊探望常恩多。看到常恩多瘦骨嶙峋,于学忠满怀愧疚地说:“常师长,‘9·22’锄奸后,我对你的处置不公,很觉得对不起你啊!”

几天后的一个风雪夜,日军分东西两路袭击于总部。日军一部穿过333旅防地,抵近111师师部纸坊时与警戒官兵接上火。参谋长陶景奎惊慌失措,常恩多被抬在担架上指挥战斗。他派出工兵营抵挡敌人,又在刘家东山集结部队,以掩护于总部转移。待日军东路部队赶到,于总部和111师均跳出了日军包围圈。八路军得知战区总部和111师遭到日军奔袭,命令一些部队向边缘地区转移,空出的防区让给总部和111师休整。常恩多硬挺起身体,教育官兵说:“我们打人家八路军,可八军路在我们111师危难的时候,却主动让出地盘给我们休整!大家都是有良心的中国军人,再不要打友军,八路军是我们东北军永远的朋友!”

年轻时的郭维城

3月的一天,于学忠接到重庆总部国民党政治部电令:“奉总裁谕,万毅通敌叛国,着即就地秘密枪决!”

于学忠进退两难,郭维城决意力保万毅!于学忠遂决定派参谋长王静轩征求常恩多意见。

郭维城匆忙回到住处,草草写道:“获三兄,上峰要处决万毅,我难以顶住,请您死保!郭维城。”信很快交到常恩多手上。不一刻,王静轩也来到纸坊。王静轩话没说完,常恩多怒吼道:“这不是处决万毅,这是镇压每一个杀敌锄奸有功的人!万毅是我的部下,他没有罪!你告诉于总司令,要杀万毅,就先杀我常恩多!就先解散我111师!”于学忠知道了常恩多的态度,遂回电蒋介石:“处决万毅,碍难执行!”

常恩多期盼郭维城,郭维城心有灵犀,再访纸坊,他们谈的最多的还是山东乃至全国的抗战形势。自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山东的东北军也相继卷了进去,在111师“反共”摩擦愈演愈烈时,51军更是变本加厉,于九里山一带活埋地方干部、群众70余人;配合顽军大举进攻沂蒙根据地;突击中共鲁南区党委,残害赵镈书记等20余人。常恩多沉痛地说:“蒋介石再三逼迫于总司令反共,东北军和八路军的统战局面难以维持,最后必然兵戎相见!为人民、为东北军着想,我们都不能把111师交给蒋介石打内战!”

郭维城说:“看来,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常恩多用颤抖的手抓住郭维城:“咱们起义吧,参加八路军!”郭维城意志坚定地说:“起义,投奔共产党!”两个志同道合的兄弟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郭维城,1912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满族,满姓“富查哈拉”。1932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考入复旦大学后加入共青团,第二年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获法学学士学位。这中间,他两次被捕入狱,又两次被组织营救出来。毕业时,因敌人第三次抓他,紧急逃离上海后,在王卓然力荐下进入东北军,负责东北军青训班和西北临时军委会宣传工作,并负责给张学良摘译英文报刊。经过数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后,张学良非常喜爱郭维城,他及夫人都称呼他 “大个子”,并任命他做机要秘书。

西安事变发生,郭维城被连夜接进指挥部,草拟捉蒋新闻稿、宣传提纲,向全国同胞、世界发布新闻。之后,郭维城奉命接收国民党《西京日报》,将其改为《解放日报》,并主管《解放日报》和广播电台,还特请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帮助进行国际宣传。“七七”事变后,郭维城随于学忠参加了淮河、台儿庄、武汉等战役。在武汉,他曾找到高崇民、阎宝航、刘澜波要求去延安,回到革命队伍。几位领导转来周恩来意见:东北军领导机关当年在张学良身边的亲信就只剩下郭维城一人,硕果仅存,是很难得的联系人。就这样,他继续留在东北军于学忠身边工作。到了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郭维城与党组织已失去联系数年,在常恩多欲带111师投奔八路军的危难时刻,他决定协助常恩多起事,并回到共产党阵营继续抗战。

1942年7月7日,是全国抗战五周年纪念日,常恩多自觉将不久于人世,满怀郁愤写下《遗嘱》:

一、欲求民族解放,除打倒侵略者外,尚须铲除国内封建余毒。此毒之组织系利用财阀,构成军阀,专为自私,它是不能谋求民族独立、民权自主、民生幸福的。要认清楚是必消灭它,抗战胜利全在乎此。

二、希“九·二二”锄奸精神贯彻到底!

三、余病已呈不治,实不愿徒作消耗者。

常恩多 七·七

8月2日,医生宣布常恩多不治,并停止用药。郭维城闻讯来到纸坊,走进草房他惊呆了。常恩多已奄奄一息,看见郭维城就哭了。可是,他只是嘴动,不能成声,且泪已流干。郭维城奔到床边,几乎要放声大哭。半晌,常恩多拼尽全力,说:“如果不能把部队拉回到共产党一边,我死不瞑目……”

虽然预料到起义可能失败,他们可能被俘甚至死亡,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张汉公,为了常获公,郭维城决定不惜牺牲一切作最后的努力,即使失败也愿与垂死的常公同命!

傍晚,郭维城带上妻子,借口看望熟人拐进了关押万毅的小院。他趁看守松懈,对万毅说:“常师长病已不治,并写下遗嘱把部队交给了我。我将坚决执行张副司令的八项主张,近日举事。你要警觉点,到时刘万胜带人从西南小门进来救你!你出来后帮我掌握部队!”

蒋介石“秘密处决万毅”的命令已第二次下达,周复也从重庆赶回鲁南监斩,战区军法处对万毅的审讯已过三堂,而此时郭维城告知常师长病危,万毅心情悲痛:“常师长一旦故去,一切将不堪设想。起义能成功吗?按郭维城的那个安排,拿不到什么东西,反而还可能搭上老本,万一不成功,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夜半,万毅乘哨兵不备翻墙逃走。

3日清晨,周复接报后暴跳如雷,一面下令围追堵截:“一旦发现,就地正法”,一面威逼于学忠交出郭维城。

常恩多闻讯万毅已经逃走,十分欣慰,他叫刘万胜把印信交给郭维城,对刘万胜说:“万胜啊,这是起义,也是革命!干不好,你就先把我打死。你若不忍心,就把枪给我,我自己打!”

郭维城用常恩多师长的印信撤换了警卫连长,升张德福(中共党员)任连长。刘万胜用电话把陶景奎、刘晋武以及关靖寰、孙立基、孙维嵩、张绍骞四位团长叫到了师部,下了众人的枪后,刘万胜庄重宣告:“几位长官!常师长和总部郭处长,于今天领导我们111师起义了!”众人皆惊,有喜的,有忧的,更有恐惧的。

常恩多用尽气力对手下四位团长说:“我活不长了,我不能把部队交给敌人,我和总部郭处长带领111师起义了。我们要贯彻张副司令八大主张,不打内战,和八路军团结抗战!我们东北军是东北三千万父老养大的,武器是乡亲们用血汗钱买的。如果你们想当汉奸、卖国贼,就去找蒋介石、汪精卫,跟他们走,那将受到全中华民族万代子孙的唾骂!如果你们还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还没有忘掉受苦受难的三千万父老,还想一心打回东北老家去拯救亲人,你们就去找共产党,找毛泽东,找周恩来,就去联合八路军!……告诉弟兄们,抗战总有一天会胜利。我看不到那一天了,但我坚信,光明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以后,一切行动听郭处长的!”几个团长热泪盈眶,纷纷表示:“师长,您放心!”

662团团长孙立基被留下帮助郭维城指挥起义,关靖寰和张绍骞、孙维嵩返回各自团里,掌握部队。

当晚,起义指挥部调动部队包围于总部,并解除了李延修、李保元等反动武装。在郭维城动员下,于学忠卫队营(原张学良卫队)两个连和自动步枪连在侯宜禄、程书麟带领下也参加起义;于总部的政务处、机要处、通讯大队的刘瑞华、张尊山、孙少卿、郭金城等数十人也追随而来,并携带一批德国造枪械及20多部电台。郭维城的警卫员刘洪斌原是109师的,在直罗镇一仗曾被红军俘虏,闻讯郭维城领导起义,他动员了机关一群马夫带着骡马也参加起义。

是夜,常恩多从昏迷中醒来,以颤抖的手写下《致蒋介石书》。

4日,郭维城指示张苏平、刘祖:起草起义通电和宣言;立即派人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联系,请万毅速归,协助郭维城、孙立基指挥部队;撤换干二、三队队长,武装干二队。常恩多强挺身体,接见营以上军官和军士代表,他说:“我们没有两份资本,既打日本人,又打八路军。如果还像今天这样,可能我们还没有打到渤海湾,就连111师的番号也丢掉了……你们可别忘记东北老百姓正在受苦受难,一定要打回老家去……有骨头的小子,就跟着郭处长干吧,要打鬼子,不打八路,不能当汉奸……”很多官兵流着泪听完了常恩多的教诲。

5日,张苏平派往山东分局报告情况的曹成镒到达朱樊村,朱瑞、罗荣桓、黎玉、谷牧等中共领导听取了汇报。次日,分局决定让万毅、王维平返回111师,并肯定起义是进步的,应大力支持。

6日凌晨,孙维嵩派兵给三位团长送去策反信后,带着661团连夜叛逃,而张绍骞则在阻止部下叛逃时壮烈牺牲。

7日深夜,刘晋武带已叛变的工兵营攻打起义指挥部,扬言要活捉常恩多。在张德福指挥下,警卫连打退了叛军。陶景奎、刘晋武等见抢不到常恩多,又怕驻扎在不远的起义部队前来支援,因此向北逃窜。起义部队连夜向南转移,从此,111师一分为二:常恩多、郭维城领导起义的部队走上了为民族求解放的光明大道;向北叛逃的111师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8日中午,起义部队进入八路军抗日根据地。

9日凌晨,常恩多逝世,英年46岁,身后无遗产,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照顾他的勤务兵徐文斌。临终时,他的夫人王树军和女儿常征在侧。

这便是发生在法西斯最猖獗、中国抗战最艰苦年代,由常恩多将军、郭维城将军领导的史称“八·三”起义!

常恩多在几十年拼杀、探索中找到了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认定只有追随共产党才能打回老家去;为了扼制山东国民党军政全面伪化,为了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常恩多、郭维城率111师起义后指示:“一定要建设好这支部队!”

111师起义后被称作新111师,于1945年9月与八路军某部合编为东北挺进纵队,终于实现常恩多将军遗愿,打回东北老家!叛逃后的孙焕彩、陶景奎所部,于1948年7月在兖州战役中全部覆没。在共产党领导下,新111师成长为“万岁军”的一支劲旅,先后参加辽沈、平津、渡江、解放西南和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建立卓越功勋。20世纪末,被编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责任编辑/斯 日

猜你喜欢
东北军张学良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吸烟的礼节
谈东北沦陷谁之过
瘾君子张学良
浅析1928—1936年张学良对日态度
论西北“三位一体”大联合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