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快递员

2015-03-29 00:53曹规
当代工人(A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高磁带译员

文|曹规

语言快递员

文|曹规

3秒钟

同传工作者是很神秘的人,在电视转播或大型国际会议中,发言人在台上演讲,台下不同国籍的与会者通过一个小耳机,就能在同步翻译中听到自己熟悉的语言。按照“同传”行规,同步传译这个瞬间,不得超过3秒钟。

10秒钟

小高是已从业5年的同传工作者,谈起自己的同传经历,他用“水深火热”4个字来形容,具体感受是紧张。紧张先来自于课堂上的影子训练。影子训练就是让嘴和耳朵“各自为政”,意在人为拉长时间差,也就是一个人先说10秒钟,另一个人跟上重复他说的话,耳朵还要听清对方接下来在说什么,嘴里必须马上重复出来。最让人紧张的是影子训练最高阶段:听到一种语言,几秒种后用另外一种语言复述出来,并且持续保持这种状态。

50万元100天

小高记得,刚刚做同传时,他参加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培训,为期3天。培训结束,组织者给了小高3000元现金,说:“你参加培训,是我们占用了你的翻译时间,这笔钱是给你的补偿!”小高后来发现,同传间歇休息时,他们会当场收到一笔可观的酬金。这是跟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至于收入,每年差不多50万左右,工作100天。

26盘磁带

小高曾在北京王府井召开的房地产大会当同声传译员。会议前3天,主办者给了他有关资料和26盘磁带让他熟悉。单是磁带,就得在3天内不吃不喝听完,还要找出很多不理解的词汇反复琢磨。会议前一小时,主办方又给了他一大摞资料,他只能粗略看看,有个大致了解,这叫“视译”。即使是视译,也需要集中注意力,来不得半点马虎。

2~3人15~20分钟

小高说,同声传译是一种瞬间思维方式。同传员听到一句话,必须立刻记住,马上用其他语言翻译出来,然后忘掉,再记下一句。同传都是2~3个人轮替工作,每15~20分钟替换一次。专业的同声传译员连续工作最多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因为同声传译员要耳朵、嘴巴、大脑一块动,并保持协调一致,超过这个时间,谁都无法集中精力继续下去。

35岁

小高比喻说,做同声传译就像在刀刃上行走,不说一般人很难进入这个行业,就是进入了,也只能是吃青春饭。同传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临场发挥,精神充分集中,调动所有的语言和知识储备。这也正是同声传译需要两人以上协作、需要定时换岗的原因。即便如此,超过35岁再做这个行业,也很难应付了,年纪越大,做这行就越吃力。

6到8年黄金时光

有人说,同声传译员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沉重与愉悦同在。从开始接活儿,到三十六七岁退役,只有6到8年的黄金时光。同声传译员的退出路径,一是回到高校,培养同声传译人才;二是做翻译。“做什么职业都不会比同传更累人了吧。”小高开玩笑地说。

猜你喜欢
小高磁带译员
撞钟
考虑问题要全面
尺子——“小高”
老磁带真的值钱吗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只撞三次钟
创意磁带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