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城区建设与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

2015-03-29 01:04张贝倍邹振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寿县新城区城南

□文/张贝倍邹振华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城镇新城区建设与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

□文/张贝倍邹振华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提要]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飞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资源不断从农业用地转性为非农建设用地。本文以安徽省寿县为例,以古城寿县城南新区建设战略目标为起点,总结新城区发展现状,从中探寻新城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同时,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镇新城区建设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对如何促进寿县新城区建设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提出预测分析。

新城区建设;综合评价;预测分析;寿县

原标题:城镇新城区建设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及预测分析——以安徽省寿县为例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日

一、寿县新城区建设现状

(一)寿县概况。“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八公山南麓,依八公山,傍淮、淠河。东邻长丰县、淮南市,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县、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毗连,北和凤台县接壤、与颍上县隔淮河相望。寿县为六安市辖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寿春镇宾阳大道与楚都大道交叉口,距六安市区107千米、省会合肥市区114千米,全县国土面积2,948平方千米,人口139万人。

(二)寿县新城区建设发展定位。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一个城市规划编制第一阶段的工作。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但是寿县作为人口大县,在面积2,98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拥有25个乡镇、137万人。如何加快寿县城镇化发展,是寿县县委、县政府迫切需要破解的一个大问题,而突破点就在于寿县城镇新城区建设。根据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要求,该规划明确追随安徽省县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将规划分为县域、规划区、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寿县城区包括现有建成区(寿州古城、城南新区、寿县工业园区等)、八公山乡集镇以及规划城区的新拓展区等,新城区建设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在古城墙之外的建设也在逐渐完善。

(三)寿县城南新城区建设现状

1、总体现状分析。寿县中心城区被城墙包围,主要在护城河以内的区域,整个老城区呈四方状,十字街道将老城区分为四个街区,东南西北街区尽头各有一个城门。目前,寿县城区主要分为两大区:城内和城外,由于寿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传统,按人们的习惯将城门以外的所有区域称为城外,城墙内区域称为城内。

2、城南新区现状。城南新区主要指南门通淝门之外的东南部,城南片区是县级中心所在地,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集中了县级行政办公、商业商务、文教体育及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规划占地17.5平方千米。通过近几年对城南新区的开发建设,目前寿县城南新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经按照计划建成活动中心、行政中心等多项功能项目。寿县一中、寿县二中、城关医院、城市建设局等教育、医疗、行政一系列建设;完成了房地产招标小区建设,吸引了新城区的人口居住,提高了人气;交通设施方面,城南新区的公交线路逐渐增多,公交运营时间不断完善,城外新区基本框架已经拉开,市政管网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人地矛盾不突出,有利于城南新区建设。按照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近期(2015年),寿县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21.6平方公里;规划中期(2020年),寿县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2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27.6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30年),寿县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4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41.9平方公里。

二、新城区建设发展综合评价

(一)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关系。寿县新老城区距离适中,为了缓解城内交通拥挤、用地紧张的压力,保护古城墙,促进古城内环境改善及旅游业的发展,寿县城外新城区的发展对新老城区发展皆具有促进作用;寿县老城区与新城区在功能上具有相对互补性,如老城区建筑设施配套健全,民众对老城区归属感更强,新城区建筑设施条件较好,人地矛盾与老城区相比较弱;寿县新老城区之间同时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老城区在教育、医疗、办公等职能受新城区崛起的影响逐渐削弱,原本的商业集聚慢慢呈现空心化;老城区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生活方便,更宜居住,而处于南门外的新城区缺乏人气,虽然在房地产、教育、行政、休闲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在不断完善,但在建设初期配套设施不齐全,导致寿县县城居民大多数不愿意在新城区居住。

(二)新城区建设对周边乡镇城市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寿县在新城区建设的过程中,新城建设选址主要是在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靠近周边乡镇,利用新城区发展建设,推动周边乡镇各行各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进一步拉动内需,周边乡镇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周边乡镇的城市化也将得到不断的加深。其二,新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周围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会得到提高。

(三)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文物古迹保护。寿县是皖中地区极具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寿县古城墙、楚考烈王墓、廉颇墓等著名古迹。随着近些年来老城区的开发,很多历史古迹受到了不可修复性的破坏。新城区建设以后,城区居民大部分将搬迁到新城区,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在新城区建设,这对于老城区的发展和诸多文化古迹的留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新城区建设后,位于北部的寿县将会是旅游经济区的核心,老城区将以发展旅游业为中心,推进整个地区经济的有效性发展。

(四)新城区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新城区建成后,老城区城市改造完成,拆除老城区一些原有的老旧设施,建设城市绿地,加大老城区的植被覆盖率,建设老城区旅游生态。同时,九龙花园的改造完成,大大改善了寿县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以寿县和双桥为中心,完成周边城市绿化建设。

三、寿县新城区建设发展预测分析

根据《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规划:至2030年,寿县县域形成“一纵三横三区,一主一副”的镇村空间格局。该发展轴是城镇化空间和功能集约化发展的主体功能带;是县域工业和第三产业布局的重点轴,是协调区域发展、拓展城区空间以及产业集聚和交通的主要空间载体。三横是指城市发展中形成的三条东西向的主要交通线。寿县城区为北部旅游区的核心,安丰塘和瓦埠湖为中部农业区核心,新桥国际产业园为南部空港经济区核心。寿县为中心,炎刘镇则为副中心的发展框架。

在县域镇村职能结构发展过程中,中心村人口将大于500人。引导中心村按照新型社区建设聚集人口大于2,500人。生态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是环境质量指标将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县域生态网络格局,以瓦埠湖、安丰唐和八公山生态区的三核和县域主要四条水脉。县域空间管制范围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用地不规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城市用地规模未经合法审批,擅自侵占其他用地或者审批手续不合规等现象。在矿山开采等企业用地中,其开发必须依照规定并集中于工业区方便管理。控制八公山区土地开采,保护林区绿地,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确保土地面积,保护耕地资源,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公共交通方面,公交线路网密度将大大得到提高,公交枢纽建设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新城区和老城区的交通网能够得到完善。

老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平衡城区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等用地比例达到合理,使得各项建设能够快速、高效地发展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秀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城镇化建设路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3.

[2]周晓艳,汪德华.土地财政的制度背景及财政管理[J].财政研究,2012.10.

[3]付洋.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研究———以贾汪新老城区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5.3.

[4]王开队,刘强.试论寿县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J].合肥学院学报.2011.28.2.

[5]叶琦.徽派古建为何流向海外[N].人民日报,2013.4.12.

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AH201410378259)

F29

A

猜你喜欢
寿县新城区城南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干部成长“链链相扣”——西安市新城区推行干部选拔管理“四部走”
再读《城南旧事》
城南二首(其一)
1.新编《空城计》……丞相,蜀军都搬到新城区了!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城南旧事
对问题代表说“不”——安徽省寿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