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琴魂人生

2015-03-30 00:26谢媛格
戏剧之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维茨菲尔德触键

谢媛格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琴魂人生

谢媛格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美籍俄罗斯人,在其八十六年的人生岁月里,黑白琴键伴随着他的人生几经沉浮。他一生师从多名老师,不同老师所授予他的演奏技巧以及对音乐的态度使他成就了最终极具鲜明个人风格的霍洛维茨。霍洛维茨懂得尊重每一首作品的本质本色,却也不一味地盲从恪守,他华丽的左手演奏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正是对音乐、对钢琴的执着,正是对每首作品尽善尽美的解读、领悟与诠释,才使得这位真性情的钢琴演奏家逐渐步入完美,终成为最负盛名的钢琴演奏家之一,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音像记录与深刻的音乐影响。

习琴之旅;演奏技巧;演奏风格;音乐影响

一、习琴之旅成就最终的霍洛维茨

在霍洛维茨的习琴生涯里曾有四位老师予以他深远影响,分别是:他的母亲、普恰尔斯基、塔尔诺夫斯基和弗利希·布洛姆菲尔德。

如果说后三位老师给予霍洛维茨的是如何走向成功的高超琴技,那么霍洛维茨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索菲亚,便是开启他音乐灵魂的导师。霍洛维茨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业余钢琴师,曾在基辅皇家音乐学校学习过钢琴。也许是从胎儿起便时常听母亲弹奏钢琴的原因,霍洛维茨生来便具备了良好的记忆力和敏锐的听觉,这是母亲赐予他的天赋。

霍洛维茨的第二位老师是基辅音乐学院的校长普恰尔斯基。这个古怪的老人,曾让霍洛维茨非常抵触,霍洛维茨不喜欢他的强化教学,也惧怕他严厉的训斥,可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之下,才使霍洛维茨拥有了非常扎实的钢琴基础。普恰尔斯基强调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这使霍洛维茨日后在演奏贝多芬、舒曼、肖邦等人的作品时有着惊人的认知与理解。技术上的严格训练也使霍洛维茨拥有拱起的手型、灵动的手腕、放松的小臂以及极具爆发力的肩膀,虽然霍洛维茨一直无法接受古怪的普恰尔斯基,但不得不说,这个古怪的老人为霍洛维茨的成功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地基。

1914年,一位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成为了霍洛维茨的新老师,这个人就是塔尔诺夫斯基。如果说普恰尔斯基的教育为霍洛维茨筑起了一座堡垒,那么塔尔诺夫斯基绝对就是将霍洛维茨从堡垒中释放出来的人。塔尔诺夫斯基从不要求霍洛维茨要拼命地练琴,反而着重培养他的即兴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这使得后来的霍洛维茨对于曲目的把握更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霍洛维茨改编曲目的能力。

1919年,费利希·布洛姆菲尔德接替了塔尔诺夫斯基成为了霍洛维茨的新老师,他也是霍洛维茨的最后一任老师。这位来自莫斯科的老师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影响颇深,极具浪漫主义演奏的风格特点非常吸引年轻的霍洛维茨,而后,每当人们看见霍洛维茨极具气概的演奏作品时,不得不说,这受到了布洛姆菲尔德很深的影响。布洛姆菲尔德也是极具个性的老师,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下,霍洛维茨开始用新的触键方式演奏,手腕放很低,手指成扁平状,与原来的触键方式完全背道而驰,但就是这样多元化的学习,让霍洛维茨的琴技更加炉火纯青。

二、华丽而富于个性的演奏技巧

霍洛维茨的一生曾受到多位老师的指导,所以他的演奏方法、触键方式也受到了几位老师的影响。在从前几任老师的严谨教学里走出来而转到布洛姆菲尔德门下之后的霍洛维茨对于触键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布洛姆菲尔德是一位偏于自由教学的老师,对于霍洛维茨的教学并不严苛,而在这样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下,霍洛维茨也开始试验起自己独特的触键方法:手腕放低,手指充分伸展成扁平状,手掌做到几乎与键盘平行,用指肚触键,重心很低,使移动的速度加快,手腕的发力很强。这样的创新完全与传统的触键方式背道而驰,也是前几任老师绝不会允许的,但布洛姆菲尔德这位个性十足的老师却鼓励霍洛维茨不要放弃,这样的触键方式可以演奏出非常快速的乐句,也可以营造出无比华丽的演奏效果。

在笔者观阅的影像资料里,不难发现这种独特的触键方式对霍洛维茨影响很深,并被霍洛维茨运用自如。笔者观阅的霍洛维茨演奏的卡门幻想曲也将这种触键方式展露无遗,右手的断奏弹奏,灵巧而不突兀,形成粒粒分明的颗粒感,在快速演奏时,右手的小指会完全地弯起,其余四指会演奏得如行云流水般地贴键而过。左手的贴键演奏低沉有力,像是演奏中的指挥,而低平的手腕也使霍洛维茨能快速地在琴键上演奏。另外,霍洛维茨善于贴近琴键末端触键,使得音色的弹跳性增强,也使得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稳实低沉,带着爆发力。在这种触键演奏下,霍洛维茨的个人风格非常凸显,快速而稳实,连贯清晰而又带着饱实的颗粒感,有着一种低调而华丽的感觉。

三、快速而自我的演奏风格

有人曾说霍洛维茨和鲁宾斯坦整整斗了一辈子,但是他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微妙关系,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鲁宾斯坦曾说“如果竞争对手弹得很糟那才气人呢”。笔者觉得每一位钢琴演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就如同标签一样,代表着每一位演奏家对于作品的理解与诠释。

霍洛维茨的音乐,可以用两个词简单地概括:速度、自我。

年少时的霍洛维茨因非凡的钢琴技巧和超群的速度获得盛誉,而“速度”在霍洛维茨的钢琴演奏里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很多人对于霍洛维茨对速度的追求难以理解,但霍洛维茨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太合乎逻辑的人,在钢琴的路上,他似乎一直很坚持自我,霍洛维茨改编版的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要比原谱在演绎上更加华丽也更加难,改变曲谱本就是一件冒险的事情,而能在狂妄如李斯特这般之上再对曲目进行狂妄的改编,应该就是充满个性的霍洛维茨才能做的事。笔者在聆听霍洛维茨所演奏的曲子时,也会聆听另外一些演奏家的演奏作为对比,霍洛维茨善于用断奏,短促而扎实的音乐表现手法,也是霍洛维茨演奏作品时的一大特点。

在音乐的表现力上,他并不完全遵循乐谱,而是融入更多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对于一个钢琴演奏家来说,树立了自己的演奏风格才会独树一帜,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个性鲜明的霍洛维茨能在饱受质疑中坚持做自己,真的值得人钦佩,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每当霍洛维茨演奏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将他和其他演奏者区分开来,这是因为,每当霍洛维茨演奏的时候,他完完全全将自己放任于曲目之中,不受任何人的影响,而是在音符中将自己完全释放。

四、琴魂人生的音乐影响

有人这样说,霍洛维茨的离去标志着钢琴黄金时代的结束,而笔者常常会思考“结束”这个词所被赋予的意义,究竟一个人要有多少成就,才能被冠以一个时代终结者的头衔。霍洛维茨80多年的人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钢琴,并不仅仅是需要练习而已,更需要的是指尖和琴键的交织,人生与阅历的感悟。

霍洛维茨的一生留下了许多钢琴演奏作品,这些影音影像将会被永久地保留下来,可以让而后的习琴者了解那个时代的钢琴演奏家如何在钢琴上叙写他们的人生。他独树一帜的触键方式被模仿、被钻研、被运用、被分析,成为了每一个喜爱钢琴的人都可以慢慢回味与探索的宝贵信息。成就与质疑似捆绑在一起,一般伴其一生如影相随,也许那时的霍洛维茨只有一个,但如今已有许多像霍洛维茨一样的人,在钢琴的路上甚至是更多的领域里执着前行而不惧他人眼光。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来诉说一个故事,他们执着,甚至是孤独地前行着,但他们却是印象里永远的唯一,而霍洛维茨的琴魂人生或许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逆境中莫去轻言放弃,顺境中更要努力前行。

J522.1

A

1007-0125(2015)02-0051-02

猜你喜欢
维茨菲尔德触键
伽菲尔德与勾股定理
戴卫·奇普菲尔德
——造梦城市中的精神绿洲
拉德布鲁赫和康特洛维茨
基于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模型分析研究
基于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模型分析研究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丰富的能源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极地摄影探险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