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学理论课教学法研究

2015-03-30 11:56刘军凤刘树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法

刘军凤 刘树春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属于新开设的专业,中医药信息学是其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本文根据该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特点,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用实际成果阐释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以及该课程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对中医药信息学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学;教学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医药学与信息学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兴的、发展中的交叉科学。2010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设课程涉及中医药学、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专业。该专业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类课程、信息管理类课程及中医药类课程等相对独立的五类课程,中医药信息学属于其中的专业基础课,其作用可以将这五类课程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从理论角度认识如何对中医药信息进行管理,及如何建立有关中医药信息系统等。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怎样讲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药信息学知识,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对中医药信息学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1、教学内容的组织

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中医药信息学被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中医药类、信息管理类及计算机类的课程,对中医药学、信息学等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特点,按规定的36学时组织以下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内容:

1.1 绪论

内容包括中医药信息学课程的意义及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概况等,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中医药信息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并发展的。

1.2 中医药信息学概论

内容包括中医药信息学的概念、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向等。目的是让学生清楚中医药信息学的概念、内涵、外延以及目前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

1.3 中医药信息源

内容包括信息源的概念及类型、古代及现代中医药信息源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需中医药信息分布在哪儿,它们的类型、特点及学术价值等。

1.4 中医药信息的荻取

内容包括信息组织处理方法、检索语言、常用计算机检索方法及检索工具等。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中医药信息获取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1.5 中医药信息的利用

内容包括信息积累、信息利用、信息评价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医药信息积累、利用、评价等在获取知识、成就事业及中医药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等。

1.6 中医药领域的信息处理

内容包括中医药信息处理特点、中医药信息标准化、中医专家系统、中医电子病历、中医临床信息处理、中医药文献的信息化处理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医药领域信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在中医药信息领域里的研究及创新热情。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已经学过的中医药类、信息管理类及计算机类的课程进行有机地结合,体会到中医药信息学能够促进中医药学理论发展,促进中医药学方法学发展,促进中医药学技术手段发展,促进中医药临床、科研、教育、管理等的发展。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中医药信息学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有关中医药信息学的知识与实践活动接触甚少,难免会对中医药信息学课程所授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如:在讲授中医药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时,可将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竹帛文献、纸质文献、机读文献及现代通信技术等有关图片置入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给学生,中医药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便会生动地映入学生的脑海中;在讲授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建立促进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时,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阶梯式图文表混合界面,学生可直观了解到什么是中医药信息系统,理解中医药信息学是怎样在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中形成和发展的;在讲授实物信息源时,可选择典型的实物样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拆卸、还原过程,可获得该样品工作原理、功能、工艺、技术、材料等信息,通过分析可获得制造工序和成本、市场价值和销路等信息,通过拍照等手段还可将样品转化成文献信息进行保存等;在讲授口传信息源时,可选择有关中医药信息现场交流会录像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回答在这样的现场交流会上可获得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是不是从文献型信息源中难以获得,让学生感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从而懂得口传信息源也是重要的中医药信息源;在讲授中医药信息的组织与标引时,将实际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标引工作界面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感受一篇篇的中医药论文是如何被处理、组织和标引到数据库中的,人们如何会很方便地利用这些被组织到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从而理解中医药信息组织和标引的意义所在。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会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信息学理论课的兴趣及热情,为今后成为具有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技能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3、用实际成果阐释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包括中医药信息学基础、中医药信息技术、中医药信息标准化、中医药信息有序化、中医药信息获取方法、中医药信息交流、中医药学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中医药学信息系统、中医药学决策支持系统、中医药学知识管理等方面,这些实际上是中医药信息工作经验成果的总结,反过来,中医药信息学理论知识也是对中医药信息工作成果的理论阐释。所以,讲授中医药信息学理论知识时,引入实际的中医药信息工作成果会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中医药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标引、检索技术以及信息门户技术、流媒体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等,如果简单这样一说,学生会感到云里雾里一般,如果用实例说明,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可以列举现己开始使用的输入技术成果——光学字符识别(0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简称0cR)技术,即用光学方法对字符、标记所表示的书面数据进行自动识别,把打印和手写的文件内容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这样就实现了纸质文献向电子信息的转换,大大节省输入时间,提高输入质量。再比如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包括信息表达标准化、信息交换标准化、信息处理与流程标准化等,学生会想“为什么要标准化”,“标准化了会怎么样”等等。对学生简单解释标准化是为了实现中医药数据的数字化,是为了更有效充分地利用中医药信息资源,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这时可选择现已使用的中医药信息标准化成果——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用标准中的术语做实例进行解释,学生会顿开茅塞。如用气虚证表达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用气陷证表达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等等;这都是已经制定好的信息表达标准。类似的成果还有中医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医证候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等,都可在讲授中医药信息学时作为实例讲解。用这些标准,可以对中医药信息进行描述、分类,便于信息的传递、交流及利用,学生因此也会明白中医药信息标准化是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的必要准备,是中医药信息被充分利用的前提条件。

目前中医药信息化、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很多,如中医专家系统、中医电子病历、中医临床信息处理系统、中医药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中医辅助教学系统等等,这些实际的工作成果,对学生理解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知识会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启发学生思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传承和创新中医药学。

4、总结课程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药信息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信息科学与中医药学结合起来,使中医药这个古老而又复杂的知识系统,能够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去抽取数据、产生信息、建立关联、形成知识,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学知识宝库,传承和创新中医药学。由于中医药信息学涉及面很广,包括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因此,要学习好中医药信息学的知识内容,应注意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第一,注重将课堂所授的中医药信息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主动将所学过的各门信息学及中医药学专业课程进行结合。

第二,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主动探索和发现中医药专业发展变化,运用信息技术体验查找文献、获取信息、得到情报的过程,获得信息学与中医药学相结合的实际经验。

第三,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等图书资料情报部门查阅资料,切身感受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及巨大的文献信息量,感受各种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激发主动学习管理应用知识、文献、信息的方法的热情,从主观上重视中医药信息学的学习。

第四,中医药信息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理论知识没有严格的定论,在学术界处于研究探讨之中,所以要注意查阅有关资料,开阔视野,不断总结丰富中医药信息学知识。

总之,中医药信息学虽然是以讲授理论为主的课程,但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因此要指导学生总结课程学习方法,并将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课程有关知识内容,势必还会对将来从事中医药信息工作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有向开放”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部编版七上《学习伴成长》课堂教学为例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有向开放”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部编版七上《学习伴成长》课堂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