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

2015-03-30 10:59郑于艺,黄志明
地理教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经纬网初高中微课

*福建省连江县教育发展规划课题:地理学科初高中有效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号LJJKXB14-013)

初中与高中地理教学本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课程体系的变化等,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所以,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适合高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能力。

目前,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正逐渐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所重视,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较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可以确定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点主要有:①地球仪、经纬网、地球运动;②地图上的方向与地形图;③海陆分布与板块构造学说;④天气与气候、气候直方图的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亚洲季风;⑥河流水文特征;⑦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与位置等。它们的特点是主题明确、知识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不需用大量时间推理或阐述。这些特点非常适合用“微课”实施教学。

“微课”是目前教育科研的一个热点,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它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点。近期,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尝试将“微课”引进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为之增添了不少色彩,受到多方肯定。

一、用微课铺垫知识,将教学适当翻新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并不是将初中知识简单再现,而要在原来基础上做出新意。微课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教学形式和内容都可实现推陈出新,学生正好可以“尝尝鲜”。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在适当的教学节点上将知识加深拓展,避免简单“炒冷饭”。 这时也要控制好学生学习的难度标准,设计出难易适中的微课教学内容。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挑战,既能让他们意识到困难,又让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就感。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的时候,需要用到经纬网和地图方向的知识,它虽然在初中学过,但是很多学生因间隔时间太长或理解不深造成遗忘。为此,设计题为“你被经纬网网住了吗”的微课,在初中方格状经纬网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尝试在放射状的经纬网上识别经纬度和方向。此外,还引入跨学科知识制成微课进行知识铺垫。如“大气和岩石的热胀冷缩”“气压与什么有关”“水的凝结与蒸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碳酸钙可溶吗”“光合作用知多少”“生态系统家族”等,这就好像下了一场“及时雨”,为学生的收获创造了条件。

高中课程紧张,在实施微课教学时,除了用微课导入新课外,也在授课中适时进行,还让学生在课外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微课学习。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学生对学好高中地理信心倍增。

二、让微课促进自主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繁多,课时又有限,再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更显紧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很难全面地接收教师所教的内容,再由于个体差异,有的甚至跟不上讲课节奏,所以预习和复习对学生来说就很重要,这就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多次利用,主动掌握学习节奏,查缺补漏,强化基础,得以共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分层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建立一个“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微课系统资源库”,其中包含多种形式的微课视频(常识浏览、重点详解、难点突破、试题精讲、学法建议、闯关训练、课外阅读等)和微导学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将“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四大洋”等常识性知识制成微课放到资源库,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等对地理思维要求较高的知识。一旦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能力有所提高,就会产生成就感而增强学习兴趣,将会有力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三、搭建微课学习交流平台,引发“头脑风暴”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微课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课堂,跟老师、同学面对面地交流。因为有备而来,所以课堂上学生变得自信,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另外,为了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更大作用,还可以在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过程中,以“微信”或“QQ群”作为“地理衔接教学微课专题”学习交流平台,在学习平台上,师生、生生可以随时互动,进行思维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教师的“解惑”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发挥,并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交流答疑。平台上、交流区经常可见学生提问、讨论,不断地发现学生的新观点新思想。这样的在线交流,学生比传统课堂明显要积极、投入,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学习的能力不断发展。还可以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让备课更有针对性,重难点更加明确,力求做到以学定教。

四、用微课拓展初中学生视野,促其挑战自我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主要在高中阶段进行,但是能否基于初高中地理课程一脉相承的概念和一些相同的话题(如地球、气候、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以及相近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等),在初中阶段适当体现一些高中地理教学思想?能否以此在课堂内外激发部分学生接受新的挑战?为此,可以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在初二投放到课外去“放飞”学生。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部分学生能力较强,对地理学科感兴趣,就会上网“开开眼”。例如就有学生能够区别多个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以及选择有关人地关系的正确观点等。以这种方式适当拔高学习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从提高基本技能的途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度,有利于初中地理的分层教学,也为学生步入高中打下更好的基础。

“微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可以适当地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多个环节。借助微课进行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让学生走好高中地理学习关键性的第一步,将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实现整个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法宝”。高中地理学习道路比较漫长,必须让学生尽早进入角色、走上正轨。广大地理教师应通力协作,将教学资源优化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提高微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以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为起点,不断扩充、丰富和完善,形成高质量的地理微课教学资源库。

(上接第11页)

得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而非其鲜光的外表和漂亮的多媒体形式 [6]。

如学习“热带草原气候类型”这一内容,同样是使用视频剪辑“热带草原动物的大迁徙”,但如何使用,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将视频置于教师讲授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植被以稀树草原为主”等特点之后去播放,这属于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去印证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如果把视频编辑成由于干湿季的交替,导致干季时动物会向有水源和食物的地方迁移,并且把视频创设成一个问题情境或学习任务,置于学习这一内容之前,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分析动物迁移跟热带草原气候的关系,显然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本,从学生的学的角度去设计和组织教学。

猜你喜欢
经纬网初高中微课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初中地理课程中经纬网地图判读方法分类指导举隅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画出0°经纬线,轻松读出经纬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