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2015-03-31 12:26赵心月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转型期措施

摘要:中国作为最大的经济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逐渐从生存型阶段转向发展型阶段。在此背景下,多种动态因素对我国外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我国外资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分析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发展特点、外资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与挑战,最后,为实现新的发展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转型期 外资经济 措施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在利用外资方面,外资引入规模逐渐加大,外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较大比例。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

(一)发展模式

我国现有的外资经济是一种国际代工模式,以外资企业为主体进行“加工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且东部地区最为突出。在我国自然资源充足情况下,我国充分利用产业生产资源、劳动力,通过与国外企业签订代工合同等方式发展外资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成为全球经济链的一部分 [1]。在此模式下,外资经济为经济起飞提供成本,增加劳动力就业,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对外贸易扩张。但是,现有外资经济发展模式随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暴露一些问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我国外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产业发展低级化、主体非本地化、生产方式低端化等特点。

(二)发展特点

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企业积极改善外资发展环境,加强外商投资引导,改善外资利用方式,促进外资经济的良好运行。目前,我国外资经济发展呈现境外资源开发、三大产业分布不同、大项目带动发展、外贸总出口量下降等特点。首先,在技术方面,我国积极与外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外资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并加强开发境外投资项目,加强境外并购。其次,在全部合同外资总额中,第二产业占据较大比例,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第一、三产业吸引较少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最后,常采用中方企业合作经济方式,交易费用减少,使外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

二、我国转型期外资经济发展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及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合作,联系紧密。世界各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降低,经济也开始逐渐恢复,但外资经济发展仍受到一定阻碍,发展面临挑战。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及企业均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放宽进出口政策,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2]。但是,我国外资经济仍存在一些不足,引资优势有待提升。例如,在原有的要素成本优势方面,我国受税收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成本优势不突出,国际对外资结构的要求在我国产业经济中得不到体现,我国表现出较低的国际资本转移承接能力。

此外,就当前全球环境而言,我国外资经济面临外资利用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问题。如在节能环保、高科技产业等中高端产业方面,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竞争力,而在中低端产品方面越南、印度等国具有较大竞争力。

三、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风险危及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规模是影响产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产业风险的存在将直接危害产业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如果外资规模不大,其产业风险造成的地区经济破坏便较小,而如果规模较大,将可能引发多种风险,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外资经济可能引发的产业风险主要有产业结构失衡风险、区域经济控制力风险、撤资风险、阻碍本土产业自主创新风险等[3]。例如,获取利润是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其较少考虑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且在投资初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这样,当外资以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通过转移成熟技术投资于制造业时,导致制造业生产链断裂,形成单一的地区产业结构,阻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为了获取利润,外商在某一地方投资、集聚,而当发生利润率下降时,外商便做出减资、撤资行为,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空心化,严重危及区域经济 [3]。

(二)收入分配失衡拉大收入差距

在目前我国外资经济发展中,各地经济呈现分工格局,例如,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部分零部件、机器设备,从我国西部地区采集能源,然后将这些原材料、能源、机械设备运输到东部地区,进行产品加工制作,最后将外商企业品牌logo粘贴到产品上,送到世界各地销售。在此形式下,吸引FDI的当地政府通过税金收取、土地提供获得大量收入,外资通过控制全球价值链主导收益分配,获得垄断资金,而人工成本受人为控制,国内劳动力获得十分微薄的劳动报酬,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同时,在此形态下,外资经济发展收益主要流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能源垄断部门,如煤炭、电力、石油部门,外商投资地区的当地政府。例如,在201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获得高达1050亿的总利润,且上缴500亿元增值税收入,而本土企业劳动者仅获得约为2000元/月的工资收入,劳动报酬极低,扩大了收入差距,对我国国民收入合理分配造成不利影响[4]。

(三)经济体制不健全影响金融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我国社会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缺失。例如,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形成受行业垄断、地区分割等因素影响,并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承担过多金融风险,股票、债券等比重较低,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同时,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效率不高,社会负担沉重,企业发展受阻。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职能面临挑战。根据WTO规定,在市场中,政府不允许进入,且在微观经济发展中,政府不能进行干涉。但是,我国政府管理干扰企业活动,企业主体性较弱。而在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不完善、国有银行呆账现象严重、外币回购利率的市场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影响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

(四)本土企业实力薄弱削弱对外经济

由于我国企业缺乏优秀人才,管理水平较低,在全球竞争中,我国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企业实力与国际企业存在差距。首先,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国企业人才结构不完善,缺乏高科技技术人员、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等,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其次,在产品同质化市场中,品牌价值的影响更为突出,品牌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但是,就我国企业而言,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产品竞争力不足。

四、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发展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外资投资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外资产业风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我国外资经济发展中,应积极引导外资产业结构合理化,防范外资产业风险。首先,通过外资研发活动、研发机构本地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将研发引入外资企业中,从而带动本地化营销、采购,降低生产环境对于输入国的风险。其次,区域政府创新管理方式,政府提供非制度、制度方面的公共产品,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制造业产业技术及整体进步。其中,制度包括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而非制度包括人文教育环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因此,政府可加强区域企业建设、企业场地建设等,从而吸引外商企业在本地投资,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减少外商撤资风险。

(二)政策鼓励FDI西部投资,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引资政策是外资发展的引导主线,关系着外企投资方向、地域,在我国未来外资经济发展中,为了实现FDI升级及OEM本土化,需要实现引资政策转型,升级外资投向结构,推动多元化外商投资,使我国经济全面、整体、平衡发展。例如,根据外资企业的具体投资情况,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制造、设计等领域的高端FDI,适度限制加工制造领域的FDI[5]。同时,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政府及市场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调整引资政策,鼓励FDI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投资,优化区域投资结构。如在西部地区,对其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进行修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并将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建立在西部地区,从而通过外商投资,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此外,在政策上,禁止技术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能源消耗高的FDI,并通过土地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技术水平较高的FDI,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开放战略,参与全球经济

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我国才能根据国际市场制度和发展状况,调整自身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在我国外资经济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我国社会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等,如建立外资创业投资资金,在政策上支持股票、债券等融资,为外资投资、融资提供保障。同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不仅积极引进外国企业,而且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而实现外资经济的全面发展[5]。例如,充分考虑外国企业对国内产业、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的影响,合理引进外资。积极研发最新科技,推广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在政策上鼓励国产企业在国外的投资,从而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国内外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与外资企业合作,推动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进而创建自己的著名品牌与跨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

(四)加强内资利用,带动外资发展

丰富外资利用方式是推动我国外资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外资利用的前提是内资利用。因此,我国应先用好内资,以内资推动外资发展。我国有外汇储备、投资、储蓄等庞大的内资储备,这些内资均可得到更为完善地发展,更合理地利用。首先,改革、创新金融体制,增加金融产品种类,健全资本市场,拓宽储蓄转为投资的渠道。其次,加强对普通百姓的贷款权,建立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避免资本金闲置,在外资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增补外资[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各国市场经济发生变化,我国外资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为实现我国外资经济以后的创新发展,我国应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引资政策、用好内资,实现我国外资经济的良好发展,提升我国外资经济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上海外资经济发展六大特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12):39—41

[2]刘宗波.建国初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J]. 人力资源管理,2011(5):44—45

[3]孟姝瑱,刚小春.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2):30—33

[4]刘怀生,孟姝填.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2

[5]贺仃南.我国外资经济在转型期内的发展趋势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4(14):197

[6]李建伟.货币政策对外资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18—19

(赵心月,1994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转型期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转型期家庭伦理剧中婚姻观的探究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与成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