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理论研究

2015-03-31 12:17母津宁纪海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战略成本作业

母津宁,纪海荣

(大连财经学院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企业将精力聚焦到降低成本上,对成本管理理论的选择和应用更为看重。但是很多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到头来非但没有降低成本,还会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影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较为常见的几种成本管理理论,指出了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现代企业制度下常见的成本管理理论

现代市场经济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涌现了诸多的成本管理理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1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战略成本管理着眼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视角,但并没有将成本因素局限在生产系统内,而是放在那些涉及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上。通过对这些根本问题的管理,收集相应的成本数据和信息,以此来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确保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突出了成本源流管理思想,采取的成本管理办法和企业的战略息息相关,对应着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各种战略措施的配合才能实现。要发挥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就需要将其融入企业的经营过程与业务活动中,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着力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

1.2 全面成本管理理论

全面成本管理理论的关键在于“全面”二字,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环节,不但包括开发、设计、制造,还包括销售、服务、考核等。通过对这些环节的预测、决策及控制,使产品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保持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优势,赢得市场的认可,从而迅速占领市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可以将全面成本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其一,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成本核算在这个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系到产品后续的制造、销售等诸多环节;其二,产品的制造阶段,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是一种生产消耗和费用要素的动态过程,是控制成本消耗偏离定额(标准)的过程,是挖掘生产潜力的关键阶段;其三,产品完工入库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计算清楚产品的实际成本,以便确定接下来的销售策略;其四,产品的销售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对产品的销售费用进行控制,当然这种销售建立在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完善的基础上。只有逐步打开产品的销路,才能迅速占领市场。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及销售部门应该加强对销售费用的监管与控制,对一切开支都应该执行明确的标准,并将其列入年度预算,待管理者和部门主管批准之后才能予以执行,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

1.3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

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是视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根据市场需求,以顾客定单为起点,核定作业消耗量、作业成本,提示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并进行成本动因管理、作业管理,减少供产销各环节的存货积压、资金积压,提高公司经营效益。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成本管理,作业的消耗是需要首先明确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依赖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具体来说,要采取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需要遵循如下程序:其一,建立作业中心,企业首先明确的是积累顾客价值的商品的各项作业,依据这些作业建立作业中心;其二,归类并分配资源,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汇总,结合每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情况,分配相应的资源;其三,汇总最终产品以及劳务,对成本对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其四,加强绩效考评,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予以完善,着力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以上的成本管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物,其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理论的诸多局限,在反映产品成本上各具优势,能够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地依据。但是这些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的,在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2.1 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深刻

很多企业之所以进行成本管理,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将控制放在成本管理的首位。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理论角度来看,降低成本不过是成本管理的外在表象,且成本降低存在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对产品成本的控制是有条件和限制的,若采取这种单纯的成本控制手段,将难以适应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2 成本管理未做到实事求是

很多企业在划分和核算成本的时候,往往根据成本的习性,试图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在理想的情况下,企业的产量越高,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但是产品是需要面向市场的,如果不考虑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盲目提高产量,一旦出现产品的积压,就会造成成本转移的情况,短期利润是提高了,但是在管理决策的时候却没有全面的反映成本信息。当市场出现变动,这类产品销路不佳的时候,企业为了盘活资金将不得不选择抛售库存商品,这样不但不会提高企业的利润,相反还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3 成本管理内容尚不完善

很多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只涉及到生产过程,没有将开发设计、供应过程、销售过程的作为成本管理的环节,这样就无形之中丢失了许多成本管理内容,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不佳,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成本信息失真情况严重

很多企业仍旧采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核算方法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如今产品研发支出售后支付等成本也不断加大,采取以往的核算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此外,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产品的直接成本不断降低,间接成本的比例逐渐升高,诸如人工工资材料消耗等,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会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企业在产品经营方向上就会出现错误。

3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地认识,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成本管理对策。

3.1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与企业竞争力、员工利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的组织宣传工作中应该将这些内容灌输给员工,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成本节约观念、成本竞争观念,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使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切实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

3.2 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引用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法等方法,使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

3.3 定位企业成本管理战略

要取得理想的成本管理效果,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市场供求情况等来确定企业的成本战略。具体来说,企业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明确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因素,把握供求状况、外部风险、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其二,企业内部分析,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三,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突出自身的优势,提升产品的吸引力,赢得市场的认可。

3.4 确保管理融入生产经营

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确保系列的成本管理措施都能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并非单纯地集中在一个部门或是几个部门,而是分散在各个部门。因此,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企业就需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成本管理措施。按照企业的职能分工,将不同的成本管理工作交给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成本管理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良的影响。

3.5 匹配企业的基本战略

在选择成本管理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的时候,企业要考虑自身的基本战略,保持两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企业采取的成本管理策略应该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符合产品的寿命周期。此外,各种措施之间要协调配合,以企业的战略为核心开展,避免成本管理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冲突,使成本管理真正能够为企业的战略服务,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4 结 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经营发展的关键,很多现代企业都将成本管理看作一个重点。本文分析时下比较流行的成本管理理论,指出了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1]肖余春,李伟阳.多团队系统理论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4).

[2]秦超,杜麦来.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

[3]樊肖伟.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时代金融,2012(24).

[4]肖尧.浅析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2(20).

猜你喜欢
战略成本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战略
战略
作业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我想要自由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