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15-03-31 20:45迟毅
关键词:生物制剂临床

迟毅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03/2013-03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进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采用生物制剂的有效率达到92%,治疗有效率、好转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结论生物制剂对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生物制剂;风湿免疫;临床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风湿免疫疾病包括侵犯肌肉、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当前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方法包括常规风湿药物与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其中生物制剂是采用现代技术是将寄生虫、微生物或者人类组织研制成为药物,从而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1]。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T 细胞共激活调节剂、B 细胞清除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生物制剂,能够有效缓解风湿疫病的症状,从而改善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于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生物制剂治疗,疗效明显,详细的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3~64岁,平均为(57.3±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风湿免疫疾病诊断标段。其中15例患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通风患者、19例类风性关节炎、22例骨关节炎、9例强制性脊柱炎。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如下:①不规则发热,风湿免疫患者的发热程度存在不规则性,患者不存在寒颤症状,可能会表现为低热、中热或高热症状[2];②皮肤疾病,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皮肤出现溃烂、皮疹等症状;③疼痛,疼痛是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引发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④肌肉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酸痛等表征;⑤雷诺氏征,患者在情绪激动或是寒冷气候下,患者的指端发白,部分会出现指端麻木,严重会出现溃烂;⑥系统症状,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系统疾病[3]。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风湿药物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用药正确,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控制给药剂量。治疗组选用英夫利昔(瑞士 Cilag AG,S20060024)与益赛普 (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S20050058)进行给药治疗,益赛普给药需要用水溶解,每周2次,每次用量25mg进行皮下注射,连续用药6个月;英夫利昔采用静脉给药,给药剂量为3 mg/kg 体重,每隔8周给药一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疗效评定: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而且患者关节功能基本灰度,皮肤、肌肉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疾病体征明显改善,而且患者关节活动有所改善,疼痛感明显缓解;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疾病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患者的并且明显的好转;采用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组有效率为76%,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的好转程度与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生物制剂是应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人体的组织等制备而成的药物,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生物制剂有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借宿、B细胞清除剂等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的选用药物与联用药物,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4]。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英夫利昔与益赛普进行联合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但是生物制剂是一把双刃剑,临床应用应该遵循两大原则,其中之一是有效控制患者并且能够,其二是保障患者安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患者适应症,有效控制病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生物制剂引发的细菌感染,降低感染率。生物制剂对于妊娠患者的使用安全性不明确,因此妊娠患者采用生物制剂时,需要进行安全控制,避免对妊娠患者或产儿安全造成影响[5]。

总之,采用生物制剂能够提升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常规治疗,生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时间较短,而且患者的恢复程度较好。但是生物制剂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老人、孕产妇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为了提升治疗的安全性,避免用药风险,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考察,合理选择患者适应症,从而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侯勇,赵岩.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8-10.

[2]王晓非,赵丽娟.血浆置换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4):199-201.

[3]栗占国,胡大一.风湿免疫内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56.

[4]唐煜,李小芹,包德明.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初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2):179-181.

[5]付益民.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212-213.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03/2013-03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进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采用生物制剂的有效率达到92%,治疗有效率、好转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结论生物制剂对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生物制剂;风湿免疫;临床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风湿免疫疾病包括侵犯肌肉、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当前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方法包括常规风湿药物与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其中生物制剂是采用现代技术是将寄生虫、微生物或者人类组织研制成为药物,从而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1]。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T 细胞共激活调节剂、B 细胞清除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生物制剂,能够有效缓解风湿疫病的症状,从而改善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于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生物制剂治疗,疗效明显,详细的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3~64岁,平均为(57.3±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风湿免疫疾病诊断标段。其中15例患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通风患者、19例类风性关节炎、22例骨关节炎、9例强制性脊柱炎。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如下:①不规则发热,风湿免疫患者的发热程度存在不规则性,患者不存在寒颤症状,可能会表现为低热、中热或高热症状[2];②皮肤疾病,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皮肤出现溃烂、皮疹等症状;③疼痛,疼痛是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引发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④肌肉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酸痛等表征;⑤雷诺氏征,患者在情绪激动或是寒冷气候下,患者的指端发白,部分会出现指端麻木,严重会出现溃烂;⑥系统症状,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系统疾病[3]。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风湿药物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用药正确,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控制给药剂量。治疗组选用英夫利昔(瑞士 Cilag AG,S20060024)与益赛普 (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S20050058)进行给药治疗,益赛普给药需要用水溶解,每周2次,每次用量25mg进行皮下注射,连续用药6个月;英夫利昔采用静脉给药,给药剂量为3 mg/kg 体重,每隔8周给药一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疗效评定: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而且患者关节功能基本灰度,皮肤、肌肉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疾病体征明显改善,而且患者关节活动有所改善,疼痛感明显缓解;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疾病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患者的并且明显的好转;采用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组有效率为76%,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的好转程度与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生物制剂是应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人体的组织等制备而成的药物,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生物制剂有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借宿、B细胞清除剂等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的选用药物与联用药物,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4]。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英夫利昔与益赛普进行联合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但是生物制剂是一把双刃剑,临床应用应该遵循两大原则,其中之一是有效控制患者并且能够,其二是保障患者安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患者适应症,有效控制病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生物制剂引发的细菌感染,降低感染率。生物制剂对于妊娠患者的使用安全性不明确,因此妊娠患者采用生物制剂时,需要进行安全控制,避免对妊娠患者或产儿安全造成影响[5]。

总之,采用生物制剂能够提升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常规治疗,生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时间较短,而且患者的恢复程度较好。但是生物制剂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老人、孕产妇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为了提升治疗的安全性,避免用药风险,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考察,合理选择患者适应症,从而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侯勇,赵岩.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8-10.

[2]王晓非,赵丽娟.血浆置换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4):199-201.

[3]栗占国,胡大一.风湿免疫内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56.

[4]唐煜,李小芹,包德明.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初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2):179-181.

[5]付益民.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212-213.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03/2013-03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进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采用生物制剂的有效率达到92%,治疗有效率、好转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结论生物制剂对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生物制剂;风湿免疫;临床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风湿免疫疾病包括侵犯肌肉、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当前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方法包括常规风湿药物与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其中生物制剂是采用现代技术是将寄生虫、微生物或者人类组织研制成为药物,从而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1]。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T 细胞共激活调节剂、B 细胞清除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生物制剂,能够有效缓解风湿疫病的症状,从而改善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于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生物制剂治疗,疗效明显,详细的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3~64岁,平均为(57.3±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风湿免疫疾病诊断标段。其中15例患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通风患者、19例类风性关节炎、22例骨关节炎、9例强制性脊柱炎。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如下:①不规则发热,风湿免疫患者的发热程度存在不规则性,患者不存在寒颤症状,可能会表现为低热、中热或高热症状[2];②皮肤疾病,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皮肤出现溃烂、皮疹等症状;③疼痛,疼痛是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引发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④肌肉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酸痛等表征;⑤雷诺氏征,患者在情绪激动或是寒冷气候下,患者的指端发白,部分会出现指端麻木,严重会出现溃烂;⑥系统症状,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系统疾病[3]。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风湿药物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用药正确,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控制给药剂量。治疗组选用英夫利昔(瑞士 Cilag AG,S20060024)与益赛普 (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S20050058)进行给药治疗,益赛普给药需要用水溶解,每周2次,每次用量25mg进行皮下注射,连续用药6个月;英夫利昔采用静脉给药,给药剂量为3 mg/kg 体重,每隔8周给药一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疗效评定: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而且患者关节功能基本灰度,皮肤、肌肉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疾病体征明显改善,而且患者关节活动有所改善,疼痛感明显缓解;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疾病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患者的并且明显的好转;采用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组有效率为76%,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的好转程度与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生物制剂是应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人体的组织等制备而成的药物,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生物制剂有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借宿、B细胞清除剂等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的选用药物与联用药物,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4]。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英夫利昔与益赛普进行联合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但是生物制剂是一把双刃剑,临床应用应该遵循两大原则,其中之一是有效控制患者并且能够,其二是保障患者安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患者适应症,有效控制病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生物制剂引发的细菌感染,降低感染率。生物制剂对于妊娠患者的使用安全性不明确,因此妊娠患者采用生物制剂时,需要进行安全控制,避免对妊娠患者或产儿安全造成影响[5]。

总之,采用生物制剂能够提升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常规治疗,生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时间较短,而且患者的恢复程度较好。但是生物制剂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老人、孕产妇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为了提升治疗的安全性,避免用药风险,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考察,合理选择患者适应症,从而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侯勇,赵岩.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8-10.

[2]王晓非,赵丽娟.血浆置换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4):199-201.

[3]栗占国,胡大一.风湿免疫内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56.

[4]唐煜,李小芹,包德明.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初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2):179-181.

[5]付益民.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212-213.

猜你喜欢
生物制剂临床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中的临床应用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新厂即将投用!“中草药+功能性生物制剂”成破局之道,金林生物再发力
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及饲喂价值的影响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