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的基本方法(九)

2015-03-31 00:30刘奎东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肥城电视片桃木

■刘奎东

电视采访的基本方法(九)

■刘奎东

1.采访声的内容必须紧贴主题

采访声是为党员教育电视片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处理和运用采访声要从整部片子的内容需要出发,符合主题需要,把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考虑,仔细选择,切忌杂乱。对采录的人物采访声要去粗取精,合理安排。一是保留有效采访声,删掉无效采访声。如,在摄制连续两届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人物片——《爱心妈妈》中,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部采访班主任艾巧珍询问田秀英儿子——蔡振国的情况时,有一段采访:“第一次的班会活动,扛着瓜子水果,大概也有二三十斤吧,一路扛进教室,还是在八层,所以都挺意外的。”这段采访是介绍田秀英的儿子蔡振国重度残疾、身残志坚的情况。因这部片子主要是反映爱心妈妈——田秀英的事迹,所以这段采访与主题关系不大,是“赘肉”,就删掉了。二是对较好的采访声素材要去粗取精,把那些最富个性、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话语留下来。如,《爱心妈妈》中,田秀英在电话里得知湖南残疾女孩谭一芳有轻生念头时,她力邀女孩前来山东和自己一起生活。采访田秀英时,她叙述了当时的想法,谈了很多情况,为了突出主题,制片时不可能把她的采访声全用在片子中,而是精选了这样一段简短而又“抓耳朵”的采访声:“我就是再苦,我先把这个命能救下来,先叫她活着再说。不能叫这个孩子因为烧伤、因为苦死了,对吧。”三是对太啰唆的问题可以用解说去概括,以节省时间,把那些词不达意的人物采访声素材去掉。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事件的当事人思路不是很清晰,表述不准确或言语杂乱现象,如果整段的采访声不好用,部分内容就用精练的解说词代替。四是对有些采访声要仔细推敲,那些虽然很有个性,但播出后有负面影响的不能用。如,涉及政治问题的过激言论、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采访声,再好也要忍痛割爱。

2.采访声要真实自然,避免人为摆布采访对象

党员教育电视片是用鲜明的形象来表达主题的,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真实自然是党员教育电视片的生命,也是打动观众的锐利武器。如何处理和运用采访声打动观众呢?一是采访声要符合采访对象的身份。干部、专家、主持人、农民身份不同,语言风格不一样。如,《肥城桃果期管理关键技术》中,采访肥城桃采收应注意的问题时,专家的采访声是:“适期采收,肥城桃个大,含糖量高,香气浓郁,口感纯正,具有肥城桃固有的品质。如果提前采摘,个头小,口感差,风味淡,严重影响肥城桃的产量和质量。”《桃木加工技术》中采访桃树的用途时,桃木加工专业户(农民)的回答是:“桃树浑身是宝,用处可大了!你看这根粗的能做如意、大桃木剑等大型工艺品。这根细的可以做小挂件、小动物等小工艺品。就连桃核还能做微雕呢!”从这两个事例看来,不同的身份其语言风格是不一样的。二是采访声要口语化。如果采访者事前字斟句酌地把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整理,人为地摆布采访对象,让采访对象对着镜头去念或者背诵,会使观众感到很假,不真实。如,《爱心妈妈》中,田秀英教育孩子的一段采访声:“我经常说,儿,咱不是残疾人,咱就是正常人,氢弹原子弹也不是用手刨出来的。残疾人成才的也很多,成为科学家的也很多。成为科学家的这些残疾人,比如说霍金,他就是你的榜样。我总是用这些人物来教育我的儿子。”朴实的语言中,渗透着很深的哲理,既让观众信服,又成为观众收看的兴奋点。三是采访声要与现场环境相匹配,力求声画和谐统一。如《探秘肥城有机菜》中,采访肥城市安庄镇镇长谈如何进行土地流转时的采访声:“和农户签合同是大户和农户签合同、村和农户签合同、合作社和农户签合同,正式签合同是龙头企业和基地签合同,这个样呢,农户没有任何风险,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吧,一亩地给农户700到1000块钱的纯收益,农户再上这里来打工,一天能挣30多块钱,这些都是纯的收益。”采访人的背后是有机菜地里农民朋友高高兴兴的劳动场景,现场气氛真实、自然、和谐,实现了采访内容与环境气氛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声画合一的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肥城电视片桃木
肥城桃产品包装现状与品牌化发展建议
电视片《零容忍》观后
报恩陶家村
优良地方品种肥城桃作母本的杂交育种研究
一眼千年
群桃之冠
——肥城桃
电视“语言”在电视片剪辑中的作用分析
肥城桃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带来品牌效应
卧佛
巧取桃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