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语拟声词的结构特点对比

2015-03-31 12:11新疆教育学院张豫丽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维语词素单音节

新疆教育学院 张豫丽

汉、维语拟声词的结构特点对比

新疆教育学院 张豫丽

汉、维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拟声词,并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虽然它们拟声的目的相同,但两种语言中拟声词的构成却有很大差异。

拟声词 结构特点 单一式 复合式

拟声词用它特定的结构描绘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声音,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与客观声音都有一定相似性,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因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中,在各自的语言系统和言语习惯的范围内对自然界的同一种声音所摹拟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汉、维语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拟声词,并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文学作品当中,虽然它们拟声的目的相同,但两种语言中拟声词的构成却有很大差异。本文就从汉维语拟声词的形态结构特点来进行一下简单对比,把汉维语拟声词从形态结构上分为单一式拟声词和复合式拟声词两类。

一、汉、维语单一式拟声词对比

单一式拟声词就是指由一个词素单独组成的拟声词。在汉语中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所以单一式拟声词就是指单音节拟声词(A式),如嘎、哈、哗等。在维语中主要是指单部式拟声词(X式),因为在维语中有时一个音节不能代表一个词,所以在维语中论音节不如论词素恰当。这类拟声词是由一个词素单独构成的,如bom、pars、pir、sim等。

1.汉语单音节拟声词(A式)。汉语中,单音节拟声词一般用来表示短促或突发的一次性声音。《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中有明确标示的)单音节拟声词共有55个,占拟声词总数的37%,按辅音充当单音节拟声词的声母出现频率顺序第一的是p共有6个;第二是c、d、h各有5个;第三是k、m、w、y、zh各有4个;第四是ɡ、s、t各有3个;第五是q只有两个;第六是b、j、x各有1个;第七是ɑ、e、f、l、n、o、r。由此可以排列出以下声母构成拟声词能力序列:

(1)p>(2)c/d/h>(3)k/m/w/y/z>(4)ɡ/s/t>(5)q>(6)b/j/x>(7)ɑ、e、f、l、n、o、r

这个序列共有7个构成单音节拟声词能力段,把能够构成4个拟声词以上的声母即第一、第二称为高能力声母;第三、第四称为次高能力声母;第五、第六称为低能力声母;第七称为无能力声母。

A式拟声词中78%都是“口”字旁,且都属于基本拟声词,即对客观声音的直接模仿。A式拟声词中还存在极少数的语音变体现象,也就是一种声音有多种语音形式表现,如嚓(ca、cha摩擦声)、吱(zhi、zi小动物的叫声)。

2.维语单部式拟声词(X式)。维语中单部式拟声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拟声词,其中包括单音节拟声词(一个元音)和多音节拟声词(两个以上)。在《维汉大词典》(2006民族出版社)中共收录359个单部式拟声词,占维语拟声词总数的47%,其中单音节拟声词230个,占单部式拟声词的64%,如bom、pars、pir、simp等,这类拟声词大多是摹拟单音的,而且声音由短、快、急、响的特点;多音节拟声词129个,占单部式拟声词的36%,这类拟声词大多是摹拟双音的,以摹拟状态和感觉的词居多,如karas、xarak、dɛldɛŋ等。

根据统计,构成单部式拟声词数量在30个以上的词首音是p、t、ʁ,各39、31、33个;数量在20个以上的词首音是ʤ、ʧ、 d、ʃ、k、ɡ、l、m、w各21、26、24、23、23、24、23、22、24个;数量在8个以上的词首音是q、h 、x各13、10、8个;数量在5个以下的词首音是ɛ、b、、r、z、s、ø、j各1、5、1、3、3、1、1个;不能构成的词首音有a、ʒ、f、n、o、u、y 、e、i。

根据上述统计也可以排列出构成拟声能力序列:

(1)p、 t、ʁ>(2)ʤ、ʧ、d、ʃ、k、ɡ、l、m、w>(3)q、h 、x>(4)ɛ、b、、r、z、s、ø、j>(5)a、ʒ、f、n、o、u、y 、e、i

这个序列共有5个构成单部式拟声词能力段,把能够构成30个以上的词首音称为高能力音素;能够构成20个以上的词首音称为次高能力音素;能够构成8个以上的词首音节称为低能力音素;能够构成5个以下的词首音称为次低能力音素;不能构成拟声词的词首音称为无能力音素。

这类拟声词大多是由单音节或双音节组成的闭音节词,只有个别是开音节词,如:mɛ、mø等。几乎所有的拟声词都是辅音开头的,以元音开头的只有三个:ɛlɛŋ、øhø、jalit。

维语单部式拟声词后可以加动词词缀la/lɛ、ra/rɛ、ilda/ ildɛ/ ulda /uldɛ、qira/kirɛ、ʃi构成动词。如:

ʁoŋ(嗡嗡声)+ ulda→ʁoŋulda(嗡嗡响)

维语单部式拟声词词尾重叠后加上idɛ够成副词。如:

ɡyp(扑通)+p+idɛ→ɡyppidɛ(扑通一声)

二、汉、维语复合式拟声词结构对比

汉语中复合式拟声词共有AA 式、AB式、 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D式、A哩AC式、A哩BC式9种形式,把它们概括成双音节拟声词和多音节拟声词,其中AA式和AB式为双音节拟声词,其余的为多音节拟声词。在维语中,复合式拟声词就是指双部式拟声词即有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拟声词,在结构上相当于汉语中的双音节拟声词,但两个词素之间必须要用“-”隔开,分为重叠式(X-X)、谐音式(X-χ)、对偶式(X-Y)三种。

汉语双音节拟声词包括AA式和AB式两种,占拟声词总数的52%;维语双部式拟声词包括重叠式(X-X)、谐音式(X-χ)、对偶式(X-Y)三种,这类词在维语拟声词中的数量较多,共400个,占维语拟声词总数的53%,汉维语双音节拟声词都是拟声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单音拟声词相比,都具有表现能力强和范围广的特点。

1.汉语AA式和维语X-X式、X-χ式。汉、维语中AA式和XX式拟声词都是单一式拟声词A式的一种完全重叠形式,都属于同音重叠,形式大致相同,使用频率高,表示一种声音的延续,如嘎嘎、咯咯、哈哈、ʤiriŋ- ʤiriŋ、dir- dir、sim- sim等。

在汉、维语中这种形式的拟声词中都有一些拟声词的组成部分不能单用。汉语AA式拟声词中有一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叠音词,不是单一式拟声词A式的重叠,它们形式固定,所代表的声音也比较固定,一般只出现在书面语中,如:朗朗、萧萧、飒飒等。这类叠音词与重叠词不同,重叠的词可以单用,而叠音的词不能分开使用。维语X-X式中的parak-parak(哄哄)、qah- qah(哈哈)仅仅摹拟重复出现的声音,如果不重叠就没有意义。

维语中还有一种重叠形式X-χ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重叠,但是不完全重叠,后一个词素和前一个词素在语音上相似或相近,因为两个部分常是双声或押韵的,所以称作谐音式拟声词,如kas-kus、xar- xur、par-pur、taraŋ-turuŋ、pak-puk、paraspurus、paŋ-puŋ等,它们后一部分的χ发生了音变且均为双声,从而引起了词义上的变化,如:taras- taras描述的是一种重复出现的声音:喀嚓喀嚓,而taras- turus描述的就是一种时强时弱的不同的声音:喀嚓——喀嚓。维语X-X式或X-χ式类拟声词名词化后还可以发生人称、数、的变化,这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如jamʁurniŋ ʃar-ʃurlɛri(雨的哗哗声)中的lɛri是复数形式,harwniŋ zalak-zuluqi中的i是人称变化(车子的叮铃声)。

2.汉语AB式和维语X-Y式。汉语中AB式拟声词和维语X-Y式都是由两个互不相同的词素组合而成的,但汉语中的A和B都是拟声词,而维语中的X和Y不一定都是拟声词,但意义相近,如ɑh-zar(呻吟声)、ɡyldyr-ʁalap(哐啷声)中的ɑh、zar、ʁalap都不是拟声词,这种形式的拟声词比较少见,而汉语中AB式拟声词比较常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53个,占拟声词总数的36%,这些拟声词用两个音节来摹拟一种声音是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声音有时听起来并不是那么清楚确切,往往需要把一个声音分成两个部分,而且多为双声或叠用,这样使声音更清晰、更形象。AB式拟声词表示的是一次性的、短促的声音,是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的母体,它的后面可以加“一声”“一下”“一次”等数量结构,但一定不能加“地”,如“树咔吧断了”绝对不能说成“树咔吧地断了”。

汉语拟声词中除了上述AA式和AB式,还包括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D式、A哩AC式、A哩BC式,其中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都是AB式拟声词的重叠,也是对AB式拟声词的一种扩展。而维语拟声词中没有以上几种形式。

根据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汉语拟声词的结构复杂且有规律性,维语拟声词的结构较简单,在形态结构上二者共有的结构是:A式——X式、AA式——XX式、AB式——XY式中,汉语特有的结构是: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D式、A哩AC式、A哩BC式,汉维A式、X式、AA式、XX式都很常见,而AB式中在汉语中常见,XY式在维语中却很少见,虽然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础的语言,但在拟声词中多音节却占多数,而维语是以多音节居多的语言,但在拟声词结构中却没有明显优势。而维语拟声词的构词能力比汉语拟声词的构词能力强,而且应用灵活。维语的拟声词富于形态变化,单部式拟声词之后加上la/lɛ、ra/rɛ、ilda/ ildɛ/ ulda /uldɛ、qira/ kirɛ、ʃi等词缀就可以派生为动词和副词;维语拟声词名词化后有名词人称、数、格的变化,jamʁurniŋ ʃar-ʃurlɛri(雨的哗哗声)中的lɛri是复数形式,harwniŋ zalak-zuluqi中的i是人称变化(自行车的叮铃声)。这些现象在汉语拟声词中是不存在的。

因而,汉、维语两种语言中虽然都有大量的拟声词,并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文学作品当中,而且它们拟声的目的相同,但两种语言中拟声词的构成却有很大差异。

[1]哈米提.铁木尔.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2]马俊民,廖泽余.维汉词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3]陈世民,廖泽余.现代维吾尔语[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4]马德元.汉维对比词汇学[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

[5]刘珉.汉维共时对比语法[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6]张玉萍.汉维语法对比[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7]张明芹.AB式象声词的重叠形式研究[D].2006.05

[8]马德元.汉维语词的结构形式对比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00.3

[9]莎妮亚·凯穆拜尔.维吾尔语中词的重叠[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

ISSN2095-6711/Z01-2015-10-0262

猜你喜欢
维语词素单音节
对比语言学视野下的维吾尔语与朝鲜语音义相近词比较初探
浅析维语口语技能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