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门县为例探讨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网建设

2015-03-31 20:24闫生义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门县

摘要: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国土、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为满足新形势对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需要,国家和省对“十一五”沿海防护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三门县为例对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网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海岸基干林带建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防护林布局;三门县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S7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2-008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2.043

1 调研方法

结合综合核查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相结合的办法开展调研。

2 调研结果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建设总体布局是按“三道防线”相辅相成的思路层层设防。第一道防线是沿海基干林带,布局在沿海乡镇,涉及38个县(市、区),由沿海基干林带、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组成。第二道防线是平原农区和城镇防护林网,布局在沿海基干林带与山地丘陵防护林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涉及包括沿海县的56个县(市、区)的城镇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组成。第三道防线是山地丘陵防护林,布局在近内陆一侧,涉及50个县(市、区),由生态公益林、高效生态林业基地等组成。

通过对沿海防护林的总结,山地丘陵防护林建设相对较好,沿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网建设中问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林渔”和“林农”矛盾上。沿海岸基干林带主要受滩涂养殖业的影响,四个沿海县、市同样受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但在林渔矛盾上各不相同。嵊泗县由海岛组成,以渔业为主,沿岸为深海,不具备滩涂养殖的条件,沿海防护林建设与当地渔业无交叉。其他三个县、市均涉及新围海涂及滩涂养殖的情况,均存在滩涂养殖与沿海防护林建设之间的“林渔”矛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主要由于地少造成争地的“林农”矛盾。由于三门县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建设均具有代表性,因而决定在该县开展典型调研,以三门县为例,探讨沿海防护林工程林带、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为地方加强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建设的管理和国家长防林工程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2.1 三门县概况

三门县位于浙江东部沿海,台州市东北部,全县陆地面积101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近100公里,辖10镇4乡1个国有林场,511个行政村,总人口40.25万人。林业用地面积642平方公里,是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46.9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4.5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9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705元。县内交通便利,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内有省道岭三公路、黄泗公路、石亭公路、关浦公路等,公路、水路运输发达,航运产业兴隆。该县地处亚热带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丰富,适宜农作物、林木、水果生长,但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产量极不稳定,是全国有名的青蟹养殖之乡。

2.2 三门县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的建设现状

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三门县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的建设状况,调研结果综述如下:

1991年三门县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正式启动,1994年全县实现了“灭荒”达标,1996年基本实现海岸基干林带合拢,1998年跨进了“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行列,2000年实现了十年绿化达标。2001年以来,狠抓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和高标准平原绿化两大工程,共投入沿海防护林工程资金800多万元,完成山地造林2.98万亩,平原绿化0.31万亩,封山育(护)林29.65万亩,低效防护林改造1.17万亩,全县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并在防灾减灾和农业增效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1997年11号台风袭击台州时,在肆虐的风暴潮面前,高大的防护林树木挽回了三门县10多位群众的生命,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救命树”;2002~2004年先后遭受台风森拉克、云娜袭击,在境内肆虐长达15个小时, 2004年“云娜”台风过后的随机抽样调查,林网内的柑桔平均落果率、断枝率分别为3.4%、1.3%,而没有林带保护的其他桔园平均落果率、断枝率分别为32.3%、12.0%;2005年又相继遭受台风“海棠”、“麦莎”、“泰利”和“卡努”四大台风袭击,台风中心先后穿越台州等地市,登陆时近中心的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致使房屋倒塌、堤坝护岸损毁、堤防决口多处,防护林带反复遭受台风的袭击,导致断带、缺损严重,原有海岸基干林带过半受到重创。

浙江省通常海岸基干林带标准是主林带为4~8行,农田林网建设为1~2行。由于三门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三分)、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仅4500元),虽然政府和群众或多或少都知道防护林具有抗击台风及海浪潮的作用,但由于利益驱使,林农、林渔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沿海岸基干林防护林带多建在新围海造田的海涂上,政府将新围海涂的造林权划归水利部门。水利部门重渔业轻林业,在三门县蛇蟠镇调查时现地仍有两家养殖户在新围海涂地上用挖掘机开挖养殖塘,在新围海涂地上发展养殖塘的同时营造的林带偏窄,林带多依堤坝而造,其宽度不足5米,在实施海岸基干林带时以2~4行的居多,农田林网以1行的居多,且多数海水养殖塘又与林带相邻,反盐碱及人为活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三门县是全国有名的青蟹养殖之乡,1999~2004年累计营造林带林网面积近3500亩,从消灭宜林荒山到全面绿化,从平原绿化到海防林建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沿海防护林在先后遭受多次台风的袭击时,在防灾减灾和农业增效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检查结果暴露出的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林农、林渔用地矛盾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1)对新围海涂放任滩涂养殖;(2)海岸基干林带宽度不够;(3)农田林网建设标准低,树种单一,林分质量差;(4)遭历年台风的袭击破坏,林带林网不完整,缺株断带严重。以上问题充分说明了地方干部群众和有关部门对海防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进行无序开发,致使沿海林带林网的建设出现举步维艰、只减不增的现象。

3 关于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建设的建议

3.1 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海岸基干林带宽度应在100~200米,而浙江省通常海岸基干林带标准是主林带仅为4~8行。建议浙江省将海防林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作为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抓。尽快出台沿海防护林体系营建、保护、监管和湿地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从用地、资金、政策和管理上做出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沿海防护林建设用地矛盾,规范滩涂种植养殖,遏制无序开发。

3.2 加强科技投入,修复残损林带

应在选择沿海适生树种及抗盐渍化树种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抓好现有海岸基干林带缺株断带的修复和完善工作。同时完善新围垦滩涂及堤坝的规划、绿化,进行有序养殖,为防护林建设留下足够空间,加大滨海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力度,大力发展红树林,构建一个树种类别多、林相景观美、防护功能强、综合效益高、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的沿海防护林体系。

作者简介:闫生义(1966-),男,青海西宁人,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责任编辑:黄银芳)

猜你喜欢
三门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人”培育问题研究
千舟竞发
三门县“淘宝村2.0”发展思路探析
浙江省三门县公安局健跳派出所:深入工地“讲毒害”
三门县全面实施农村困难党员“安居工程”
三门县成立浙大博士生实践基地为亚热带植物园建设引进“智囊团”
三门启动亚热带植物园引种工作
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考核组赴三门考核河道保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