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动五环”模式撬动课改

2015-03-31 18:29陈锡全梅春寿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激情状态智慧

陈锡全++梅春寿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让学生依恋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心灵栖息的圣地?

打造激情的课堂。课改强调三维目标,其中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改强调以学定教。而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存状态六个方面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在激情燃烧的课堂中才有真心的笑声,真诚的赞美声,真实的惊讶声,才有心灵的碰撞。课堂才能为他的生命带去深刻的改变。

课堂需要激情,那么教师课前就要酝酿激情。一方面课前要充分备课。教师对教材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流程如何设计,怎样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上哪个时段学生容易疲倦,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特别是对问题的精巧设计。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对话被强化了。每节课至少要设计一至两个有价值、开放、思维性较强的问题。一名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组织起来,不能把学生无序的、“无理”的问题智慧地引向深入,就很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激情。另一方面要精神饱满地进课堂。教师从跨进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教室的气氛,并为此节课确定了情感基调。所以,教师要在上课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愉悦的心情,饱满的情绪,得体的仪表走进课堂。

课堂上的激情还得益于教师的适时导入。课伊始,趣即生。利用语言、音乐、悬疑、情境创设和互联网等导入新课。另一方面要与学生激情互动。课堂不应只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单向传递的活动,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互动双向对话。他们通过对话,或非语言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这种互动中更需要激情。

打造尊重信任的课堂。课改最根本的改变在于师生关系与互动模式的重建。教师眼里的学生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平等的公民。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平等的,包括人格,对话,交往等。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给予尊重,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经验;尊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不同个体的经验。特别是尊重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学生不能急躁。教师应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对他们进行规训和教化。

尊重信任学生,还要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包括座位的编排和调整、班干部的选举、课堂发言展示的机会、体验的机会、给予的期待、社会实践活动等的均等。尊重信任学生,还不能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控制作业量,尽量少布置重复机械的抄写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校正等。每一节课,教师激励的目光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停留,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并得到提高。

打造质疑生成的课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听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夏夜多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怎样帮助水草上的小蚂蚁上岸回家。激烈讨论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怯生生地说:“小蚂蚁是怎么到水草上去的呢?”教师没有对这个突兀的问题置之不理,而是紧接着引导学生一起思考讨论这个问题。质疑生成的新课堂包括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预设之内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奇迹发生。

质疑生成的课堂不仅要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还要求教师有开放之心。新课改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那么教师应该有一个开放的态度。包括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案学案、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的教学方法、开放的学法指导等。

学生依恋的课堂还应该充满智慧和善良。要用智慧武装善良,用善良包装智慧。养成习惯、塑造性格、修炼人性,这才是课堂追求的,这才是课改的出发点。

(作者系潜江市教育局园林分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激情状态智慧
状态联想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智慧派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