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4例

2015-03-31 03:30谢晓文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缬沙坦

谢晓文

摘要:目的 观察和研究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并治疗的7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7例,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研究组总有效率91.89%明显优于对照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心胸比、LEVF等数据研究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5例(13.51%)优于对照组11例(29.73%),(χ2=5.871,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CHF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关键词:缬沙坦;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会发展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导致死亡。将血管紧张素转换为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重要的治疗药物,酶抑制剂(ACEI)其中的β受体阻滞剂已从治疗该病的禁忌药成为治疗方案中必用药。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也逐渐的应用在该病的治疗中[1]。本研究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并治疗的7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45~77岁,平均(51.4±5.2)岁。根据心力衰竭NYHA诊断标准划分,9例II级,22例III级,6例IV级;对照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46~78岁,平均(51.8±4.7)岁。根据心力衰竭NYHA诊断标准划分,10例II级,20例III级,7例IV级;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的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电解质紊乱、肾功能障碍、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洋地黄(Digitalis)、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另外有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需给予降糖、降压等药物辅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中附加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缬沙坦60mg/d,在睡前服用,依那普利10mg/d,1d分3次服用。14d为1疗程,需连续治疗7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及心胸比例等情况。

1.4疗效判定[2] 本研究参照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治疗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心功能恢复2个级别,但未达到Ⅰ级标准;有效:心功能恢复1个级别,但仍未达到Ⅰ级标准;无效:心功能未达到1个级别且心衰症状改善不明显。

1.5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见,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研究组总有效率91.89%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胸比、LVEF等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胸比、LEVF等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心胸比、LEVF等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 研究组出现5例(13.51%)不良反应,胃部不适3例,头晕2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11例(29.73%)不良反应,干咳10例,肾功能损害1例,于第5w退出研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见研究组优于对照组,(χ2=5.871,P<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的实质为心室的重新建构,激活神经内内分泌细胞因子两方面。由于患者的心脏排血量降低,导师肾脏血流量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后血管紧张素水平大幅提升,并刺激交感神经产生醛固酮(Aldosterone),而醛固酮在提高血流量的同时加重了心脏的负荷,最终造成了新功能受损、血管顺应性降低的后果。将血管紧张素转换为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重要的治疗药物,酶抑制剂(ACEI)其中的β受体阻滞剂已从治疗该病的禁忌药成为治疗方案中必用药。

依那普利可在长时间作用于体循环将血管紧张素转化为酶抑制剂,缓解并改善患者心衰的状况。缬沙坦属于非肽类中兼具竞争性和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I结合后,极大的提高了血管紧张素II型的受体的选择性,达到一定的受体水平后便可切断血管紧张素I所产生的心血管效应,缓解心衰的状况[3]。本文中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可知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0.27%,(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胸比、LEVF等数据研究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发生5例(13.51%)优于对照组11例(29.73%),(χ2=5.871,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CHF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参考文献:

[1]宋克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61例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4).

[2]杜社教.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2).

[3]刘可征,徐立松.依那普利与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50-1652.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