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

2015-04-01 22:1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山西大学汉语言应用型

朱 璞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文化传播系,山西 太原 030031)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

朱 璞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文化传播系,山西 太原 030031)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提出了人文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的确定需要立足于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我们课题组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考察对象,结合其他独立学院的情况,采取了调研、召开座谈会、回访毕业生等方式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确定了主要就业岗位群,并对这些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以人文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时就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意见。

一、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的建构必须考虑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现状和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

1.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宽,根据我们的调研和走访,近几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除部分毕业生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外,大部分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师和一些培训学校的教师、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企事业单位的文员等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受到了冲击,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新闻、广告、文秘、文化产业管理)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独立出来之后,职业定位相对比较泛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2.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根据这一规定,近几年来,独立学院纷纷把应用型本科当作自身的发展定位,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定位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理念、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着力培养应用型教师教育人才,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培养的是优秀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且符合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总之,山西省八所独立学院都将“应用型人才”确定为培养目标。再来看其他省的情况,李光红调查了湖北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情况,调查对象是20所能检索到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调查结果:“其中19所独立学院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将培养目标一般地定位于‘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独立学院就有9所,占此次调查对象的37.5%。”[1]总之,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在办学定位的具体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几乎所有研究者都认为,独立学院作为填补学术型高校和技能型职业院校间空白的第三类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目标应该是介于学术型和职业技能型之间,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要服务。”[2]

二、科学定位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界已多有讨论,多数学者建议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但这一提法虽符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却未能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以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何为人文应用型人才?南华大学文法学院的陈吉猛认为:“人文应用型人才是融人文性与应用性于一身的人才,是将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一定的工作技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从而造福于社会的人才。”[3]

具体来说,人文应用型人才具有“人文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首先是人文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性,一方面体现在知识层面,即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即受古典与现代人文精神的熏陶,关心和改善人类的精神生活。其次是应用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不同于“教一招用一招”的实用性技能,而是指手段和目的两方面的应用性,前者指具有较高的口头表达及书面写作水平,理解、鉴赏文学与文化的能力,现代办公能力,掌握相关行业的专业技能等;后者指把自身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转变为对工作的态度、方法和能力等,进而能对周围乃至全社会产生影响,进行人文塑造。在处理“人文性”与“应用性”的关系时,“我们既不能因强调应用而忽视了素质培养,也不应因强调专业素养而忽视了职业技能培训,应该两条腿走路。”[4]

总之,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文应用型人才应是既掌握人文知识,具备人文素质,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迅速就业的知识分子。

三、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突破,以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

1.以人文性、应用性为主线,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夯实专业基础,增强人文素质。人文应用型人才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不能为了“应用”而削减基础理论教学课时。因此,该院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继续开设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保证专业基础课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确保核心课程的同时,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酌情增设了“中国思想史专题”“民间文学”“东方文学导读”“电影赏析”等富有人文精神的专业选修课程,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2)方向分流,特色培养。在夯实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对专业进行方向分流。目前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有两大模块:一是考研模块,考虑到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时选择考研升学,该模块主要提升专业知识理论、训练科研能力,开设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专题等课程。二是教育与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科研的能力,开设有语文教材教法、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另外,针对目前较热门的公务员考试,在下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考虑增设公务员考试模块,开设申论分析、行政能力测试等相关课程。其中,考研模块侧重人文性培养,而教育教学模块和公务员考试模块侧重应用性培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模块。

2.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环节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国防教育(第一学期)、学年论文(第六学期)、专业见习(第七学期)、毕业论文(第八学期)、毕业实习(第八学期)。其中,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最受重视。文化传播系在这些基本的实践环节之外,还实施了“知能攀登工程”,开展了“提升四项基本能力”等系列活动,着重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1)实施“知能攀登工程”。“知能”即知识与能力;“攀登”指学生确立目标、努力实践的过程,“知能攀登工程”是贯串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成才计划和奋斗目标,也是引导、管理学生成才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此项工程既强调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注重能力的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能攀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课程学习,学生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以及自己的基础来制定分学期学习成绩目标和四年学习成绩总目标;②知识拓展,要求每个学生制定每学期课外书阅读计划(系里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各专业拓展书目),争取在某一领域内扩展、深化知识,形成自己的方向,为高年级分流培养打好基础;③能力提升,每个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确定自己能力训练的着重点(专业能力、自学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等),并制定提升能力的具体计划与措施;④素质培养,每个学生按照系里制定的“素质培养指导纲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注重养成教育,把素质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开展国学教育、课外读书等系列活动。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人文精神教育落到实处,除了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类课程以外,还应该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比如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古典文化精粹,在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义国学,湖畔文学社开展了“礼之行,禅之心”大型国学系列活动。①国学讲解及诵读,由湖畔文学社定期向同学们推荐经典国学书目,并选拔优秀同学进班级讲解国学的有关篇目,再由浩然辩论协会的同学进班带领同学们进行经典诵读;②组织同学观看国学主题电影,如《赵氏孤儿》《墨攻》《孔子》等,将国学影像化,并在系刊《湖畔风》上开辟相应的国学影视评论专栏;③邀请省内研究国学的学者专家来校开展讲座;④排练大型国学话剧《李清照》,由湖畔文学社向全体大一同学招募话剧演员,演绎李清照与词相伴的一生,使同学们在话剧表演中深刻地体会与理解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真正将国学注入大学生的心中。

为落实学院“知能攀登工程”,引起学生们对读书的重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开展了“点燃读书激情,品鉴百味人生”寒暑假读书系列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年中至少阅读五本书(其中,人文素质类书籍至少三本、相关专业书籍至少两本);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完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含本书内容简介、书中经典语句和段落摘抄、个人读后感);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跨年级交流和班内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交流假期读书心得。

(3)开展“提升四项基本能力”的活动。“四项基本能力”即写字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办公能力。此项活动立足于独立学院重实践、重应用、重能力这一人才培养特色,是把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化、明确化的一项活动。

“写字能力”是指具备书写规范的钢笔字,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简化字的能力。在经过系统写字练习之后,提倡学生分专业进行专项练习,比如汉语言专业今后有从事教师行业的同学,可相应地开展国家教育部对师范生要求的必备素质能力——“三笔字”(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的深入培训。此项活动开展时间为大学第一学期,举行“写对常用字,告别错别字”汉字听写比赛、“搜索错别字,全校大扫描”活动板书比赛等。“说话能力”是指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级别要求,并强化即兴说话、演讲能力。活动开展时间为大学第二学期,此项活动由山西大学商学院的辩论协会组织开展并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定期举办各种比赛(即兴演讲、辩论赛),为同学们提供锻炼、展示自我的舞台。“写作能力”是指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备常用的公文、应用文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学写作能力。活动开展时间为大学第三学期,由山西大学商学院湖畔文学社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专业间写作能力竞赛活动,举办公文写作比赛,将每期的优秀作品以展板形式在全系展出,供相关专业的同学交流学习。“现代办公能力”是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具备现代办公中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活动时间为第四学期,通过举行计算机操作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开展此项活动,要与专业特色和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完善课外学分制相结合,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以“全覆盖、抓重点、重实效、求持久”为基本要求;活动的实施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主题班会、能力测试与比赛等。总之,要尽量克服空泛、空谈,做到能力培养具体化。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应用型人才,就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应用素养。独立学院的教师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山西大学商学院高级职称教师数量较少,而且大部分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年龄偏大;中级职称绝大多数为硕士研究生,年龄层次单一,大多在40岁以下;尚无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针对以上问题,学院着重从校内、校外两条途径培养师资队伍。

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以培养、扶持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同时抓,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进行纵向、横向比较,重在提高,每学年第二学期举办青年教师科研报告会,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作科研报告,传递学术信息,传授科研经验;每学期期初、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教师;执行三级(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师)听课制度,一起探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院支持教师外出参加会议、培训等;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相关企业进修、培训、实践等;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以完善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4.进行教改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课堂之上。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改探索,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学院于2011年至2012年,掀起了一轮教学改革探索的热潮,详细制定了实施方案,发放学习资料,各教研室展开讨论,教师个人撰写教改计划,最终反映在教学中,效果良好。

教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①更新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查阅专业书籍、文学刊物,不断更新教案,补充教学案例;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作学术讲座,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在教学中引入科研,激发学生思考。②探索教学方法。在文学类课堂上,增加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自编课堂情景剧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开展诗歌诵读赏析会、诗词背诵、举行“我最喜欢的作品”的演讲会,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并进行讨论等。在语言类的课程上,开展纠正学生方言、搜集整理并分析社会上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的活动。③改革作业、考试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增加了课件制作分数和学生讲课表现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在期终考试内容上,由过去偏重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转向侧重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上,除传统闭卷考试外,努力尝试开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即兴口试、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不能搞突击、更不能走形式,要把一些成熟的做法变成长效机制和常态要求。

5.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

针对现行综合评价体制中出现的以成绩为主、忽视创新能力,评价笼统、缺乏细则,教师自主打分、主观因素多等漏洞,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生人文应用素质培养的评价体制。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之时,除了传统的知识考核外,还应增加能力测评,为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结合“知能攀登工程”“提升四项基本能力”等特色活动,制定了《文化传播系学生课外学分必修学分实施办法》,该办法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1)内容的全面性。在课外学分测评中设置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创新与创业实践、技能培训等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项目;设置了个人修养与素质、文化艺术、素质拓展(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知能攀登工程”、“四项基本能力”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创新思维能力的项目,可使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更加合理从而促进大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

(2)评价的客观性。评定学分的流程:①每学期初,学生本人申请上一学期的课外学分并填写草表,上报班级测评小组,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②班级测评小组结合院、系、班级提供的材料,进行初评;③公示初评结果;④最终评审机构确认签字盖章。这一流程改变了以往测评的随意性与主观性,建立了由学生自评、班级测评、评审领导机构审核确认三级评价制度,增加了测评的客观性。

四、结 语

总之,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时间来检验。各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走出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之路,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1]李光红.对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基于对湖北省独立学院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05,3(6):70.

[2]陈剑波,叶瑞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80.

[3]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

[4]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72.

【责任编辑 曹一萍】

Training Strategy of Humanistic and Applied Talent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Taking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u Pu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Connunication,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China)

The necessity of training humanistic and applied talent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is analyzed,based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graduates and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It proposes that,this kind of talent is the objective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The training strategies are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arrang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scientifically,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formulating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etc.

independent college;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manistic and applied talent

G 648.7

A

2095-5464(2015)06-0788-05

2015-05-10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GH-13140)。

朱 璞(1983-),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山西大学汉语言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山西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脱靶篇
捧杀篇
“取舍”篇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