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鹭宾《文心雕龙讲疏》述略

2015-04-02 01:42陈开林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

陈开林,李 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包鹭宾《文心雕龙讲疏》述略

陈开林,李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分析了包鹭宾《文心雕龙讲疏》的具体内容,从揭橥刘勰之隐微、探寻《文心雕龙》之结构、条辨前人之得失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在《文心雕龙》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包鹭宾;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讲疏》; 龙学

梁代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者。清代黄叔琳曾言:“刘舍人《文心雕龙》一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苞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1]2近人梁启超(1873—1929)曾为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作序,亦称“求其是非不谬,华实并隆,析源流,明体用,以骈俪之言,而有驰骤之势,含飞动之才,极瑰玮之观者,其唯刘彦和之《文心雕龙》乎?”[2]二人对《文心雕龙》可谓推崇备至,足见其在传统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然而,由于时代久远,《文心雕龙》在流传过程中,文字颇多错讹;加之内容丰瞻,旨趣深邃,因此,历代学者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或从文献的角度校正字词,笺释文句;或从理论的高度寻绎文旨,阐发义理。

随着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文心雕龙》的研究蔚为大观,学界每以“龙学”称之。清代为《文心雕龙》研究的“大成时期”[3],晚清民国承其余绪,研治《文心雕龙》的学者极多,成果极为丰硕。其中,李详《文心雕龙补注》、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等书,均为“龙学”史上的典范之作,迄今蜚声学界,泽被后人至深。

然而,与这些熠熠生辉的学人相比,民国时期尚有一批学者,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时代尘封,声名不彰。他们的著作或生前未刊,或残缺不全,不为学界所知,趋于被世人遗忘。就《文心雕龙》而言,刘咸炘《文心雕龙阐说》[4]、包鹭宾《文心雕龙讲疏》等书,虽篇幅无多,但精见迭出,迄今未曾引起学界关注。如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5]、张文勋《文心雕龙研究史》[6]备列民国时期《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对刘、包二书则只字未提。李建中主编《龙学档案》中的《百年龙学论著提要》[7]收录20世纪龙学论著246种,亦未著录刘、包之书。二书的学术价值,亟待发掘。笔者拟对包鹭宾《文心雕龙讲疏》一书略作评述,以期引起学人关注。

一、包鹭宾及《文心雕龙讲疏》

包鹭宾,字渔庄,1899年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20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毕业,1931年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抗战爆发,随校迁移至广西桂林,后又迁至云南大理。1944年8月8日,因病逝世于大理闻喜镇,时年45岁。先生一生治学育人,孜孜不倦,同仁称其“早年志学,聪颖绝伦;壮岁为师,诱掖无倦”[8]。沉潜艺林,好学深思,对经学、史学、文学均有精深造诣。生平著述有《经学通义初稿》(上编)、《文心雕龙讲疏》(残稿)、《老子述义》《韩昌黎年谱》《读韩三考》等[9]297-305。其主要作品今由马敏、付海晏、文廷海整理,收入《包鹭宾学术论著选》一书。

《包鹭宾学术论著选》所收《文心雕龙讲疏》(下文简称《讲疏》)乃据作者手书残稿整理而成。手稿除正文部分外,尚有多处眉批,则此书系未成之稿,因此,书中无序跋等相关文字。包佶《包鹭宾先生生平事略》称:“(先生)主要担任高年级的‘诸子研究’ ‘尚书研究’等专书课程,也为低年级讲授《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艺论》等文学理论课”[9]300,则此稿当为先生授课所作之准备。书名为“讲疏”,亦含此义。由于资料的匮乏,写作的具体时代不详。

刘勰《文心雕龙》凡50篇,《文心雕龙讲疏》今存六篇,依次分别为《序志》《原道》《宗经》《正纬》《辨骚》《明诗》。就体例而言,包鹭宾研治《文心雕龙》,乃仿效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体例,运用札记的形式,逐篇予以评点。黄侃在《题辞及略例》中指出:“近为讲说计,自宜依用刘氏成书,加之诠释。引申触类,既任学者之自为;曲畅旁推,亦缘版业而散见。”[10]每篇篇首有概论,然后对文中字句予以疏证和阐发。《文心雕龙讲疏》和《文心雕龙札记》的体例如出一辙。

参考文献书后依仿《经学通义初稿》,附有《版本与》[11]174-177,备列古今《文心雕龙》的刻本、校本、评点本。日本林木虎雄、冈白驹校本亦见著录。此外,还有征引《文心雕龙》的类书、考订《文心雕龙》的笔记等。当然,书中所参考、征引的文献,尚有《版本与参考文献》漏收者。如《序志》篇“自生人以来”[11]131“辞训之异”[11]135,均征引了刘永济的校勘成果,而《版本与参考文献》中并未提及。即就已言及的版本、参考文献而言,版本搜罗之全,书籍征引之富,足见先生研治《文心雕龙》用力至勤。

二、揭橥刘勰之隐微

台湾学者李曰刚曾指出晚清时期《文心雕龙》研究的特征,称:“民国鼎革以前,清代学士大夫多以读经之法读《文心》,大则不外校勘、评解二途,于彦和之文论思想甚少阐发”。他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作过高度评价,“黄氏《札记》适属稿于人文荟萃之北大,复于中西文化剧烈交绥之时,因此《札记》初出,即震惊文坛,从而令学术思想界对《文心雕龙》之实用价值、研究角度,均作革命性之调整。”[12]《讲疏》乃有意仿效《文心雕龙札记》而作,因此,包鹭宾也非常注重文论思想的阐发。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中的“文心”,刘勰在《序志》篇指出:“文心,言为文之用心也”。学者一般也只是敷衍刘勰之说,然而,包鹭宾对此颇有引申。他说:

“文心”一名,实含二义:言为文之用心,一也;言文章之心,二也。《孟子》曰:“心之官则思。”《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用则神明以生,文成而作者之精神思意以见。扬子云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是也。彦和所引“王孙” “巧心”是指第一义,“涓子” “琴心”是指第二义。……为文之用心者,所以示作者以涂术言;文章之心者,所以抉文章之利病。盖斯二者,而后《文心》之义始足[11]128。

“文心”一词,直接关系到《文心雕龙》整本书的构建。包鹭宾在综括《文心雕龙》全书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指出“文心”的两重含义,可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文中引用《孟子》《素问》《法言》诸书以为佐证。并以《史记》所载“(司马)相如以琴心挑”卓文君为例,认为“‘琴中’即‘琴心’,亦即鼓琴者之心之所寄也”,以“琴心”类推“文心”,论证新颖而准确。

再如“原道”。古人著作中以《原道》名篇的较多,如《淮南子》《文心雕龙》,韩愈、章学诚《文史通义》等,然持论各异。刘勰《原道》究为何意,历代学者也有不同理解。包鹭宾认为:

彦和之意,大抵与《淮南》同。惟《淮南》推原道体,包裹天地,亭毒万物。彦和则祗推文章之本原于道而已。道者非他,自然之谓耳。其后韩愈作《原道》篇,以“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以仁义为道德之实。……然与彦和《原道》命篇之意,截然不同[11]142。

《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云:“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13]。”包鹭宾指出《文心雕龙》的“原道”与《淮南子》有相通之处,并进而指出二者的不同。同时,对韩愈及其弟子“文者,贯道之器也”的主张做出了评判,认为韩愈所原之道,和刘勰所指乃“名同实异”。

此外,包鹭宾对刘勰持论的依据、刘勰的论文主旨等均有申发。如《明诗》篇“五子咸怨”一句,包鹭宾历举《墨子·非乐》《竹书纪年》《国语·楚语》《水经注》《史记·夏本纪》文本记载的差异,认为刘咸炘乃是用伪《古文尚书》而立论[11]170。《序志》篇“《周书》论辞”数句,包鹭宾总结刘勰论文根本为“体要”,进而言明“盖欲使文不离本,免于讹滥,惟在于能之体要”。这些议论都是在贯通刘勰思想,综合传统学术流变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颇为精审。

三、探寻《文心雕龙》之结构

《文心雕龙》乃为精心结构之作,体系非常完整。刘勰在《序志》篇曾对全书体系做过整体的概括,称:“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上篇以上,纲领明矣。……下篇以下,毛目显矣。”[1]727后人对《文心雕龙》作整体观照时,也都是推衍《序志》之说。其中,学者犹喜编制表格,囊括全书篇章,使得整本书的内容较为醒目地呈现出来。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1]4-5、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14]等。包鹭宾也做过这方面的梳理。《文心雕龙讲疏》的附录部分,有“《文心雕龙》之组织”一栏。包鹭宾所说的“组织”就是常说的“体系”。《序志》为全书总序,故不作论述。

“组织”包含粗分和细分两部分。就粗分而言,包鹭宾指出:“上篇——文史。原文章之流变。下篇——文论。论文章利病及其利病之由”。以“文史”和“文论”来概括《文心雕龙》的上下篇,用词较为新颖。细分部分条列较为明晰。包鹭宾将全书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原文学之本原、论文学之宗主、明文学之体变、论文学之创作与修养、论创作之本领、论文辞之修饰、论文学之批评。并且将49篇文章按类进行了分配。这个分类应该是在包鹭宾具体注解《文心雕龙》之前就已完成。《明诗》篇中,包鹭宾提出:“自此以下至于《书记》,依文体以为铨释,《辨骚》以上则明文章之总原。”立论与此完全吻合。与前贤相比,包鹭宾的分类更加细致。通过包鹭宾的分类,突出了《文心雕龙》一书的系统性;同时,也为全面、深入研究《文心雕龙》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参照。

包鹭宾不仅对全书有总观,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具体的篇章里,也下过一番考索的功夫,探析文章的结构。《序志》篇中,刘勰提出“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1]727。包鹭宾将刘勰的分类具体引入到了《明诗》篇。《讲疏》云: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此释名以章义)[11]169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以上原始以表末也)[11]171

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此选文以定篇也)[11]172

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以此敷理以举统也)[11]173

《明诗》至《书记》共20篇,包鹭宾归入“明文学之体变”一类。在《明诗》篇总评中,包鹭宾也指出“《明诗》以下始为专论”。刘勰认为上篇“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并且提出“表末” “章义” “定篇” “举统”四端,作为纲领。包鹭宾即以《明诗》为例,按照刘勰的纲领进行了区分。由于“明文学之体变”一类的篇章,《注疏》中仅有《明诗》一篇,包鹭宾推衍刘勰之说由此可窥一斑。

四、条辨前人之得失

历代累积的《文心雕龙》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得失互见。其中,学人正确的结论可以为后人所取资,持疑义的推论也可供后人证实;同时,论断的不足及错讹,又可以成为后来者补充、纠正的研究对象。包鹭宾著书时,对前人及同时代人的成果多有引用。

一方面,在疏证《文心雕龙》时,他直接援引相关正确的论断。如《原道》篇“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一句,《讲疏》云:

范注曰:“周易音义:‘文言,文饰卦下之言也。’《正义》引庄氏曰:‘文谓文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黄先生侃曰:“此二说与彦和意正同。”按:黄、范之说是[11]143。

包鹭宾认为黄侃、范文澜之说是正确的,因此,径直加以征引,以佐证己说。

同时,对于前人所持疑义,包鹭宾往往援引新的材料,加以辨证。如《序志》篇“莫非经典”一句,《讲疏》云:

黄校云:“非”一作“外”。按:作“外”是。“五礼”“六典”云云,本非经典,然经典所载莫外乎是[11]132。

黄叔琳校文,未下断语。包鹭宾结合《序志》前文“五礼资之以成文,六典因之以致用”,对黄叔琳的校文予以证实。

另一方面,对于前人的不足和错谬,包鹭宾则予以补正。书中对纪昀评语多有批驳。如《序志》篇“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一句,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云:“此与后章‘文绣鞶帨,离本弥甚’之说,似有差违。实则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贵修饰,特去泰去甚耳。”包鹭宾对黄侃之说亦有微词。《讲疏》云:

按:黄氏谓彦和“以为文章本贵修饰”,甚是。惟谓其在“去泰去甚”,似当有一间未达。《情采》篇云:“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乎辩说’,谓绮丽也。”《神思》篇赞云:“刻镂声律,萌芽比兴。”《风骨》篇云:“孚甲新意,雕画奇辞。”其他《丽辞》《声律》《事类》《夸饰》诸篇,莫非讲求雕画刻镂之事,何尝以“泰”、“甚”为过?至若晋宋以后,极貌写物穷力追新之作,在彦和视之,盖所谓浮诡讹滥,非特泰甚已也。浮诡讹滥之离本。本者,性情风骨之谓也。有性情,有风骨,则刻镂雕画正文家之要事,否则浮诡讹滥而已[11]129。

针对黄侃《文心雕龙》中的论述,包鹭宾首先肯定了“以为文章本贵修饰”的提法。同时,征引《文心雕龙》中《情采》《神思》《风骨》《丽辞》《声律》《事类》《夸饰》诸篇的文字,对黄侃“去泰去甚”的论断予以驳斥。进而从文学演进的角度,结合晋宋时期“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文章,指出其特性是“浮诡讹滥”,这与文家要事的“刻镂雕画”有根本区别。持论谨严,论证充分。在《原道》篇中,包鹭宾对此亦有深入的阐发,指出“彦和虽疾齐梁以来文章讹滥,特病其文胜于质,辞浮于情耳,非斥其藻饰雕绘也。”[11]142可谓再三致意。

晚清民国时期时局变迁,风云际会,学术亦随之流转。这一时期的学人,身历新旧文化的濡染,一方面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又拉开了近代学术的序幕。传统的学人依然恪守着前贤的治学路径,从事自己的研究。包鹭宾先生即是这一类学者。从其生平著述而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先生遽而辞世,以致其讲授《文心雕龙》的文稿终未成书,可谓学界之憾事。然就其残存部分而言,足以窥其一斑,价值不容忽视。笔者略述其大略,尚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

[1]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2] 范文澜. 文心雕龙讲疏[M]. 天津:新懋印书局, 1925:1.

[3] 刘业超. 文心雕龙通论:上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01.

[4] 陈开林,冯之. 刘咸炘《文心雕龙》研究述略[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86-89,126.

[5] 张少康,汪春泓,陈允锋,等. 文心雕龙研究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29-185.

[6] 张文勋. 文心雕龙研究史[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100-113.

[7] 李建中. 龙学档案[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213-309.

[8] 游国恩. 为包渔庄教授遗族募生活基金启事[M]∥包鹭宾学术论著选.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306-307.

[9] 包佶. 包鹭宾先生生平事略[M]∥包鹭宾学术论著选.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0]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

[11] 包鹭宾. 文心雕龙讲疏[M]∥包鹭宾学术论著选.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2] 李曰刚. 文心雕龙斠诠[M]. 台北:台湾编译馆, 1982:2515.

[13] 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 1989:1.

[14] 罗根泽. 中国文学批评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228.

【责任编辑王立坤】

Review of Bao Lubin’sWenxinDiaolongJiangshu

ChenKailin,LiF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The content of Bao Lubin’s Wenxin Diaolog Jiangshu was analyzed. The academic value of the study of Wenxin Diaolong wa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vealing the intention of Liu Xie,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Wenxin Diaolong, and analyzing the previous viewpoints.

Key words:Bao Lubin; Wenxin Diaolong; Wenxin Diaolong Jiangshu; the study of Wenxin Diaolong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3-0405-04

作者简介:陈开林(1985-),男,湖北麻城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3-08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
辞赋创作理论研究
怎样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文心雕龙》“隐秀论”之美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