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电影《奥赛罗》的录音实况

2015-04-02 19:48于航
演艺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奥赛罗系统设计

于航

【摘 要】介绍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电影《奥赛罗》的现场录音情况以及系统搭建,并详解舞台上不同位置录音传声器的 设置。

【关键词】 歌剧电影;现场录音;传声器设置;系统设计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0.005

【Abstract】The live recording condition and system building of the opera film Othello in National Grand Theater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settings of recording microphon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stage were also elaborated as well.

【Key Words】opera; live recording; microphone setting; system design

1 概述

歌剧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把歌剧制作成电影。舞台演出歌剧与电影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综合艺术、都以人物情节来展现剧情、都需要导演及演员的二度创作。相对于舞台演出歌剧,电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歌剧电影正是借助电影银幕的平台使观众近距离观看演员的舞台表演。通过声、光、电以及蒙太奇的手段配合画面的切换,同时结合咏叹调音乐与电影的画面,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并观看到在演出现场看不到的细节,从而更深层次地融入表演之中。

国家大剧院于2013年开启了歌剧电影拍摄制作的艺术工程,成为国内第一个将西方经典歌剧拍摄成歌剧电影的艺术机构。国家大剧院邀请了在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德国阿森图斯国际音乐制作公司(Accentus Music)和意大利美狄丝公司(MetisfilmClassica)的专业制作团队,鼎力协助并承担拍摄和录制任务。从2013年5月至今,国家大剧院已成功与这两个欧洲团队合作拍摄了4部歌剧电影《纳布科》、《图兰朵》、《假面舞会》、《费加罗的婚礼》,以及1部京剧电影《天下归心》。2014年7月,国家大剧院再度与意大利美狄丝公司合作,将威尔第的经典歌剧《奥赛罗》及《弄臣》拍摄制作成高清歌剧电影。

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奥赛罗》于2014年7月17日再度登台亮相。该剧由歌剧导演强卡洛执导,意大利指挥家皮埃尔·乔尔乔·莫兰迪执棒,并邀请了意大利歌剧电影导演曼奇尼的拍摄团队,将其制作成5.1声道环绕立体声歌剧电影。正式彩排演出前,意大利拍摄团队的两位录音工程师Claudio先生和Antonio先生进驻国家大剧院影视节目制作部,与音频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全面的策划和讨论,并最终确立了一份详细的《奥赛罗》歌剧电影录制方案,其内容包括:在剧场棚顶、观众席区域上方吊装环境传声器;搭建舞台、乐池及场口侧幕的传声器;为主唱演员佩戴无线传声器以及调试录制系统等。值得一提的是,《奥赛罗》的录制共使用了调音台上的46个通路,是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电影以来占用录音通路最多的一次。

2 录音系统设计

歌剧电影《奥赛罗》的录音包括现场声音的拾取、分轨记录、后期混音等步骤。乐池里20支传声器及台唇5支传声器通过音频缆盒连接远程接口机箱;棚顶吊装的6支传声器以及后台的3支传声器则直接连接接口箱;10支无线传声器的信号通过佩戴在演员身上的无线腰包发射器发射到无线传声器接收机箱并连接远程接口箱;乐池中的管风琴需要现场扩声,扩声信号通过扩声系统发射并连接到接口箱;为了现场导演与摄像师之间的更好沟通,本次录制还采用了无线内通对讲系统,通过Aux Input/Output端口与接口箱相连。具体系统连接图如图1所示。

3 无线传声器的应用

在歌剧录音中采用领夹式无线传声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将主唱演员的唱词清晰真实地记录下来,在后期制作中将无线传声器的录音与其他传声器的录音进行混合处理,可以得到完美的人声录音效果。在歌剧电影《奥赛罗》的拍摄过程中,共采用了10套德国森海塞尔全指向无线传声器及SK2000系列腰包式无线发射机(其中1套为备用)。彩排前,音频技术人员与Claudio先生仔细查看了9位主唱演员的演出服、定妆照、假发套及头饰的样式,然后再根据每位演员不同的化装情况决定如何给他们佩戴无线传声器。演员佩戴无线传声器的原则是:传声器线不能暴露在拍摄镜头里;人声的录音效果必须要清晰,且无杂音干扰。

为歌剧演员佩戴无线传声器,大致分为4种方式:(1)将无线传声器直接固定在演员的头发里;(2)如果演员佩戴假发套,可以将传声器线穿在假发套里并固定;(3)将无线传声器粘贴在耳朵上;(4)将无线传声器粘贴在演员身上或演出服里。《奥赛罗》中扮演男主角奥赛罗的是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他在演出中不需要佩戴假发套,因此,在彩排前Claudio先生尝试将无线传声器粘贴在其演出服汗衫的领口上(如图2)。在四幕演出中,魏松有多套演出服更换,且每套都包含多层的衣服和盔甲披风,所以,每次换装时都需要重新调整固定无线传声器,且在彩排录制中,音控室监听到魏松的传声器里总出现摩擦衣服的声音。因此,在正式演出中,将魏松的无线传声器调整为利用发夹固定在头发里,并用油彩笔将传声器线涂成黑色,做到完全隐蔽。彩排与正式演出中魏松的无线传声器的不同佩戴方式如图2所示。

通过对比魏松的无线传声器拾音,可以看出:(1)将传声器贴在衣服里容易出现衣服摩擦传声器头的问题;(2)传声器固定在头发里比粘贴在衣服上的拾音效果更好。

扮演《奥赛罗》中的女主角苔丝黛蒙娜的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张丽萍,她在四幕演出中均佩戴假发套,因此,无线传声器被固定在她假发套的发网上,传声器被完全隐藏,摄像机拉近镜头也不会拍摄到传声器,且将传声器固定在假发里收音效果极佳,如图3所示。

在《奥赛罗》中饰演爱米莉亚的是女中音歌唱家杨燕婷,由于她的演出服是一条低胸连衣裙,并且她的造型是盘发,若将无线传声器固定在假发里,脖子后面的传声器线容易在镜头里穿帮。因此,在正式演出中,传声器的音频被调整为粘贴在她胸前的衣服内衬里,这样能够保证摄像机不会拍到传声器,且传声器与身体间有空隙,衣服不会对传声器造成摩擦。杨燕婷无线传声器的不同佩戴方式如图4所示。

《奥赛罗》中另外6名主唱演员在四幕演出中均不需佩戴假发套,所以,无线传声器就粘贴在他们演出服的领口处,音频技术人员用胶带将传声器粘贴牢固,保证了传声器不会在镜头里暴露,如图5所示。

除了上述无线传声器的佩戴方式外,还可以将无线传声器粘贴在演员的耳朵上。例如,国家大剧院2013拍摄的歌剧电影《纳布科》中曾经为演员在耳朵处佩戴无线传声器,2014年7月拍摄的歌剧电影《弄臣》,男主角里奥·努奇的无线传声器也是被固定在耳朵上,如图6所示。如果演员有假发套的话,传声器能很好地被隐藏;如果没有佩戴假发套的话,可以用肉色胶条将传声器粘贴在耳朵上,并用发夹将传声器线固定在头发里,最后再用油彩笔将其涂成头发的颜色。

综上所述,虽然为歌剧演员佩戴无线传声器有很多种方式,但一般来讲,要想获得最好的录音效果,还是应将无线传声器固定在演员的假发套里,并使传声器音头垂直指向演员的嘴部。这样佩戴无线传声器可以拾取到最清晰的人声,同时避免了由于演员表演时动作幅度过大传声器暴露在拍摄镜头里。

4 歌剧电影《奥赛罗》的现场拾音

现场拾音分为三个部分:人声、乐队和环境声。为了能够获得最佳的混响和环绕声场,剧院的音频工作人员协同摄制团队在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里共架设了34支传声器,其中包括在舞台台唇架设的5支地面传声器、剧院棚顶吊装的3对环境传声器、场口侧幕架设的3支传声器,以及乐池里为管弦乐队架设的20支传声器。由于乐池里的管风琴需要现场扩声,故没有单独架设传声器,而是从舞台技术部直接接收了扩声信号。录制现场的传声器布置如图7所示。

另外,在二幕演出中,音频人员在道具楼梯上粘贴固定了1支领夹式无线传声器,目的是为二幕中的大合唱单独拾音。这支无线传声器隐藏在楼梯凳之间,摄像机几乎拍不到。

4.1 乐池里乐队传声器的搭建

乐队是整个旋律格局的中心要素,其重要性不亚于录制人声。拍摄歌剧电影时,在乐池里为所有的主声部乐器架设传声器是为后期制作中各分轨的混音做准备。录制《奥赛罗》时,在乐池里共架设了20支传声器,其中包括:提琴组10支(小提琴4支、中提琴2支、大提琴2支和低音贝斯2支)、木管组2支、铜管组3支、打击乐组4支以及竖琴1支。为保证音质的一致性,传声器分别采用了DPA系列、Sennheiser系列、Schoeps系列和Neumann系列。部分乐器的传声器如图8所示。

在《奥赛罗》的演出中,有3组小号演奏家分别站在观众席的楼座里进行表演,原计划为其架设传声器,但由于小号演奏者表演突出,小号音色洪亮,因此没有架设传声器的必要。从正式演出的效果来看,乐队的演奏与舞台上的人声表演浑然一体,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现场观众。

4.2 台唇传声器的架设

歌剧电影《奥赛罗》的拍摄中,音频技术人员在舞台前方靠近乐池处共架设了5支传声器,包括正中央的1支Sennheiser MKH 416超指向传声器,以及两侧的4支DPA 4017B超指向传声器。传声器架设高度为5 cm,指向演员站在第一道侧幕时人的胸口位置,角度约60°,如图9所示。调音台设置为5.1声道环绕立体声(stage-L、stage-LC、stage-C、stage-RC、stage-R)。由于在演唱中演员的位置不断交替,所以,台唇5支传声器的声像定位是根据其摆放位置而设定的不同数值,这样保证了演员在舞台上声音与画面的实际位置是一致的。同时,在电影的剪辑中,无论镜头画面怎样切换,观众都能够辨别演员的舞台位置。从实际效果来看,整个录音环节中演员演唱的声像定位清晰,没有明显的乒乓效应,乐队对人声的干扰较小。

4.3 《奥赛罗》剧场棚顶传声器的吊装

为了更好地拾取环境声,音频技术人员在歌剧院棚顶灯杆处吊装了3对环境声传声器,其中包括在观众席上方吊装的1对全指向性Neumann KM183传声器和分别在乐池正上方及舞台正上方各吊装的1对全指向性DPA 4006c传声器,传声器距离地面大约为10 m,如图10所示。Claudio先生强调,歌剧录音中环境声传声器的重要性占了全剧录音的50%,歌剧的声效不仅仅是舞台上主演们的独唱,还包括群众演员的合唱、乐队的伴奏以及观众的掌声。环境声传声器的作用即是将歌剧的大场面及整个剧场中舞台及观众席的动态声音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并融为一体。

5 补录环节

针对演出中演员出现的一些表演及演唱的瑕疵,会在歌剧电影拍摄结束时进行补拍补录。在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留在台上,听从拍摄导演及指挥的调度,然后进行不同场次的补录。在后期制作中,补录的音视频会贴到原先的演出中进行替换。例如,在《奥赛罗》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导演曼奇尼要求补录第一幕的所有视频画面,这就要求已经年过60岁的魏松重新返场演唱,为了寻求最佳的表演效果,魏松多次复拍,最后累到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正是演员们以及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保证了《奥赛罗》的影片质量。

6 总结

一场精彩的演出需要上百名技术人员及工作人员在幕后的支撑,歌剧电影中演员的完美人声也经过了录音师们千锤百炼的混音制作,目的就是使得歌剧电影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演出现场的音效,使得观众获得较好的现场感。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电影并没有选择在影棚和录音室里进行拍摄录制,因为只有在带有观众的歌剧院里表演,艺术家们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其表演及演唱才能发挥到极致。同时,观众在剧场里会主动参与,与演唱者之间构成情感体验的互动关系。

将歌剧与电影相结合是国家大剧院的一个创新之举,歌剧电影为没有机会进入一流剧院的观众创造了机会,拓展了欣赏歌剧的受众群体,将小众艺术拉向了大众视野。2013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拍摄制作的歌剧电影《纳布科》和《假面舞会》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映,宣告了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项目的开篇。2014年4月16日,歌剧电影《图兰朵》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举行了首映活动,并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由此,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电影将播放平台延伸至电影院线,中国观众有了走进电影院里欣赏“歌剧大片”的机会。

(编辑 薛云霞)

猜你喜欢
奥赛罗系统设计
从话轮转换角度探析《奥赛罗》中伊阿古的话语策略及剧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奥赛罗》
一种基于SATA硬盘阵列的数据存储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目标特性测量雷达平台建设构想
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应用系统设计探析
奥赛罗悲剧成因:嫉妒、轻信还是其他
从文学理论角度看《奥赛罗》悲剧
论奥赛罗的“不可靠叙述”
莎士比亚《奥赛罗》的嫉妒